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交亲历 > 正文
我与文莱王室交往追忆
潘正秀
发表时间:2013-10-14 10:06 来源:国际网
中国与文莱是同频一海的友好邻邦。1991年9月,中文正式建交,为两国友好关系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1993年8月,双方商定在各自首都互设使馆,并互派常驻大使,我先生被任命为首任常驻文莱大使。我们夫妇有幸作为中国驻文莱使馆的第一代人,在文莱工作和生活了四年多时间。1998年3月,我们带着对“和平之邦”的美好印象,带着文莱人民的真挚情谊回到祖国,同时留下我们为浇灌中文友谊之花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在任职期间,我与文莱王室成员交往的一些经历与见闻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盼到了觐见王后

按照文莱惯例,新任大使到文莱向苏丹陛下呈递国书后,大使夫人要觐见王后。1994年4月20日,即我到达文莱后3个月,接到文莱外交部通知,文莱王后要接见我。当天下午,文莱外交部礼宾司女官员到大使官邸迎领我前往奴鲁尔·伊曼王宫,随后王宫礼宾官陪同我进入会客厅。我老远看见王后已站在那里等候,她体态窈窕、浓眉大眼、皮肤白晰,身着一袭制作极其精美的马来衣裙,其前襟、袖口与下摆处点缀着各色珍珠宝石,与她颈项、手腕与手指上所配戴的各式首饰相映生辉。随着她抬手投足而七色生辉,光彩夺目。我顿时感到这位王后是尊严与华贵的象征。

我往前走了几步,稍加停留再走到王后面前与她握手,并用几句简单的马来语,首先向王后打了个招呼,“王后陛下,午安!”王后听了后,十分惊喜地问,“噢!你还会说马来语?!”我答,“仅仅一点点”。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话语,使我与王后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坐定后,两名侍从双手捧着托盘,首先走到王后面前站定,待王后点头后,再向前移一步,一条腿膝盖着地,另一条腿成直角形跪在王后面前。按照王后旨意把几种点心一一夹送到食盘里,再欠身猫腰走到我面前重复一遍。上完点心后,两名待从起身,先后退三步,转身去取茶水和咖啡,再按上述程序向王后与我分送。我第一次接受别人跪地为我服务,实在受之不安。王后几次盛情地说,“夫人请!”我一一品尝。王后首先问我到文莱多久了,我说3个月了。王后一听情不自禁地说,“哎呀!我这么晚才见你,真抱歉。”我马上应答,“王后陛下应酬繁忙,能在百忙中接见我,是我最大的荣幸”。

当王后问起我的家乡时,我顺便向王后简单介绍了公元1408年渤泥(即今文莱)加那王率150人代表团访问中国,后客死在当时中国明朝的京都南京,并安葬于南京南郊的史话。我告诉王后,我就出生在那个地区。她接着问我,那你的先生到文莱任大使,与这段历史渊源是否有关。我照实回答,我先生长期从事东南亚地区的工作,又懂当地语言,派他到文莱工作,我想与我的出生地没太大关系,这可能是一种机缘。但我感到,有这样的背景,我与文莱人交谈起来往往多一些“谈资”,不经意间会增加相互一些亲近感。通过这次觐见,我发现王后仪态端庄、雍容华贵、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心中迟迟未获接见的疑团化解了。

操办为王后祝寿

为苏丹陛下及王后祝寿,是文莱臣民一年中的一件大事。王后生日是10月7日,各国大使夫人当日下午都要到王宫向她祝寿。在文莱4年多的时间,因王后生日在我们回国休假期间,多数我没参加。1997年10月我们在文莱,我不仅参加为王后祝寿的活动,而且因为我是使团长夫人,还得牵头张罗各国大使夫人为王后祝寿的有关事宜。当日中午2点,我和其他国家大使夫人准时到达王宫。进入会客厅后,我首先代表全体大使夫人把一束鲜花献给王后,祝贺王后健康长寿,然后各国大使夫人按照我事先宣布的礼宾顺序,分别在王后的两侧落座。即将离任的马来西亚大使夫人与我分别坐在王后的左、右两侧。我们坐定后,王后首先问我,“你到文莱几年了?”我说,“陛下,我到文莱4年了。”我顺便解释了一下前几年没参加为王后祝寿活动的原因,并说我们在文莱的任期不会太久了。因此,今年我和我的丈夫调整了休假时间,这样我可以为王后陛下祝寿。王后听了我的话高兴地点点头。我又指着马来西亚大使夫人说,“我们坐得离陛下近了,就意味着我们要远离陛下了,而那些坐得离陛下稍远的大使夫人,她们还将幸运地在文莱生活几年。”(文莱礼宾规定严格,为王后祝寿时,各国大使夫人按各国大使到任的顺序就坐,先来的坐位靠近王后,后到的坐位远些)。王后听出我的话是对文莱的留恋,因此,她喜形于色地反问我,“你喜欢文莱?!”我说,“是的,我热爱文莱。我为我的外交生涯中有一任是在文莱度过感到幸运”。王后听了我的话连连点头。

正当王后兴致很高时,我问王后,“陛下,我们驻文莱的各国大使夫人,为陛下准备了一些特别的祝福,现在是否可以进行?”。王后高兴地说,“请!请!”这时,我做了一个手势,全体大使夫人起立,一起朗诵了事先准备好的祝寿辞,并唱了“祝你生日快乐!”的英语歌曲。因为,大使夫人中有几位新来的,有的也即将离开,我理解大家都想与王后照一张集体相的心情,但没有人敢提出。因为我坐的离王后最近,在祝寿即将结束时,我感谢王后接受驻文莱大使夫人的生日祝福,并小声向王后试探,大使夫人们希望能与王后陛下照一张集体相作为留念,不知对陛下是否方便。王后很痛快地先用英语说,“当然可以。”接着又用马来语问:“在哪儿照好?”因为大多数大使夫人不懂马来语,我立即用英语向其他大使夫人翻译一遍。王后惊奇地说,“哦,你懂不少马来语了!”我喜出往外,没想到我学的这点马来语还真派上用场了。这时王宫礼宾官出来请我们与王后一起到觐见厅外面,以王后为中心,大使夫人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席地而坐,与王后照了一张很好的集体照。新来的大使夫人感谢我,为她们争取了与王后合影的机会。

一次不寻常的茶会

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8月下旬开始,文莱电视台、电台和当地华文报纸陆续就妇女大会召开问题采访我,在对外活动中也不断有人问起妇女大会的有关情况。这促使我产生一个念头,举行一个茶会介绍一下“世妇会”。我的想法得到使馆领导的首肯和其他夫人的支持。考虑迎接“世妇会”召开,是一个国际性的大事,我想试试请一下文莱王室人员。我们首先向文莱外交大臣夫人札瑞娅殿下发了请帖。文莱外交部收到请帖后非常重视,几次打电话来了解活动的内容、方式、邀请范围等。我们都一一作了回答,但札瑞娅殿下能否出席迟迟定不下来,弄得我很不安。因为王室人员来与不来,从礼宾安排与到食品配备有很大的不同。经我们一再询问,得知外交大臣夫人不能来。使馆决定一切按没有王室人员出席作筹划。

但当日上午11点45分,外交部礼宾司突然来电话告,外交大臣夫人要来出席中国大使夫人的茶会。这下使馆可紧张了,大使立即召开会议作紧急部署,通知电视台、电台与报界、修改我的讲话稿、调整食品、增加专门为王室人员服务的招待员、会客室内专辟一块地方供殿下落座、看录像要为殿下备专门的椅子、准备礼品及放礼品的专门托盘,托盘上要放(象征王室的)黄色丝绒托垫等等。官邸上下紧张忙碌了三四个小时。一会儿王宫保卫人员来检查道路状况、环境卫生、安全保障,一会儿外交部礼宾司官员来检查礼宾安排,我们都严阵以待。直到下午4点茶会开始前,外交部礼宾官员对使馆一切准备工作表示满意后,我才松了一口气。4点15分,札瑞娅殿下准时自驾专车到达。出席茶会的还有文莱一些大臣、副大臣、总理府常秘、外交部常秘等高官夫人、文莱政府女官员、驻文莱各国大使夫人、一些王室人员及主要妇女组织负责人、华人社会知名人士的夫人等近百人。

我在茶会致简短欢迎词后,札瑞娅殿下致答词,她表示感谢我邀请她作为这次茶会的主宾及我对她热情洋溢的欢迎。她非常高兴在这个对世界、对中国和所有妇女都很重要的时刻能与大家相聚在一起。她知道今后几天里北京的会议将会产生很多改善妇女状况的宝贵意见。并说,举办这样重要的会议是一项重大使命,中国政府和人民作为东道主可以为此感到骄傲,这也是中国对联合国的有益贡献。最后,她预祝“世妇会”取得圆满成功。茶会中放映了“北京欢迎你”和“95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的录像带。殿下对录像很感兴趣。她感叹说,“4万多人参加会议,这几乎是文莱人口的1/10,接待工作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当录像带展示长城的画面时,她说,“上次去北京因身体不适没能上长城,感到十分遗憾。”她表示下次去北京一定要登上长城。我接着说,“中国有句古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期待着殿下下次到中国去,登上长城,成为‘女英雄’(英语说法)。”殿下很高兴。考虑到文莱王室人员一般不吃外面的食品,我们特意请来了皇家餐饮公司承办这次茶会,并备了几样中国风味小吃及中国茉莉花茶供选择。

外交大臣夫人到驻文莱使节官邸出席茶会并发表讲话尚属首次。在场的文莱高官夫人对札瑞娅殿下出席我的茶会感到十分惊讶,特别是殿下在茶会上发表讲话,无不啧啧称奇,因为王室人员历来是“金口难开”。一些大使夫人为此纷纷向我表示祝贺。当晚,文莱电视台在马来语与英语新闻节目中播放了“中国大使夫人举行茶会迎接‘世妇会’,札瑞娅殿下应邀出席”的消息和画面。次日,当地的英文报纸《婆罗洲公报》还在头版报道了这次茶会。

“开门迎宾”好热闹

文莱与中国历史上交往密切,一些习俗传统不乏中国影响,特别是旅居文莱的华人在融入当地民风民俗的同时,在节日、饮食、婚丧嫁娶等方面一直保留着中华文化传统。文莱华人在欢度中国春节时有个“开门迎宾”(英文叫“openhouse”)的做法,这与当地穆斯林庆祝“开斋节”一样,他们在春节期间选择一天大开门户,欢迎亲朋好友登门贺年,互致问候,但文莱王室人员很少到华人家里拜年,一般也不出席驻文莱使节官邸的活动。1996年中国春节与文莱开斋节仅一天之差,而文莱国庆(2月23日)也在这期间。文莱人说,这年是“三喜临门”,历史上是少见的,节日气氛特别浓厚。使馆决定搞一次“开门迎宾”活动。并有过1995年“世妇会”期间,文莱外交大臣夫人曾出席我以大使夫人身份举行茶会的先例。这年春节,使馆想试着邀请一下别的王室人员出席官邸的“开门迎宾”活动。

我与文莱苏丹御妹、外交部无任所大使玛斯娜公主殿下的家庭礼宾官达丁·西蒙女士是朋友。事先,我向西蒙女士试探,如果我们有什么活动邀请玛斯娜公主殿下,她是否会出席?西蒙女士说,“玛斯娜公主是很随和的人,如果她没有别的事,我想她会出席的”。我把这一情况向使馆领导作了汇报,使馆决定邀请玛斯娜公主殿下,但公主殿下来不来,谁也没把握。因为,王室人员接到某项活动的邀请后,一般答复较晚,我们只好耐心等待。

“开门迎宾”当日下午,我们在餐厅摆了当地华人和文莱人均喜爱的豆沙包、芋头角、春卷、炸鸡腿、酱牛肉、龙虾片等十来种食品,会客厅内还备有点心等小吃,可谓丰盛。出席我们“开门迎宾”活动的客人络绎不绝,整个客厅与门厅挤满人,大家谈笑风生、气氛非常热烈。突然,门口传来信息,玛斯娜公主殿下来了,我与大使急忙赶到门口,只见公主殿下与夫婿携两个子女真的来了,我们赶忙将公主殿下一行引到会客室,并请公主殿下到一个放在重要位置的沙发上就座。听说,王室人员一般不与非王室人员并排就座,我与大使分别坐在两旁的沙发上。但公主殿下连声说,“Come(来)!Come(来)!”让我与她同坐一个沙发,然后公主殿下夫婿坐到我的位置上。因为公主殿下是文莱外交部部长级无任所大使,不是一般的夫人。本来,我想她一定是要与大使交谈,我只是坐旁边陪衬一下,但她一落座就面对着我,显示出她对女主人的尊重,丝毫不摆高官的架子。公主殿下说,这是她开斋节以来出席的第一个非王室的“开门迎宾”活动。我赶忙说,这是我们夫妇,也是我们全馆人员的莫大荣幸!感谢公主殿下给我们这份殊荣。

招待员把食品端到客厅,招待公主殿下及家人。公主的女儿和儿子端起盘子时,眉头一皱,有点犯难,好像怕吃不下,公主赶忙对他们说,“如果吃不下,也要吃一两样。”我理解公主殿下是在教育她的孩子,完全拒绝中国大使夫妇的食品是不礼貌的。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文莱王室对子女的教育还是严格的。两个孩子兴致勃勃地跟着我到餐厅又自取了一盘。殿下见此景高兴地说,“没想到他们吃这么多!”我想这些小公主、小王子换换口味,可能也觉得新奇吧!那天,殿下还就中国春节习俗等与我交谈了约半小时,当她准备离开时对我说,“我该走了,要不然,你老陪着我不能招待别的客人。”我笑着说,“今天下午大使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待公主殿下。”她会意地笑了。

当时正在官邸出席“开门迎宾”活动的各国大使夫妇、文莱朋友和华人朋友都对文莱王室人员打破惯例到中国大使官邸拜年感到惊奇,在场的新闻界朋友,立即拿出照相机,大抢镜头。次日,文莱发行的华文报纸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中国大使官邸开放,陛下胞妹登门贺年”的消息和大幅照片。文莱电视台当晚在黄金时间播放了这条新闻。几位大使夫妇过后以羡慕的口吻对大使和我说,你们又开了个好头(指我们曾邀请文莱外交大臣夫人出席使馆为庆祝“世妇会”在北京召开的茶会后,又一次把王室人员请到官邸)。文莱公主拨冗出席中国大使馆“开门迎宾”活动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重大新闻。自1996年,不仅玛斯娜公主夫妇,还有更多的内阁大臣及其他高官每年在中国春节期间到中国使馆贺年。

“友好使者”名副其实

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使馆决定举行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招待会,请玛斯娜公主作为主宾出席,她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招待会前两天,文莱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亲王要到香港出席庆祝回归仪式。那天我们夫妇与玛斯娜公主殿下都到机场去为亲王送行。在机场我发现玛斯娜公主拄着拐杖,一瘸一跛地走路。我赶忙上前问怎么回事。公主告诉我,她打网球时不慎脚扭了。我马上连想到,中国有“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可是我们使馆庆祝香港回归的招待会在即。玛斯娜公主这样怎么出席,特别是还要上台接见演员。我脸上顿时流露出为公主着急的表情。公主看出我的心思,并安慰我说:“没关系,庆祝香港回归的招待会我一定出席。”我心里还是不踏实,我说,“可是殿下上台恐怕有困难。”公主爽快地说,“你扶我就行。”听到这儿我心里乐了。我说,“殿下信任我,我一定搀扶你登上这个历史舞台。”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公主殿下对中文关系的重视,也反映她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玛斯娜公主是文莱的一位杰出女性和知名外交家,她曾多次代表文莱政府出席各种国际会议和中文两国政府间政治磋商,十分重视发展中文友好关系。有关中文两国的重大活动,只要公主在文莱国内,都是“有请必到”,拨冗出席。多年来,公主为增进中文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公主喜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友好情谊。自1997年以来,她已8次访华,我们夫妇多次陪同。2006年4月,公主率团拜谒了位于南京雨花台区的古渤泥国王墓,并为“中国-文莱友谊馆”揭牌,拉开了中国与文莱正式建交15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2011年6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来华访问,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称赞公主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国妇女的好姐妹。”结交了这样高贵而又真诚的朋友,我真是感到幸运与幸福。

(作者为前驻文莱使馆参赞)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