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不是一党独裁
加藤嘉一
发表时间:2014-02-20 14:57 来源:国际网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体制。任何民族看待与自己不同体制时,需要抱着谦卑与学习的态度,而不要盲目地主张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不少外国人持有的“中国的政策都是靠中共一党独裁决定、推行、评估的”这一看法过于简单。中国政治有它的特点,体制优势劣势并存,党内与国内舆论并存,影响实际的决策过程。

把中国崛起看作是“问题”和“威胁”的日本人,一提到中国,脱口而出的就是“中国是共产党的一党独裁”。

确实,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着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从建国至今,新中国的政党政治也经过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如今,我们仍然需要不带偏见地关注下去。既然中国的发展直接影响世界的繁荣,那么,我们也有责任关注,并且参与中国的改革。

只是,当今所谓的“一党独裁”,是否像一部分日本人想象的那样,带有“极权主义”的色彩?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当然,这要抛开毛泽东时代不说,因为他是一个具有超凡领袖魅力的人物,现在的中国共产党,以及今后的中国共产党要想走向极端的威权主义,我想,其可能性近乎为零。

首先,要知道中国共产党有8000万以上的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数字大大超越了英国或法国的人口总数。那么仅以常理思考,如此人数众多的团体有可能团结在一个方针下,一齐“向左转向右转”吗?

答案当然是“No”。

据我所知,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实际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见和立场。不像外国人想象的那样铁板一块,观点也好,价值观也好,利益也好,都是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

比如,假设某个领导推出了违背全党方针的一项极具自由主义的政策。与此持相左意见的领导只要拉到了大部分“党内舆论”的认同,那么那个人就再也难以继续持有原来的立场。不但他提出的政策会被推翻,最惨的是会被拉下现在的“宝座”。这也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将就此宣告结束。

在这里,最为关键的要点是什么?

如今,除了党内舆论,作为党内舆论后盾的“国内舆论”或许更加重要。

在今天的中国,如果说要决定一项政策就绝不能忽视国内舆论,这是一点不为过的。中国的老百姓不但具有了如此程度的发言权,而且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超过了5亿,“舆论”对谁而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比如,在每年春天举行的“两会”上,人大代表们会对经济和社会政策提出各种方案。网民们则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讨论和批评遍布整个网络,随处可见他们对提案的想法。这些声音是绝对无法置之不理的。因为对于决策者们而言,跟国内舆论站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掌握党内的舆论。

在这里我没有任何意图去高估大众舆论对决策过程的影响与作用,只是想适当否定不少外国人持有的“中国的政策都是靠中共一党独裁决定、推行、评估的”这一过于简单化了的成见。在当今中国的决策过程中,确实有着大量有政治抱负的人民参与的。我甚至认为,就政策与舆论的关系而言,中国与世界上多数所谓“民主社会”之间没有实际性的差别。

而且中国的政治文化是彻彻底底的“成果主义”。

只要甲政策失败了,马上就会被替换成乙政策。既然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是立足于“政绩”,体制对于每一个官员的政绩需求是严格的,这也是中国官员为什么看起来如此谨慎保守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他们对结果负责的观念,是远远比日本的政治家或官僚深重的。

从国家建设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确实是拥有一种体制优势的,不像日本社会始终无法敲定政策的来龙去脉,能够迅速落实政策,当然,中国的体制也带有后遗症和牺牲品。我们不要忘记一个基本前提与事实: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体制。任何民族看待与自己不同体制时,需要抱着谦卑与学习的态度,而不要盲目地主张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如果是一个由民主选举选出来的政治家,那么他就可能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称这一结果是“选举人的声音”或“国民意志”造成的。并且,他还可以借助稳定的集团票源多次连选。然而这些在中国是办不到的。正因为没有西方式民主政治程序,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切都要“自己全权负责”。民众不从过程,而从政绩来判断执政者是否适合管理国家。中国的领导人是不可能像日本的某些领导人那样轻易下台的,因为,闪电式的下台必然影响全党的稳定性。

所以就结果而言,由于共产党党内存在着以“国内舆论”为后盾的权力斗争,并且成果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的中国共产党还不至于像失控的列车一样飞出轨道。不仅如此,不但政策配合国内舆论进行更改的例子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出现切实影响中国共产党人事变动的情况。舆论的力量强大到了如此地步,等于不经过选举的程序,就发生了“疑似权力交替”。外国人需要关注这些中国政治的细节。

当然,中国确实不存在像西方国家那样的选举,不知将来如何,这个问题无人能知道。虽然“中国选举”已经慢慢把某些地方和乡村当作“试点”,背后存在着“在中国搞选举是否可行”的尝试意识,但远还没达到在全国开展的规模。这恐怕需要漫长而谨慎的过程。不少国内有识之士依然认为,“依靠选举,无法对共产党的政权本身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我在北京也觉得,此刻搞选举,似乎还时机尚早。然而,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国内舆论确实在崛起,影响实际的决策过程。我认为,中国是存在有中国特色的“选民”的。至少就我的中国观察而言,已经把“微博”平台大概视为“投票”行为,否则无法了解中国民意在何方,何况中国政治的发展进程。

其间的玄妙之处,恐怕只有实际生活在中国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希望更多外国人能够到中国亲身经历和目睹,我一直强调:真相永远在现场。

(转载自共识网,原文刊登于《加藤嘉一的留言—其实离不开》【第一章对中国的7点疑问】)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