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以“佛教之国”闻名世界。佛教徒占缅甸人口的85%以上。在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和古都蒲甘,佛塔众多。缅甸社会处处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
在仰光,如果在上午9时左右上街,人们就会看到身着暗红色袈裟、手捧大钵、三五成群的和尚走街串巷地化斋。这可以说是仰光一景。而每天早晨,缅甸人很早就起来,煮上一锅米饭,并做些好菜等待和尚来化斋。
人们有事见僧侣,须行跪拜礼。哪怕是亲生父母见了刚刚落发为僧的儿子也要行跪拜礼。20实际50年代我在缅甸工作时,曾亲眼见到缅甸总理对一位缅甸高僧行跪拜礼,而且伏地跪拜长达数分钟,使我十分惊讶。
参观佛塔时,人们也能看到不少缅甸佛教徒在拜塔。教徒在自己选择的地方五体投地跪拜,并诵经祈祷。拜塔可说是缅甸佛教徒最喜爱的活动。
佛教对缅甸普及教育有重要的作用。缅甸男子一生中至少要当一次和尚,有的当几次、十几次;也有些人就一生当和尚,成为僧侣。当小和尚的儿童在寺院里除了拜佛诵经、持戒守律外,还学习缅语、简单的数学。这就使一般男子都能读书写字,使缅甸的初级教育有更高的普及程度。佛教对缅甸民族的性格也有深刻影响。缅甸人温和开朗、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们相信佛教关于轮回和因果报应之说,因而乐善好施。
仰光大金塔是缅甸文化的稀世瑰宝。大金塔雄踞在缅甸首都仰光的最高点,俯视着全称。进入仰光市区,随处抬头一望,都可看见那座金碧辉煌的大金塔。特别在晴朗的日子,大金塔耸立在蔚蓝色的天空之下,更加光彩夺目。大金塔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塔。金塔上下通体贴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使用了7吨多黄金。在大金塔塔顶的金伞上,挂有1065个金铃、420个银塔,上端以纯金箔贴面,顶端镶有5448颗钻石和2000颗宝石。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位于缅甸中部的蒲甘古城可称为“塔木”。在蒲甘,目力所及之处皆有寺塔。那些高耸的塔尖,插向蓝天,使人感到似乎置身于一片塔形树木的森林中。
蒲甘佛塔之多反映了缅甸佛教在蒲甘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1044年,著名的阿奴律陀王在蒲甘创建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族、掸族、孟族、若开族等民族的统一封建王朝,史称蒲甘王朝。当时有一位名叫阿罗汉的高僧来到蒲甘宣扬小乘佛教。阿奴律陀十分赏识,决心大兴佛教,于是他命工匠带领群众大造佛塔。在这以后的两百多年中,历代笃信佛教的蒲甘王也都仿效阿奴律陀大量建造佛塔,于是愈修愈多,鼎盛时期大约有5000座佛塔、900座寺庙。直到1973年,缅甸考古调查局登记的蒲甘时期的庙宇、佛塔等古建筑仍有2217座。
蒲甘的佛塔好像一部无言的史诗,记述了蒲甘王朝的辉煌。这些佛塔是缅甸珍贵的文虎遗产,反映缅甸古代建筑艺术在蒲甘王朝时期达到了顶峰。佛塔形态各异,奇趣盎然。有的金装玉裹,有的红壁朱垣,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小巧玲珑。进入蒲甘,真像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任何游客如果想仔细观赏这一座座古老而精美的建筑,恐怕要在蒲甘住上几个月才行。
1955年,我曾亲历缅甸从中国恭请佛牙供缅甸人民朝拜的盛况。那年10月15日,佛牙的到来轰动了整个仰光,数十万仰光市民都上街迎接。从机场到市区,到处人头攒动,人们都翘首以待,真是盛况空前。缅甸政府为了保证广大佛教徒能够瞻仰到佛牙,特地在佛牙经过的沿途设置了几十个瞻拜站。佛牙塔每到一站停留两分钟,接受众人参拜、进香。整个活动持续数小时,最后佛牙被送到仰光和平塔大圣窟内供奉,供缅甸人民参拜。1956年佛牙被迎奉回中国。1994年和1996年,佛牙又两次从中国被迎奉到缅甸供瞻仰。中国佛牙三次被迎奉到缅甸,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缅甸人民的深厚情谊,在中缅友好关系史上留下了难忘的篇章。
(作者曾任中国驻缅甸、印度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