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交亲历 > 正文
巴基斯坦——印度河文明和犍陀罗文化的发源地
邓俊秉
发表时间:2013-04-09 11:24 来源:国际网
巴基斯坦人需手抓食时只能用右手。见面以“阿斯兰姆阿莱古姆”问候,即“真主保佑”。久别重逢时常以独特的拥抱为礼,双方通常要依次头靠左边、右边、再左边各拥抱一次,如此三遍,毫不马虎。见面多以握手为礼,但男女间握手,除非女子主动伸手,男子方可相握。另外,也不要在公共场所碰到女人的身体。忌讳用手拍打巴基斯坦人的肩背。手帕不能作为礼品,巴基斯坦人认为手帕是用来擦眼泪的,赠予手帕会带来悲伤的事情。

我在巴基斯坦工作的四年时间里,先后结识了不少巴基斯坦各界人士。这些热情、友好、坦诚、豪放的朋友,不论是政府官员、普通百姓、还是高级军官、资深学者,一谈到自己的祖国,无不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全长3180公里,从北向南贯穿旁遮普和信德平原,最后注入阿拉伯海。勤劳、勇敢的巴基斯坦人民世世代代在印度河平原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我有幸和时任驻巴基斯坦大使周刚,即我的丈夫应邀访问了位于信德省拉尔卡纳县的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古代城市和村庄的遗址。我们乘航班抵达时,当地官员热情迎接我们,并陪同参观。沿途他们骄傲地介绍说,这里是约4000年前的城市遗址,同旁遮普省印度河岸的哈拉帕,合称为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明”),是巴基斯坦文明的摇篮。放眼望去,在方圆一平方公里多的土地上,整齐地排列着砖砌建筑物的残垣断壁。古城四周曾有高大的守卫塔楼,城中心有专为宗教仪式而设置的巨大长方形公共浴池,有宽敞的大厅和庞大的粮仓。居民区布局井井有条,街道纵横交叉,两旁还有排水沟设施。南北向的主干道宽达10米,长约几百米。居民有的为两层,上是卧室,下有厨房、盥洗室和储藏室。殷实之家还有庭院、水井、浴室以及延伸至大街的排水沟。城市的出土文物中有金属工具、武器以及生活用品和工艺装饰品。不难想象,几千年前这是一座多么繁华的城市,它所代表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达到了何等的高度。

巴基斯坦这个“清真之国”,居民97%信仰伊斯兰教,它所弥漫的伊斯兰文化闻名遐迩。拉合尔的莫卧儿帝国的城堡、巴德沙希清真寺、夏拉马尔花园、独立纪念塔、白沙瓦的马哈巴德清真寺、首都伊斯兰堡的费萨尔大清真寺,都是巧夺天工的杰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周刚在参观了位于伊斯兰堡西北约35公里处的塔克西拉博物馆和白沙瓦博物馆后,犍陀罗文化更使我难以忘怀。两个博物馆里收藏了数以千计的犍陀罗佛教雕塑艺术品和各种珍贵文物。各种石刻和泥塑佛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从佛像的面相、发式、服饰,可以看出它们是希腊文化、佛教和印度教文化的完美结合。上述两馆的丰富馆藏和两地发现的许多佛教寺庙、佛塔遗迹,构成了独特的犍陀罗文化艺术。

犍陀罗是古代巴基斯坦的地名,位于今日的白沙瓦一带。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后很快在犍陀罗一带流传。其后,波斯帝国入侵印度,并吞了犍陀罗等地,对该地的政治和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2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僧人到白沙瓦地区传播佛教,为犍陀罗佛教文化艺术打下了基础。公元1世纪后,犍陀罗成为贵霜王朝的统治中心。王朝的统治者笃信佛教,大兴佛寺、佛塔,使佛教在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兴旺起来。犍陀罗文化艺术因此繁荣了几百年。可见犍陀罗艺术是佛教、希腊—罗马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相互学习、借鉴、融合的结晶,是巴基斯坦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连的近邻。喀喇昆仑山脉横亘在中巴边境之上。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是两国的界峰。穿越万山深谷之中的由中国援建的著名喀喇昆仑公路将两国连接在一起。1951年,中巴建交以来,两国成为真诚相待、高度信任、互利合作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结成了“全天候友谊”,开展“全方位合作”。回想当年,最常听到的巴基斯坦朋友讲的一句话是:“中巴友谊比喀喇昆仑山高,比印度河长,比蜜甜。”朋友,你若去巴基斯坦访问,一定会温馨地感觉到就像回到了自己兄弟的家中。

(作者曾任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参赞)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