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哈萨克斯坦——马背上的民族
周晓沛
发表时间:2013-04-11 11:00 来源:国际网
哈萨克人忌讳与人谈话时脱帽,忌讳别人当着他们的面赞美他们的孩子和牲畜,忌讳用手指或用棍棒比画清点人数。哈萨克人有“以右为上左为贱”的民族传统观念,因此,他们特别忌讳用左手待客服务,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

在突厥语中,“哈萨克”是指“自由之民”,“斯坦”是“国家”或“地方”的意思。这一国民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出现的。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看起来地广人稀,到处是荒漠,可地下尽是宝藏。哈萨克斯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陆上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48亿吨,里海大陆架原油储量约100多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5位。正在勘探开发的里海卡沙甘油田储量达40多亿吨,是近30年来全球发现的最大油田。哈萨克斯坦固体矿产资源也十分可观,号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矿物元素在这儿均可找到。公元前2世纪,生活在伊犁河和七河流域的主要是乌孙人,他们是原居住在这里的塞种人和月氏人的融合,成为哈萨克人的先祖。中国史书称这一部落联盟为乌孙国,张骞通西域曾到过此地。

哈萨克人本属游牧部落,长年逐水草而居,食肉饮酪,随风放歌,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人性格粗犷,热情好客。刚到哈萨克斯坦时,许多哈方朋友都对我说,他们喜欢吃肉,这与传统上能量消耗过大的游牧生活方式有关。他们认为,比起羊肉、牛肉来,马肉最干净,除了吃青草外,马只饮清水。

哈萨克人最钟情的美食叫“别什巴尔巴克”的热汤面,是用大块去骨马肉熬汤,然后在鲜美的汤中加入手擀面片。他们还“谦逊”地宣称,哈萨克人食肉量为“世界第二”。我问:“谁是第一?”他们答:“那是狼。”哈萨克人爱喝带有焦煳味的“库梅斯”(马奶)和“舒巴特”(骆驼奶),认为这些饮料既解渴,又利于提高免疫力。他们也爱喝伏特加酒,而且都是海量。我原先不喜欢吃羊肉,但到了哈萨克斯坦后入乡随俗,也逐渐习惯了。因为,当地人每次招待贵宾时,几乎都少不了他们的一道特色民族菜——哈萨克式手抓羊。香喷喷的羊肉,再佐之以用木勺盛在特制木碗内的“索尔帕”羊肉清汤,那才叫原汁原味。大块未完全切开的羊肉煮熟后端上桌,由主人亲自把肉切成小块递给每位客人享用:盆骨和小腿肉给德高望重的长者,胸脯肉给女婿或儿媳,颈椎骨分给姑娘们,而给最尊贵的客人要先献上用特殊方法制作的羊头。初次面对盘中的羊头时,我束手无策。主人教我用小刀将羊额头上的一层薄皮片割下留给自己,说这是最好吃的一块。后来我才知道,按哈族正规习俗,客人应先割一块面颊肉回敬主人家年龄最大的长者,再割一块羊耳朵给年龄最小的孩子,然后自己随便割一块,之后将羊头还给主人。这时,主客围坐在一起,一边大口食用盘中的羊肉,一边尽情畅饮主人家酿的马奶酒。这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的独特饮料,略带酸味,清香醇厚。

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原在阿拉木图。阿拉木图在哈萨克斯坦语中的意思是“苹果城”,以盛产苹果出名。该城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1997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宣布由离边境较近的阿拉木图迁都地处中部的阿克莫拉。“阿克莫拉”哈语意为“白色坟墓”,历史上曾是一处军事要塞,甚为荒凉。20世纪50年代,苏联大批青年应召来到这里垦荒。1961年,赫鲁晓夫把它命名为切利诺格勒,意为“垦荒城”。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又恢复阿克莫拉的旧名。1998年,哈萨克斯坦总统将新都改称为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哈语意为“首都”。

近几年来,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尤其是阿斯塔纳大兴土木,面貌焕然一新。新都的标志性建筑是巴伊杰列克观景塔。塔名取自哈萨克童话中的一棵神树之名。塔身酷似树形,顶部呈鸟巢状,上有巨型金色玻璃球。据说,其构思设计出自哈国总统之手,是复兴和永恒的象征。阿斯塔纳这一新崛起的草原大都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城市”的称号。

(作者曾任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