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中国人看世界 > 正文
东亚应重塑新型和平文化
熊光清
发表时间:2013-04-16 10:44 来源:国际网
不同的文化理念对于战争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并对战争会产生重要影响。印第安人崇尚天然的和平文化保持了拉美地区长久以来无大规模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让欧洲国家摒弃了国家对立、民族仇恨的文化。东亚自近代以来,受欧洲殖民影响,地区深厚的和平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以绝对主权、民族优越、国家对立的文化理念在东亚上空徘徊,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堪忧。东亚地区应尽早重塑一种新型和平文化,避免重蹈近代欧洲的覆辙。

东亚地区现在的局势宛如近代欧洲的情形,国家间彼此仇视,相互猜疑,矛盾很多,冲突不断,存在严重的不可控的战争风险。朝鲜屡次挑战邻国,并实施核讹诈,使东北亚形势空前紧张。日本右翼势力影响力上升,他们不断挑起事端,大肆向中国发难并挑衅中国。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不断在东亚地区组织联合军演,并利用东亚国家之间的矛盾挑动他们相互争斗。而中国近期在黄岩岛争端和钓鱼岛争端中一反前一二十年不断忍让的外交政策,似乎标志着中国开始放弃“韬光养晦”政策,在外交政策上变得强硬起来。东亚局势异常紧张,甚至战争的阴影开始笼罩周边国家。

不同的文化理念对于战争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并对战争会产生重要影响。纵览全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地区处理国际关系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有很大的区别。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战争发生的频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就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当前也很少有国家大规模扩军备战,没有一个国家进入有核国家行列。这与印第安人崇尚自然安逸的生活态度和不尚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而欧洲则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反思习得了和平文化的观念,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二战后的欧洲对战争进行了深刻反省,化解了几个世纪以来国家间的仇恨,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各个国家让渡部分主权,建立了超国家的欧洲联盟。现在,已经很难想象这些国家之间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可以说,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由于天然的和平文化保持了和平,欧洲国家则通过后天学习形成了和平文化,并通过制度形式实现了和平。

应该说,东亚文化天然是一种和平文化,但近代以来遭到了严重破坏。当前,东亚国家应重塑新型和平文化,从而为保持和平与避免战争奠定社会基础。东亚的和平文化具有深厚历史的根基。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东亚国家间有冲突和矛盾,甚至也有战争,但是,国家间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特别是,东亚曾经形成朝贡体系,国家间关系显得和谐融洽,冲突较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东亚国家具有共同的理念、共通的价值观和共有的文化认知;东亚文化具有浓厚的求和平的特色,强调“和”、“合”、“中庸”等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

而近代欧洲,在强调绝对主权的民族国家体系形成之后,国家间相互仇恨,冲突和战争不断发生,这构成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的显著特征。东亚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主权、民族国家、民族主义这些观念从欧洲国家传到了东亚。与之伴随的,欧洲的纷争也传染到了东亚。从此以后,东亚国家之间从来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并且,国家间战争的强度与烈度越来越高,到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达到顶峰。即便经历了如此残酷的战争,许多东亚国家也没有象欧洲国家一样,对战争进行深刻反省,并从战争中吸取教训,更谈不上建立有效的国际制度来避免战争,相反,崇尚武力和战争的风习仍然阴魂不散。

当前,东亚的情况与近代欧洲的情形十分类似,过分强调主权的绝对性,过分张扬民族主义,国家间关系非常紧张,冲突随时可能发生并会不断升级。有些国家总是试图通过“战争边缘化政策”迫使对手让步,但是,谁能保证这种行为只是处于战争边缘状态而不会陷入战争之中呢?难道东亚一定要重走欧洲的路,再来一场大规模的灾难性战争,才能认识到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吗?战争是如此的诱人,好象它真能重造世界。但是,历史反复证明,战争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带来灾难。可以说,对于东亚国家而言,充分认识战争的破坏性,学习欧洲的经验,重塑和平文化,并通过国际制度的形式加强合作,从而远离战争的陷阱,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如果不能清醒认识到战争的破坏性,就可能犯下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特别是日本,作为二战的策源地之一,其发起的战争给本国人民和其它国家人民造成过严重灾难,但是,日本一些人不但没有认真反省这种错误,反而死不服气,死不承认战争的错误和失败,仍然鼓吹战争,为战争招魂,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高度警惕。

(文章转载自环球时报,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