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喜爱绿色、白色和绯红色,忌讳紫色和黄色;在土耳其应慎用绿三角,绿三角是免费用品的标志。布置房间时忌用花色。土耳其人信仰伊斯兰教,喜欢吃牛羊肉,喜欢骆驼;禁忌吃猪肉,及把猪、猫、熊猫作图案。土耳其人商务活动均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女性忌穿无袖衣服。土耳其的一小部分土地在欧洲,土耳其商人喜欢说自己是“欧洲人”,而不是“中东人”。在谈话中,忌谈及当地政治及土耳其与希腊的纷争。 |
从我国西行万余里,直至亚洲的最西端,便到了土耳其。这是一个三面临海(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的半岛,名为小亚细亚半岛。半岛基本呈长方形,唯独西北角缺了一小块,而土耳其位于欧洲东南角的领土正好补上,使长方形得以保持完整。可不要小看这块三角形的土地,它只占领土的3%,却意义重大,因为这表明土耳其是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作为土耳其最大城市的伊斯坦布尔,位置更为独特,因为它本身就连接着欧亚两大洲,这在世界大城市中独一无二。这座闻名遐迩的城市,在漫长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兴衰,也曾见证了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辉煌,至今仍保留着无数历史古迹供游客游览和凭吊。那里有始建于公元4世纪的索菲亚大教堂和世界上唯一有六座宣礼塔的巍峨壮观的蓝色清真寺,也有分别建于一百多年前和五百多年前的新老奥斯曼王宫。那里还有建于1500多年前的地下水宫,和建于15世纪,包括18座大门、65条街道、3000多家店铺的室内大商场。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骄傲,而博斯普鲁斯海峡则是伊斯坦布尔的骄傲。它宽仅一两公里,却深不见底,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蜿蜒三十多公里,穿城而过,把伊斯坦布尔生生分成欧亚两部分。乘船游览海峡绝对是一种享受,但见两岸山峦起伏,绿树成荫,各式民居杂陈其间,白墙红瓦,相映成趣,岸边众人垂钓,悠然自得,其乐融融,此种情景恍如人间天堂,观者莫不为之陶醉。如果赶上好运,偶尔还有三五海豚赶来助兴,高高跃起,与人同乐,见者无不啧啧称奇,大呼过瘾。海峡中的碧波,也是清冷透彻,几可见底。平日里微风徐来,水波荡漾,静似温柔少女,风暴来时,白浪翻滚,惊涛拍岸,则动如千军万马。城市之美,有水则灵。就凭这海峡美景,说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也不为过。 海峡之上现已建起两座铁索斜拉大桥,长皆公里以上,雄伟壮观,更重要的是从此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第一座海峡大桥建于1973年,本人有幸陪同我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参加了通车仪式,仪式结束后步行过桥,行至大桥正中,叉开双脚,想到此时自己正是横跨欧亚两洲,忽然间生出些许奇妙的感觉。也就半小时,就从桥的这头走到了那头,回头一看,才猛然醒悟,哦,原来已从亚洲走到了欧洲! 土耳其是片神奇的土地,考古发现证明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历史上许多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都曾登上这个舞台,演绎过威武雄壮的故事,例如大流士一世、亚历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帖木儿等。他们或来此建功立业,扬名天下,或如秋风扫落叶般一经而过,却也留下了赫赫声名。 而在这历史长河中,给这片土地留下最深烙印的当属来自西方的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和来自东方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都曾在此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生于兹长于兹的古希腊诗人荷马在这里写出了他的不朽史诗,他的古希腊同胞也曾在这里上演过流传千古的特洛伊木马计。后来以古罗马人为主体又建立了长逾千年的拜占庭帝国。嗣后,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更是声势赫赫,威震四方,它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文治武功,也将咖啡、郁金香和伊斯兰文明传到欧洲。历史状况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土耳其成了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土耳其虽是伊斯兰国家,但却吸收了不少西方文化,东西方文明在此水乳交融,互补短长,这一点当你到了土耳其就会有深切的感受。 土耳其人的祖先本系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性格豪爽,热情好客,仍然保持着东方传统。对待中国人,他们常常流露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那里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曾是邻居,甚至还是亲戚!”初次听到此语,肯定有人会以为这只不过是套近乎的客套话,但查查历史,就知此话不谬,绝非客套。因为土耳其人的祖先就是古代的突厥人,我国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与之交往甚密,虽有征战,亦有边贸和通婚,史书上记载着不少联姻的史实。如此算来,我们两国人民的关系不真是“邻居加亲戚”吗?对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让中土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作者曾任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