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中国将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管理
叙里奥·里奥斯
发表时间:2013-11-20 12:55 来源:国际网
真正驱动改革步伐的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也是建立一个既保证发展又保证稳定的新制度的要求。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中国进一步改革,也传达了明确而积极的信号: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力量,并将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

中国不再只是原地增长,也开始往前迈步。在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一周年之际,三中全会出台的措施将中国的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受益人不只是中国社会。一方面,中国民众在一些社会问题上当然早就渴望改变,但另一方面,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中国的这一大步也传达了明确而积极的信号: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力量,并将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

虽然刚刚出台的政策中有一些还并不十分具体或全面,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些政策的覆盖面之广。同时,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改革措施中,也不能忽视其中最核心、最现实的方面。除了社会改革措施(比如户口、独生子女、社会保障、教育等),或者同改善人权状况有关的措施(比如取消劳教制度等),必须要看到,其中最关键、最优先的方面还是经济。比如,在理解最受关注的“单独二胎”的政策时,不能忽略的是,在最近十年里中国的劳动人口减少了将近3千万。

这次结构性的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公有制经济进行重新调整,以在生产领域和金融领域放开更多的竞争空间,虽然不影响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对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另一方面,对政府功能的调整,这一调整不只意味着政府管理的去集中化和专业化,或者加强其公共服务职能,也包含了对与经济生产直接相关活动的“去部委化”,这将显著改善其目前“无处不在”的管理模式。这一趋势已经在今年的三月份开始显现,中国改革了其铁路行业的操作模式,从部委改为公司,而现在有可能扩展到更多的部门,这也有助于打破垄断(尤其是能源和矿业),并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然而,这些改革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放弃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它的各个组织将继续存在于所有的经济领域内,包括私营经济。改革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开放性和灵活性,以继续保持增长并实现去年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

从国际层面上来讲,这些措施的出台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无疑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多年来一直斥巨资进行软实力建设,但所取得的效果却有待商榷。实际上那是因为,国际形象的建设不只是投入资源的问题,而是态度和可信度问题。

总而言之,真正驱动这一改革步伐的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但同时也是建立一个既保证发展又保证稳定的新制度的要求。同时,这也将像中国曾经创造的辉煌一样引起世人的惊叹和景仰。这也许就是习近平所倡导的“中国梦”的本质: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能实现这一梦想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自中国网,作者为西班牙“中国政治观察网”总编)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