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哈萨克斯坦人看中国:中国外交的特点
拜娜扎罗娃·艾莉娜拉·叶尔博拉托芙娜
发表时间:2014-04-22 14:53 来源:国际网
2008年起在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工作:中国研究中心主任(2009—2010年),欧亚研究部主任(2010—2012年),国际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1月起)。获“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纪念章(2011年)。

历史证明,中国就像万里长城,坚不可摧。

                               ——钱其琛(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外交部长)


对哈中关系与合作之现实问题的探讨自然要转入对两国伙伴关系更深广基础的解读。特别是,中国在其长期发展、内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长远的社会政策、政权的延续性及其平稳过渡等问题上的立场,都是国际社会担心的问题。鉴于许多国家对中国还有诸多期待和担忧,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对外定位。在这方面,作为一国对外政策的体现,外交始终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经典的外交礼仪教科书上贯穿着中国外交神秘而复杂的论点,它的本质精巧,逻辑有时令外国伙伴难以捉摸。我清晰地记得,在关于外国外交部门特点的教科书上有这样的描述:“中国人捍卫自己的立场非常坚定,只有在谈判看起来陷入僵局的时候,才会做出让步。他们善于利用伙伴所犯的错误。”

此外,杰出的哈萨克斯坦外交家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在其回忆录中高度评价中国外交官的职业素养。例如,在其《光与影》一书中,托卡耶夫如此评价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无论谈判进程如何,他都保持着惊人的沉着和镇静。要让他丧失自制是不可能的。这名中国代表的发言字斟句酌,彬彬有礼。钱其琛始终保持着严整、全神贯注,专注于争论的焦点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在培养职业外交人才和本国的对外定位方面,中国外交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外交之一。在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过程中,中国外交在自身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提出了一些中国的外交政策理念:“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

俄罗斯外交家波波夫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的外交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有着十亿人口、工业蓬勃发展的核大国。

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我们与中国的合作经历了从“孩童般的”好奇到战略伙伴关系的历程。

中国与所有的国家都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或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协定。比如,在

1996年和1997年,中国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订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90年代下半叶和21世界前10年是中国地区外交的新阶段,这体现在经济合作的强化和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多边机构的巩固。

哈萨克斯坦外交官对中国领导人为组织2002年“亚洲相互合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一次峰会所提供的协助表示感谢。这使峰会得以在最高的政治级别上举行。参加论坛的有江泽民、普京、穆沙拉夫、中亚各国和蒙古、阿富汗的总统以及其他国家的高官。会议通过了一揽子文件,如《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宣言》和《亚信信任措施目录》。托卡耶夫关于努力确保高官们出席该次峰会的回忆颇为有趣。

同年12月,阿斯塔纳和北京签订了《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在所有的中亚国家中,中国仅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这样的文件,这成为了我们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2011年6月

11日在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周年纪念峰会的活动框架内,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

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言详细阐述了两国关系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并指明了未来的合作方向。

正如中国前驻哈大使周晓沛指出,中国外交是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追求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今天,中国正在以各种形式和平台发起各种与欧盟、亚太、非洲和欧亚国家的对话。这些成就与经济指标共同决定了中国外交官的行事风格。若论哈萨克斯坦国内外交使团的活跃程度,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是哈萨克斯坦国内最积极、最活跃的代表机构之一,他们定期与当地的政治、商务、文化精英人士组织内容丰富的聚会。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代表机构工作的组织和人员的语言素养水平都极高,哈萨克斯坦驻海外的代表机构则未必如此。前苏联驻华大使奥·特罗扬诺夫斯基当时如此描述曾与他谈判过的中国领导人:“基于个人经验,我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职业素养水平不亚于、而且常常高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水平。”

如果要列出中国外交几条基本的特点的话,那么有以下几条:

1.高度重视非官方渠道和与“智库”的协作。大家知道,最终的决定是由国家领导人作出的。与此同时,格外注重外交家和学者的意见是中国领导人的特点。通常都会有许多各领域的专家参与谈判。

2.正确地遵守各种礼仪细节十分重要。

3.对外政策决策机制复杂:中国外交部往往只是很多倡议和决定的执行者。

4.中国的外交部门正在经历一个综合化和多元化的过程,这意味着人员的素养会更高,外交部和“智库”之间像“旋转门”一样进行经常性的轮换。某些个人在外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凭借他们的职业素养可以树立起对一个国家及其潜力和前景的基本认识。在这方面,中国外交值得赞赏,但它同时也容易引起邻国的警惕,这源于对中国人思维的基本哲学原则的不理解。由于工作关系,我有机会参加各种双边和多边会晤中的高层活动,观察中国外交官和专家的措辞和表态总是很有意思。

我敢说,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元老李凤林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俄语精湛,对一切世界政治进程总是了如指掌,对每一个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态度和观点。而且,李先生拥有一种用格言和文字游戏这种半开玩笑的方式提出自己论点的才能。比如,李凤林先生在哈中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所讲的事情就值得一提。李先生引用了阿·阿尔巴托夫的一句话为例,即“中亚是俄罗斯

的缓冲地带和后院”,他对此的回答是:“即便这样,院子也需要照看,时而给花儿浇浇水。”中方以此表明,俄罗斯不应该强加自己的意志于人,而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平等对话,这件事受到我国代表团的高度评价。

哈萨克斯坦同行认为,总体上,中国外交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决策最小的细节和可能的后果都要进行非常周密的研究,这常常迫使人言辞极为谨慎,甚至达到专家的水准。在上合组织论坛的框架内,这一原则的外在体现就是中国代表团经常使用的词组“考虑考虑”,它时常被上合组织的伙伴们拿来调侃。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同行们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坚持自己在上合组织发展问题上的立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合组织、亚信会议的发展战略以及某些多边计划的现实性方面,哈萨克斯坦正是与中国有着许多契合点和共识。

因此,上合组织作为哈中多边合作的基础,可以成为一个实施多种计划和把双边关系问题引入上合组织轨道的平台,因为两国有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做基础。这包括:

1.发展“欧洲西部—中国西部”运输走廊方面的合作前景可观。此外,印度和韩国有意获得“欧洲西部—中国西部”走廊的准入许可,这又可以促进东北亚和南亚安全体系的发展。

2.制订《打击非法移民行动计划》。可在行动计划的框架内,制定出按照“输出国—过境国—输入国”路线进行移民跟踪的规则和程序,以建立有效合作机制。上合组织还可担负起其他的职能和责任,可以成为中亚国家直接与中国解决移民问题的平台。也就是说,在上合组织内能够出现适合中国移民的多边合作,因为该组织包括了参与移民过程的所有各方。基于这些原因,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管制中国移民将不是依靠简化其在该组织框架内的程序,而是通过拟定严格的规则,以及发展与输出国的直接合作。

3.利用组建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这一因素以及“西安倡议”的成果。在该倡议中,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曾呼吁成立类似的俱乐部。

4.加强保障信息安全。中国一贯实行互联网管理政策,而集安组织不久前又表明了打击网络威胁的意向,这使得就此制定上合组织多边行动计划成为可能。

5.通过召开上合组织辖区领土和区域争端调解会议解决冲突。上文已经指出,推行“公众外交”(public diplomacy)原则是中国外交的特点。这一优先选择体现在哈中双边专家平台的活动中,以及上合组织论坛的框架内,按照上合组织秘书长张德广的想法,该论坛应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众项目”。

所有这些事实可让人们来判断中国外交意图的多面性,但这些意图并不是表现出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对于13亿多中国人民来说,世界的确只能有一个,就像梦想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遵循宇宙的秩序——道。有些民族对中国的这一实质并不理解,一味夸大所谓的中

国“黑暗扩张计划”,即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收购整个品牌、公司和原材料,这源于他们不理解中国内部发展的实质,夸大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决定现代国际体系内容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对哈中两国机构已签订条约内容的保密性引起了许多的流言和猜疑,影响两国公民对哈中关系的理解。针对这个问题,中国专家用东南亚的情况做例子,他们解释说,在东南亚,总是能找到把中国视为万恶之源的人。在这方面,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反华情绪多半是由于政府和个别部门工作的疏漏,他们不从客观的角度指出发展哈中合作的意义,从而种下了哈萨克斯坦人怀疑邻国政策的苗子。的确,如果善于理解中国外交的哲学,关于事实上是否存在“北京共识”还是出于西方政治思维臆造的问题实际上就并不是那么重要。亚洲普世主义原则是中哈两国的共同追求,是发展“大欧亚”的系统性基础。哈萨克斯坦外交现阶段正在寻求新的外交政策理念和对优先方向的新解读。在此背景下,作为亚洲区域主义思想的主导者,中国的经验和样本可以作为哈萨克斯坦向亚太方向靠拢并赋予外交政策真正意义的基础。

中国外交具有渐进和演化的特点,为树立互信和认同感创造了可能,它更多的是推崇可称为“软规则”的共同行为原则和惯例,而不是明确的硬性法律准则。中国外交无声的道德准则仿佛一部宣言,真正洞悉了欧亚和全世界发展的前景(即“和谐世界”理念)。

在担任上合组织主席国和在协调多边机构行动期间,哈萨克斯坦协调各种不同的立场,完成了巩固上合组织、推动经济合作、保障上合组织成员国公民安全和社会信心的既定任务。接力棒交给了中国之后,在对话中成功运用欧亚主义思想将成为建立全方位安全体系的核心。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步骤结合起来,可使上合组织成为一个联合欧亚空间、保存自身独立的“上海精神”的平等对话新平台,一个履行全球安全保障手段的有效机制。

此外,“和谐世界”理念拥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为中国提供了成为“中央王国”的机会。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原则可保证有能力为世界提供一套备选的人道主义哲学。因此,未来同中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一定转变为一个和谐、互联、真正不可分割的全球体系,就像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因此,改进哈中关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为所有主管领域做出实际贡献,以建立高度机动、开放普遍的类似于亚洲区域主义产物的机制。通过这种途径,包括上合组织的发展管理在内的协作和发展管理将成为可能,工作的效率将得到提高,其历史使命也将具体化。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