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汤水富:中国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机遇与挑战
发表时间:2014-09-05 16:14 来源:国际网
目前,非洲矿产资源面临最后一次再分配,我国只有通过到非洲国家进行风险勘探,建立自主开发的矿山企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全球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体系才是万全之策。为此,我政府有关部门需采取以下对策:一、根据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发挥政府在开发利用非洲矿产资源中的作用。二、国家应成立“非洲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基金”,积极鼓励扶植企业战略资源开发项目。三、企业需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将非洲纳入自己的海外矿产资源扩展计划。四、联合勘探和开发非洲矿产资源,增强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短缺已经明显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拥有得天独厚矿产资源的非洲大陆,许多国家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这为我国进入非洲参与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开发和利用非洲资源,弥补支柱性矿产明显短缺的局面,成为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非洲是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大陆。据国际矿业协会统计资料,非洲的铂、铬、锰、铱等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钻石占60%,黄金、磷酸盐、钴、钯占50%以上,铀、钽、铯、锆、铪、石墨等占30%以上,铜占20%。然而,迄今非洲矿产资源的总体开发水平和有效利用还都很低。

近年来,非洲一些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不高的国家,通过修改矿产法,逐步调整矿产资源政策,在土地出租、矿业权租让许可、矿产品销售、税收等方面采取了相当宽松而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外资勘探和开发本国资源,以便发展经济,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于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也为了降低本国资源供应的风险,争先恐后地进入非洲。它们利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优势,争夺非洲国家的矿业市场,抢占地盘和势力范围,以图捷足先登,控制和垄断非洲的资源市场,获取超额利润。

中国是世界第三矿产大国,但人均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居第53位,每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丰度居世界第24位。矿产种类虽然比较齐全,但国家建设所需支柱性矿产明显短缺。矿产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特别是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不足更威胁到国家安全。面对未来国内矿产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艰巨性,对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弥补国内建设的缺口就显得越发迫切。

我国企业勘探和开发非洲矿产资源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中国的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如铜、铁、锰、铬等开始出现供应短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矿业公司加快了在非洲开发矿产资源的步伐,重点选择的采矿国是矿产资源丰富、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好、同我国关系友好、对外国公司控制程度不强的国家;重点开发的急需矿种主要有:铁、铜、金、铬、金刚石、磷酸盐等。迄今为止,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项目有:加纳黄金开发项目、南非铬矿开发项目、赞比亚铜矿开发项目、喀麦隆铁矿石开发项目、几内亚铝土和氧化铝矿开发项目、塞拉利昂铁矿石开发项目等。

加纳黄金开发项目。1994年,原中国地矿部陕西地矿局与加纳签署了合资开采恩科科金矿的合同,中方和加方分别持股10%和90%,建矿工作由中方承担,中方总投资额为1亿元人民币。

南非铬矿开发项目。1996年,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原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与南非合资建立了亚南金属有限公司,主要进行铬矿冶炼。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中方占60%的股份。1999年8月,第一座铬矿冶炼电炉建成投产,当年就达到年冶炼5万吨铬矿的设计生产能力,产品销往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赞比亚铜矿开发项目。1998年,中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赞比亚国家铜矿联合公司在赞比亚注册成立了中色建设非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开采赞比亚谦比希铜矿。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中色集团购得谦比希铜矿全部资源、资产85%的权益,其开发赞比亚铜矿所需投资的主要部分由中国政府以资本金形式划拨。目前,该矿年产铜量达2.4万吨。

喀麦隆铁矿石开发项目。2011年4月,中国四川汉龙集团与喀麦隆政府就穆巴拉铁矿石开发项目达成协议,进行共同开发。穆巴拉项目是由喀麦隆政府和中国企业参与的最大投资项目之一,包括一座矿山、一条长达570公里的铁路线以及一个码头基础设施。该项目将达到至少3500万吨的年作业能力,占喀麦隆国内生产总值的8%。

几内亚铝土和氧化铝矿开发项目。2011年8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宣布,将投资60亿美元开发几内亚博法省的铝土和氧化铝矿资源。除开发铝土和氧化铝矿外,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还计划修建一座港口用于将矿石运送到中国。根据计划,项目投产后可年产铝土矿1200万吨和氧化铝400万吨。这些矿石主要用来冶炼金属铝。

塞拉利昂铁矿石开发项目。2011年8月,中国山东钢铁集团与非洲矿业塞拉利昂公司签署了总值15亿美元的联合采矿协议。双方将联合开采塞拉利昂通科利利铁矿,协议确认了开采的规模、范围和加速建设二期工程的方案。根据协议规定,山东钢铁集团将向通科利利铁矿投资15亿美元,从而获得该矿25%的权益。在一期开采阶段,山东钢铁集团每年可从该矿购买200万吨铁矿石;从第二期开始后的第二年,每年可购买800万吨;从第三期开始,每年可购买1000万吨。作为投资方,山东钢铁集团购买的铁矿石价格将享受最高为15%的优惠。

总体来看,中国矿业企业在非洲蓬勃发展的矿业开发市场中还未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国内很多矿业公司均有到非洲国家考察矿产资源的经历,但具体洽谈的项目和实际投资的项目还比较有限。

目前,西方国家的矿业公司对非洲资源和市场的争夺,使得非洲矿产资源面临最后一次再分配。目前,我国客观上已经处在国际资源竞争的强大旋涡之中。在此情况下,如果不立足于全球资源来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只满足于对国际市场上矿产品的随机采购,大量进口矿产品不仅会引起国际市场上价格上涨,使我国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而且还会受制于人。而通过到非洲国家进行风险勘探,建立自主开发的矿山企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全球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体系才是万全之策。只有努力参与国际资源分配,打破西方国家对世界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才能确保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目前,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矿产品需求低迷,但矿产资源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加大投入政策的拉动下,中国矿业经济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此外,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矿产资源行业步入调整和相对低潮阶段,同时也导致矿产资源类企业估值较低,为我国矿业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海外矿产资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充分利用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对我国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海外稳定供应渠道和建立海外资源生产基地,将有助于确保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政府有关部门需采取以下对策:

一、根据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发挥政府在开发利用非洲矿产资源中的作用。一是制订中国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将非洲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二是参照其他国家的模式,在非洲的一些资源大国设立办事机构,并派驻专职资源官员,引导国内企业勘探和开发非洲矿产资源;三是健全开发非洲矿产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服务;四是要求我国驻外机构及时提供当地资源状况、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等最新信息,帮助我国企业建立联系渠道,疏通关系,解决疑难问题;五是我国在外交上以政府名义与资本引进国签署保护协议,以便确保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国家应成立“非洲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基金”,积极鼓励扶植企业战略资源开发项目。由于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具有投资多、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中国的一般企业望而却步,因此在非洲失去了许多投资机遇,导致中国对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远未形成气候。即使在南非这个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中,目前只有中钢集团与当地合资兴建的铬矿开采及铬铁加工这样唯一的资源开发项目。为推动更多的中国矿业公司走进非洲,建议成立“非洲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基金”,专项用于开发非洲的矿产资源项目,向企业提供免息和贴息扶持。同时将一部分基金作为风险基金,用于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合作勘探与合作开发,并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开发的产品返销国内,既解决了国内资源短缺,又改善了贸易平衡,促进中非贸易长期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三、企业需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将非洲纳入自己的海外矿产资源扩展计划。一是加强对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的调研,搞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订总体开发规划与策略;二是把握非洲矿业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的契机,积极稳妥地加大对非洲矿业投资的力度,参与非洲国家有效益、发展前途看好的矿业企业私有化进程,研究入股或跨国并购的可能性;三是探讨中非矿业合作新途径。合作方式建议为投资参与矿山的开发、或买断部分生产能力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基础和供应能力;四是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潜力和矿业开发利用现状,采取不同的开发战略。目前应优先安排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等与中国关系友好、投资环境有利的富矿国作为开发利用的重点;五是对非洲矿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旦认定有勘探和开发价值的矿藏,可进行逐步投资。由于中国距非洲大陆路途遥远,开采的矿石运输成本较高,这样中国企业可考虑在非洲建立精炼厂,将炼成的产品运回国内。

四、联合勘探和开发非洲矿产资源,增强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几年前,世界矿业界进行了一次调整,不同国家相同或类似业务的大型矿业跨国公司联合、兼并和重组,使企业整体实力增强,成本降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然而,与国际大型矿业公司相比,我国“走出去”的矿业企业是长期在计划经营体制下运作的,规模小、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又相对分散,形成不了规模优势,加上“走出去”时间短,经验明显不足,对国际矿业经营惯例还不是很熟悉,国际竞争力低。因此,实施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中国企业应联合起来,以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行业资本与非行业资本结合的方式“走进非洲”,这样既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又可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要求与灵活的民营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

(作者为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前社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