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交亲历 > 正文
张林初:带你参观巴黎的三大景点
发表时间:2015-04-15 17:29 来源:国际网
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和凯旋门是游览巴黎市容必看的三大景点,我在驻法国使馆工作两任六年多期间,曾陪同过无数国内代表团组游览巴黎市容,零距离接触这三大景点。前两年,我们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一行四人到法国进行学术交流时,我与同仁们再次参观了这三大景点。6月的巴黎,草木青翠,繁花似锦,在阳光的沐浴下,花都越发青春美丽。

艾菲尔铁塔直插云霄,是巴黎的象征

为能清楚地观看到艾菲尔铁塔的全貌,我们首先来到铁塔南侧的战神广场。那里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视野宽阔,便于摄影。

艾菲尔铁塔于1887年1月28日开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当时建造铁塔的目的有三:一是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二是给1889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增添光彩;三是为了向人们展示钢铁材料的新功用。它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的名字命名。

艾菲尔铁塔由四个粗大的钢筋水泥铸就的塔墩支撑,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据资料记载,铁塔共用了18038个金属部件,由250万只铆钉连成一体。铁塔高300米,加上广播电视天线,高度达324米。铁塔重7300吨,地面的负重为4公斤/平方米,相当于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的负重。造价为740万金法郎,平均每公斤造价约1金法郎。艾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铁塔,是巴黎最有名的地标物,站在巴黎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她的倩影。

然而,当年建造铁塔时,曾遭到一些人的非议,甚至反对建造铁塔,掀起了一场反对“三百米”的运动,把铁塔说成是巴黎脸上的一个污点,破坏了巴黎的传统美丽,以法国著名作家左拉为首的一群社会名流甚至还签名呼吁停建。但是历史证明,铁塔是世界工业革命的象征,充分展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从建成之日起,她被人们广为颂扬。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把铁塔设计者艾菲尔赞誉为“宏伟建筑的勇敢建造者”,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曾为铁塔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法国天然诗人吉洛姆·阿波里耐则为铁塔谱写了不朽的颂歌《桥梁之父》。今天,艾菲尔铁塔不仅是一座吸引游人观光的纪念碑,而且也是巴黎这座美丽而具有悠久历史城市的象征。

铁塔建成的当年,就有200万人前来参观,头一年的门票收入就相当于全部建造费用的四分之三。之后,每年参观的人数都在200万人以上。近10多年来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多,2012年超过700万人次,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25000万。

拍下几帧美好回忆的照片后,我们便来到铁塔底下,与她进行零距离接触。置身于铁塔之下,铁塔越发典雅、高贵、端庄,我们人则显得异常渺小。

铁塔底下游人如织,其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的同胞。这同我上世纪60年代末在巴黎任职时第一次登铁塔的情形完全不同,那时几乎看不到一个同胞,而且还常常把我们看作日本人。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老百姓的钱包也鼓了许多,有能力周游列国了。

我们首先瞻仰了铁塔设计师居斯塔夫·艾菲尔的半身铜像,内心十分敬仰这位伟大的工程师,为人类留下了这一举世无双的杰作。

然后我们登塔参观。全塔分为三层:第一层高57米,过去是剧场,现在改成饭店,我在巴黎任职时,朋友曾多次请我在此吃过饭,饭店装璜十分考究,服务非常周到,价格也斐然。第二层高115米,为主要观光层,同时还设有多家商店、酒吧和网吧等。第三层高276米,也是观光层,但面积相对比较小。三层可同时容纳游客1万人。顶端塔楼过去是安置灯塔用的钟楼,距地面300米。有时遇到大风,塔顶微有摆动,但摆幅不超过12厘米。由于气温变化,热胀冷缩,铁塔高度相差15厘米。1916年在铁塔上安装了第一个海洋无线电通讯设备,1918年铁塔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天线,1957年又安装了电视天线,1975年在铁塔的最高处安装了固定的红灯,以代替过去转动的导航灯。今天的铁塔,除供观光外,实际上也是一座广播电视塔。

三层都对游人开放,有电梯相通。电梯由铁塔的东柱、西柱和北柱斜拉而上,如果要上第三层,在二层转乘电梯,然后直冲云天。南柱专门为热爱步行的游人开放,从底层到二层有680级台阶,到三层有1711级台阶。

我们买了到二层的门票,排队乘坐电梯。电梯徐徐上升,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第二层平台,顿时巴黎的美景尽收眼底。据称,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70公里以外的景色。我们在平台转了一圈,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俯视,一清二楚地辨认出巴黎著名的景物。我以“老巴黎”的身份,向同仁们从南面按逆时针方向介绍:近处是著名的军事学校,远处是高210米的蒙巴纳斯塔楼,共58层,据称是欧洲最高的大楼,金光闪闪的是荣军院(拿破仑墓),位于圣·日内维瓦山之顶的是先贤祠,在塞纳河左岸边的是波旁宫(国民议会大厦),不远处是卢森堡宫(参议院),那长方形的、顶部耸立着三尊巨大雕塑的是奥塞博物馆,再往东像四部打开的巨型图书的是1996年建成的国家图书馆新馆,接着是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然后是塞纳河右岸的巴黎市政厅、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爱丽舍宫、凯旋门,再往西是布洛涅森林、巴黎新区拉德芳斯,北边近处是著名的夏乐宫,夏乐宫的两侧是海军博物馆和人类博物馆,台阶下面是喷水池,与铁塔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从高处再看看塞纳河,她自东向西蜿蜒穿过巴黎市,犹如一条蓝色的丝带,游船、货船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另外,我们还在那里看到一个标有世界各大都市方向和距离的指示盘,巴黎——北京的直线距离为8241公里。

晚上观赏铁塔,那是另一番景象,铁塔如同披上了一件光辉灿烂的金缕玉衣,更是光彩夺目。她更像一簇拔地而起的一串红花灼灼盛开,她又像一支熊熊燃烧的巨型火炬烛照夜空。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塔的灯饰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巴黎圣母院辉煌壮丽,是哥特式教堂的代表

下了埃菲尔铁塔,我们驱车去巴黎圣母院。圣母院是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美丽的吉卜赛姑娘艾丝米达拉和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生活的舞台。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将圣母院称作“石头交响乐”。许多中国人因雨果的小说而对巴黎圣母院很熟悉。

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2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主持了奠基典礼,但整个教堂直到1345年才建成,历时180多年。此后在17世纪和19世纪经过两次修复,特别是在19世纪的那次修复中,著名建筑师德杜克在上面加建了一个高90多米的尖塔,才使圣母院有了今天的丰姿。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宏大的天主教堂,是法国典型哥特式教堂的代表,是欧洲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奇葩。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法兰西文化的代表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她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座宏伟教堂的正面朝西,前面有一个广场。广场上各种肤色的游客成百上千,形形色色的街头艺人在热情地招揽生意。法国公路零公里也设在这里,不少游人争相观看。

巴黎圣母院共分三层。最下一层是座尖形拱门,三扇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上布满雕像,雕刻着上千个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左侧为“圣母门”,表现的是圣母永眠和圣母玛利亚受冠的动人故事。右侧为“圣安娜门”(圣安娜是圣母的母亲),宝座上的圣母怀抱年幼的耶稣,中柱上有五世纪时巴黎主教圣马塞尔的雕像。中门表现“最后的审判”,中柱上是天主耶稣在“世界末日”宣判每个人的命运。一边是灵魂得救,升入天堂;一边是被推入地狱的罪人。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代表的是耶稣基督的先人,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第二层的圆形大窗最引人注目,它由37块玻璃组成,直径约10米,窗格组成的图案状如盛开的玫瑰,称为“玫瑰窗”。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分别立着亚当和夏娃的塑像。第三层是一簇排列有序的美丽的栏杆,栏杆上面便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描写的两座钟楼,各高69米,南钟楼的巨钟重13吨,北钟楼则设有一个387级的楼梯,在两座钟楼偏后的位置上,露出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

我们从“圣安娜门”进入教堂,大门看上去结实而稳固,门的外面包着皮革,钉着镶金的钉子,内侧镶着金属板,中间是厚实的木板,坚固无比,一旦关上便如铜墙铁壁。难怪在雨果笔下,那些去搭救艾斯米拉达的“奇迹王国”的弟兄们,以数百人之力抬起巨型梁柱,也难以将其撞开。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长130米、宽48米、高35米的长方形大教堂,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祭台中央有天使、圣女围绕殉难耶稣的大理石雕塑,侧祭台有29个。教堂回廊、墙壁、门窗布满以《圣经》为内容的雕塑与绘画,这些雕刻和绘画栩栩如生,给人的印象既雄伟壮丽,又生动活泼,既雍容华贵,又玲珑剔透。

进门之后,我们发现教堂内部极为朴素,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在高30多米的屋顶上只有赤祼裸的骨架卷。这些骨架卷在垂直的构件上集成一束,通到粗壮的圆柱头上,筋骨嶙峋、苍劲有力,和尖矢形的尖卷一起形成腾空而起的姿态。教堂里虽然光线有点黯淡,但愈发显得四周的彩色玻璃窗光彩夺目。我们的目光被这些五彩斑斓的玻璃窗所吸引,在那些或圆或方或如花瓣般的形形色色的彩色玻璃图案上,绘有数不完的圣经故事。中间是圣坛,两边四排廊路,周围放射出37间龛堂。教堂里的大管风琴十分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演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1804年拿破仑一世加冕,1945年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1970年法国前总统夏尔·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参观大厅后,我们沿着旁边的楼梯拾级而上,去教堂第三层的走廊。这走廊连接着南北两座钟楼,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平台的外缘是用白色大理石制作的雕花栏杆。在雨果的小说中,这里是卡西莫多最重要的表演舞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曾遭到严重破坏,钟楼的铜钟也未能幸免。现在的这些钟都是拿破仑时期重铸的,南钟楼那口巨钟可不是一般的铜钟,它是由全巴黎的妇女捐献的金银首饰熔铸而成,可谓价值连城。在雨果的笔下,这些钟都是赋有灵性,因此他也给它们起了动听的名字,如南钟楼的“玛丽”、“雅克琳”,北钟楼的“加布里埃”、“蒂博”,它们都是卡西莫多最信赖的朋友。

圣母院后殿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一般游客很少到此一游,我对巴黎比较熟悉,便带着同仁们亲眼目睹圣母院后殿的丰姿。这里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高挑的飞扶壁支撑着细瘦的主体结构,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从扶壁和墙垛上玲珑的尖顶到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高高的尖塔,都体现了一种向上飞扬的动势,飘逸而秀美。

感受着从宽厚巨大的石墙里传递出的八百年积淀的历史体温,呼吸着从精美的雕塑和建筑中释放出的几代艺术先人的气息,重温着雨果笔下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和人物形象,我们流连在巴黎圣母院里,久久不愿离去。

凯旋门威严雄壮,是世界上最早的凯旋门式建筑

还没有回味完巴黎圣母院的“石头交响乐”,我们便驱车沿着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来到了壮丽的凯旋门。凯旋门坐落在香榭丽舍大街西端的夏尔·戴高乐广场的中央。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广场向四面八方均匀地辐射出12条大街,真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这样的布局把凯旋门的气势烘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即拿破仑一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1806年2月12日拿破仑下令建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8月,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弗朗索瓦·夏尔格兰的设计凯旋门破土动工。但设计师去世时凯旋门只盖到5米高,后来拿破仑在军事上的多次失利也影响了工程的进展。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工程陷入停顿,直到1832年路易·菲利普上台后,工程得以恢复,1836年7月29日才落成。竣工时,拿破仑早已失败而且已经死去15年。1840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尸骨从流放地圣赫勒拿岛迁葬回国时灵柩曾穿过此凯旋门。

这座凯旋门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它与北京德胜门之类的建筑有点类似,不同的是它四周都有门。当时拿破仑下令建造这座凯旋门,目的是为了炫耀他的赫赫战功。因此,门内的墙壁上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的姓名,门面上端饰有六块描写历次重大战役的大浮雕。主要的四幅是:布拉迪埃雕刻的《盛名》、吕德雕刻的《出征》、艾尔克斯雕刻的《抵抗与和平》、考尔多雕刻的《凯旋》,其中造型最美、最负盛名的是面向香舍丽榭大街的《出征》,浮雕高11.6米,宽6米,描绘威武雄壮的义勇军于1792年高唱《莱茵区军歌》(即《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又称《马赛曲》出征时的动人情景。顶楼盾牌上雕有重大战役的名称。

在凯旋门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无名烈士墓。说是墓,却没有墓碑,也没有石棺,也没有坟茔,只是在石板平面上用法文嵌着红色的墓志:Ici repose un soldat francais mort pour la Patrie(“这里安息着一位为祖国捐躯的法国战士”)。墓中安息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却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点着一盏长明灯,每天晚上都准时举行一项拨旺火焰的简单仪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被德寇占领的艰苦岁月里,无名烈士墓是人们的希望,鼓舞着人们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争。现在墓前经常有人献上代表法兰西国旗色标的红、白、蓝色鲜花。我们参观那天,一对新人还在那里举行婚礼。

凯旋门的拱门可以乘电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级。我们乘电梯上去。电梯在第一站平稳地停下,这是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介绍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这里还有两间配有英语、法语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看完博物馆,我们继续往上,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从平台极目四望,12条大街向四方伸展,树木葱郁,道路整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巴黎的美景尽收眼底。向东望去是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向西沿着笔直的伟军大道望去可以看到巴黎新区拉德芳斯;向南望去是风情万种的塞纳河,当然还有那直插云霄的艾菲尔铁塔……

现在,每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日(11月11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日(5月8日),法国都要在凯旋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法国总统等高官和驻法国的大使和武官都出席。我在巴黎任职时曾多次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每年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庆国庆节时,法国总统都在凯旋门检阅三军部队。另外,每当法国总统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据说这座凯旋门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每当拿破仑·波拿巴忌日的黄昏,从香舍丽榭大街向西望去,一轮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门圈里。

参观巴黎三大景点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直插云霄的艾菲尔铁塔、辉煌壮丽的巴黎圣母院和威严雄壮的凯旋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