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交亲历 > 正文
锦绣:我和俄罗斯老战士老伊万
发表时间:2015-05-06 18:05 来源:国际网
在微信朋友圈里,最近这些天几乎总能看到有关俄罗斯即将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式的报道和评论。每每读及,一位俄罗斯老战士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俄罗斯老战士委员会中国组主席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老公曾经两次在中国驻前苏联和俄罗斯使馆工作,我也随任到莫斯科常驻。在使馆分工中,我们所在部门负责与老战士的联络,见面最多的就是伊万诺夫了。因为他的名字、父称、姓氏都叫“伊万”,我们于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伊万”。

老伊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他的模样有点像亚洲人,个子不是太高,和善、儒雅。他是那么热情、那么慈祥,像兄长、像慈父。每每见到他,总是感到特别亲切。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经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老伊万出生在斯摩棱斯克市。他的父亲、哥哥都牺牲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是被德国人杀害的。年轻的伊万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参加过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无数次战斗,后来又参加了苏联红军粉碎日本关东军的远东战役。

有一次,老伊万对我们谈起他在远东战役对日作战中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那是在1945年8月9日的凌晨,苏联百万大军跨越中苏边界,向日军发起猛烈的攻势。老伊万参加了解放佳木斯和哈尔滨的战役。他深情地回忆说:战斗刚刚打响就下起了大雨,许多重型武器陷进了泥泞无法开动。中国老百姓自发地赶来了,手推肩扛,那场面实在感人。老伊万说:我十分感激中国人民,不仅是因为他们直接帮助过我们,而且是因为他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正是中国军民长达8年的顽强抗战,给了日本军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军民的抗战还将日军陆军主力牢牢地拴在了中国战场上、无力向苏联发动进攻,苏联才得以避免两线作战、能够从远东调集重兵到对德作战前线。这对于苏联红军取得对德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老伊万常说,中苏两国的支援是相互的,苏联援助过中国,中国也给了苏联无私的帮助。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儿女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都毅然参加了苏联红军,与苏联人民肩并肩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

老伊万曾对我们讲起令他特别感动一件事:我曾应中国政府邀请重访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到了对日作战中牺牲的苏军战友的墓地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精心保护,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一起战斗过的苏联红军啊!

那一天,我们和老伊万聊了很久。我深深感受到,老伊万对在反法西斯战斗中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出生人死所结下的战斗情谊是那么的珍惜。老伊万和他的老战士们虽然离开中国多年了,但是仍然眷恋着曾经生活、战斗过的中国,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仍在为中俄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为两国的合作不知疲倦地奔走。

1979年老伊万从军队退役,转到老战士委员会工作,担任老战委中国组组长。他全身心的地投入到中苏、中俄友好事业中。老伊万是位上校,军衔不是太高,但是他在好多都是将军的老战士中间威望很高。大家都信任他,敬重他。他经常带领老战士们出席我们使馆的活动。我们就是在1990年使馆的联谊会活动上认识的。

有一次,我们邀请老战委中国组的老战士到使馆做客。老伊万同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使馆。其他老战士,有的是结伴而来的,有的是和老伴一起来的。中国使馆位于远离市区的列宁山上,不少老战士要换乘几次地铁和公交车才能来到中国使馆。对于到中国使馆做客,这些战功赫赫、退休多年的老战士都非常看重。他们是把它看作荣誉、看作“走亲戚”。他们总是要穿上存放多年的老式军装,佩戴上所有的军功章,比过节还要隆重。这已成为中国使馆每次大型外事活动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这些老战士同老伊万一样,有的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有的驾驶战机到武汉上空同对中国狂轰滥炸的日本空军进行过殊死的格斗,有的参加过解放东北的远东战役、在我国的黑土地上洒下了他们的鲜血,还有的参加过50年代的援华建设、为新中国奠定工业基础贡献过自己的青春。记得有位老战士指着胸前的军功章非常自豪地对我讲,好几枚都是在中国作战时获得的。有一幕令我特别难忘:一位老战士颤颤巍巍地从书包里取出一本书送给我们的武官,那是他一笔一画撰写的关于参加武汉空战的回忆录,他在封面上公公正正地签了名、题了词。

老战士们常说:比起牺牲的战友们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看到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看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都有“中国情结”,中国强大起来了,我们也很自豪,因为从中国的抗日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都有我们洒下的汗水。

听到老战士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很想对他们讲:中国人民感谢你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老伊万对协助我们的工作十分热心。有一次,他听说我们准备考察一家俄罗斯军队疗养院,就主动帮我们联络,换乘几次地铁亲自到实地考察,后来又陪同我们前往。老伊万的这一举动令我们深为感动,要知道当时他已是80岁高龄了!

老伊万还以他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帮助我们。有一次在中国使馆的外事活动中,我正在同他聊天,从背后走来韩国大使夫妇,老伊万低声说“客人来了”,同时向我摆摆手告别。按照老伊万的暗示,我马上回头向新来的客人打了招呼。事情虽小,可以看出他良好的外交官修养、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老伊万曾向我们谈起过另一段与中国有关的特殊经历。他曾经是一名高级外交官,担任过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国防武官。他在中国工作时正值文化大革命,苏联使馆的大门外到处都贴满了打倒“苏联修正主义”的大字报,时常有人游行示威。老伊万告诉我们,那时候一般不出门,出门怕被“打倒”。但是,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政治风云的变幻,并没有影响到老伊万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他不止一次地讲到,那段历史是历史的误会,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是牢不可破的。正是这种情怀激励着老伊万持之以恒地致力于中苏、中俄人民的友好事业。

90年代俄罗斯独立建国后,到莫斯科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逐年增多。他们人生地不熟,不少人语言不通,碰到的麻烦和困难自然很多。老伊万和他的老战士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华人排忧解难。华人都喜欢他,敬重他,把他看作是贴心人。每逢老伊万生日,总会有华人为他举办宴会,我们也多次应邀参加。

2001年是老伊万80岁大寿,我和老公,还有我们使馆的几位年轻同志到他家里为他祝寿。

老伊万住在很普通的老式两居室民宅里。一间是客厅兼餐厅,一间是卧室,陈设都非常简单。客厅里的玻璃厨子里,摆放着许多中国纪念品。老伊万说,这些都是中国朋友送的,他非常喜欢。

老伊万的卧室里放着一张单人床,床的对面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黑白照片。他深情地对我们说:这是他的妻子,已经走了很多年了。女儿在外地工作,她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事业,很少回莫斯科。“多年来一直是妻子陪伴着我”。听到这里,我心里感到十分酸楚:妻子去世多年,他依然那么深深地思念着她,相爱如初。在这个世界上,恐怕许多男人都做不到。更令人敬佩的是,多年来老伊万把对妻子的思念转化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动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

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同老伊万合了影,然后一起动手包起中国饺子。老伊万吃的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家人团聚的幸福表情。

老伊万和他的老战士们从参加革命到退役,粗算下来将近半个世纪。他们刚刚退役时退休金还是蛮高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搞了“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全面放开物价,一夜间卢布贬值数十倍,老战士们一辈子的积蓄变成了一堆废纸,原来非常周到的社会保障也不见了,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直到普京当选总统,俄罗斯经济逐步得到恢复,政府重新担负起了对老战士的照顾责任,他们的生活才有了基本保障。

这些身经百战的老战士,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经受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险阻,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博大的胸怀,能够容纳下因时代变迁而带来的种种磨难,他们经过战争摔打的身体能够抗拒病魔和衰老的折磨。他们就像一棵棵不老的青松,历经风雨欲依然挺拔屹立。

衷心祝愿这些曾经为中国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苏联红军老战士们健康长寿到永远,祝愿中俄友谊之树万古长青!

(作者为中国前驻俄外交官夫人)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