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交亲历 > 正文
张林初:撒哈拉沙漠里的图阿雷格男子
发表时间:2015-11-02 23:04 来源:国际网
一般说来,在阿拉伯世界,女子必须戴面纱,男子不戴面纱。但是,在灯光明亮的帐篷里,参加联欢的图阿雷格妇女都不戴面纱,而且异常活跃,发表欢迎词,主动与我们攀谈,成了活动的主角。男子们却个个戴着面纱,言语不多,一派母系社会的景象。一位年长的妇女骄傲地对我说:“女人在图阿雷格部落的地位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切生活都由女人来决定和安排,女人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承认这一点,也不是令男人羞耻的事情。”这就是游牧在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图阿雷格人的一个奇特习俗。

我在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工作期间,有幸参加了阿尔及利亚国防部组织外国驻阿武官到阿南方的考察旅行,前后共10天。

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里,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居住在塔曼拉塞特地区的图阿雷格人。

一般说来,在阿拉伯世界,女子必须戴面纱,男子不戴面纱。但是,在灯光明亮的帐篷里,参加联欢的图阿雷格妇女都不戴面纱,而且异常活跃,发表欢迎词,主动与我们攀谈,成了活动的主角。男子们却个个戴着面纱,言语不多,一派母系社会的景象。一位年长的妇女骄傲地对我说:“女人在图阿雷格部落的地位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切生活都由女人来决定和安排,女人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承认这一点,也不是令男人羞耻的事情。”这就是游牧在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图阿雷格人的一个奇特习俗。

据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官员介绍,图阿雷格人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马里三国交界区域,人口约有100万。他们世代相传,在这茫茫的大沙漠里迎着风沙,顶着烈日,沿着骆驼踏出的小径放牧牲畜,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男子戴面纱,于是人们就把图阿雷格人称作“戴面纱的人”。由于面纱是蓝色的,故又把他们称为“蓝色人”。据了解,这种面纱当地土语叫做“伊勃恩·巴多特”,又名“达格里”。面纱是一块宽为23厘米、长为3米、绣有褐色花边的蓝色毛织物。面纱披头盖脸,只露眼睛,在脖子上绕一圈后下垂到胸前或背后。男子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家中都必须戴面纱,甚至睡觉时也不能摘下,只有在吃东西时才将面纱揭开一部分,但还需用手遮住嘴。男子若随意露出嘴,特别是当着女人的面露嘴,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原谅的失礼行为。即使陪客人喝茶,也要小心翼翼地把嘴藏在面纱里。

以往,当图阿雷格男子长到16岁,父亲授给他面纱,家庭还要举行庆祝仪式。在仪式上,少年还会得到一把图阿雷格人传统的双锋利剑,表示他已经长成成年勇士。不过,正式面纱还得等到25岁。近些年来,有些地方已经把授剑和授面纱分开进行,即小伙子16岁时获得双锋利剑,25岁成婚之年再获得面纱。

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官员说,图阿雷格男子为什么要戴面纱,长期以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保护脸部。图阿雷格成年男子,无论是放牧还是经商,成天在沙漠荒野中渡过,为了脸部不受强烈阳光和沙漠的伤害,面纱成了必不可少的保护用品。另一种说法是为了伪装自己,不让对方认出。这是因为一些图阿雷格人从事商品贩运,而另一些人则以拦路抢劫为营生,他们难免遭遇,发生格斗甚至流血死亡,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家族或部族之间的无休止纠纷。男子戴面纱不让对方认出,则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最好办法。还有一种富有传奇的说法是,图阿雷格人英勇善战,每当出征胜利归来,乡亲们都要夹道欢迎。有一回,乡亲们按惯例到村口迎接出征的队伍,可始终不见踪影。一个星期后,人们才等到无精打采的残兵败将。顿时欢乐的气氛消失,在场的女子气得大哭,纷纷摘下面纱扔给打了败仗的男子们,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你们还算什么男子汉,光说大话,快用面纱把你们的脸遮起来。”这些打了败仗的男子羞愧地戴起面纱。为了永远记住这些败仗的教训,后来男子们再也没有把面纱摘下来。

据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官员介绍,图阿雷格人的另一个独特习俗是尊重妇女。妇女社会地位很高,可以参加公共活动和部族会议,并拥有财产权;她们不从事经济活动和家务劳动,有充分的时间倾注在文艺创作上;她们学识广博,精通本民族的传统。而男子识字的则不多,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放牧和劳动。图阿雷格人尊重妇女的习俗集中体现在婚俗上。以求婚为例,其形式是,男子要戴上自己最好的斗篷,骑上骆驼自远方而来。当鼓乐奏响后,仪式正式开始。先是朗诵情诗,接着一群骑士围住一群姑娘,对看中的姑娘,骑士可以拉起姑娘的手,用自己的拇指对着姑娘的拇指,并对她轻声倾吐爱情。若姑娘没有看上男方,则用手指按在男方手腕处表示拒绝,此时男方不得再次强求。图阿雷格人的婚礼很隆重,庆祝活动一直从白天进行到黄昏,结婚仪式则在晚上举行。年轻夫妇婚后连续7天不能走出帐篷。

图阿雷格人是北非柏柏尔人的一个分支,在撒哈拉大沙漠里过着流动性生活,住在用羊皮或毛织物做成的红色帐篷里,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酷爱音乐和诗歌,以牧骆驼为主,兼养绵羊和山羊,习惯用剑、矛和匕首。图阿雷格人是世界上最会利用沙漠的民族,用细沙筑床,挖沙坑集露水,还会沙河钓鱼,堪称一绝。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受伊斯兰教影响,阿拉伯文正逐渐取代提芬纳格文。图阿雷格人的农业生产以游牧业为主,主要饲养骆驼、羊、牛、马和驴,其中骆驼的数量最多。他们对自己饲养的骆驼有深厚的感情,能够分辨骆驼之间的每个细微差别。

图阿雷格人不仅善于做生意,而且还能征善战,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马里等非洲国家的独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后,在美、法、英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干涉下,卡扎非政府下台,卡扎非政府军中的大批图阿雷格人变成散兵游勇。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一些图阿雷格士兵参加了马格里布“基地”组织,2012年下半年与马里的反政府组织一起发动马里内战,一度占领马里半壁江山。2013年初法国出兵干预,马里局势才有所好转。为维持马里的稳定,联合国决定向马里派遣维和部队。应联合国邀请,我国向马里派出了一个近400人的工兵、警卫和医疗分队,与图阿雷格人也有了不少接触。

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图阿雷格男人,据说是世界上惟一的男人外出时戴面纱的民族,他们认为不带面纱被人看见是不适当的。除了前面提过的说法外,还有当地流传说法是:一个武士不遮住他的面孔,灵魂就会从鼻、口逃出去,而且,没有面纱的男人注定要成为恶鬼。姑且不去辨别这些说法的真伪,在风沙较多和时常刮起沙尘暴的地方,脸上遮上块面纱总是不错的选择,就像在北京的雾霾天里戴上口罩,两者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图阿雷格人戴面纱的习俗,时下在一些年轻人身上已经渐少了,露出面孔也不怎么要紧了。

风俗,是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在岁月的打磨下,或许存在、或许渐失……

(作者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