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以色列被扣押人质日益成为以哈争夺焦点,人质问题已威胁到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执政根本。当前,以民众已越发无法忍受被扣押人质归家无期。若本轮巴以冲突满一周年后该问题仍得不到解决,以色列提前举行大选的概率将大大提高,从而开启其国内政治的重新洗牌。 |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以色列被扣押人质日益成为以色列与哈马斯的争夺焦点,经过11个月的激战,以色列虽基本完成消灭大部分哈马斯有生力量的既定目标,但人质问题仍悬而未决,且已威胁到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执政根本。当前,以民众已越发无法忍受被扣押人质归家无期。9月1日,以国防军通报在加沙地带发现六名被扣押人质遗体,当晚以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约70万民众走上街头,呼吁政府尽快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促成被扣押人质获释。若本轮巴以冲突满一周年后该问题仍得不到解决,以色列提前举行大选的概率将大大提高,从而开启其国内政治的重新洗牌。 人质解救始末 据以色列官方数据,哈马斯于2023年10月7日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突袭以色列后,约250人被扣为人质,其中以色列士兵只占少数,大部分为平民、外国国民和双重国籍人士,且大多数为女性、儿童和老人。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已有72名人质被杀害,外加经数轮谈判被分批释放的117名人质,当前仍被哈马斯扣押的以方人质大约还有60人。 劫持以色列人质是哈马斯的传统军事行为,其主要目的是将人质作为交换被以色列关押的哈马斯囚犯的筹码。例如,2006年哈马斯曾俘虏一名19岁的以边境巡逻士兵吉拉德·沙利特,通过谈判,其于2011年换回1027名被以关押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就有现任哈马斯领导人、“阿克萨洪水”行动直接策划人辛瓦尔等一众哈马斯高官。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哈马斯再次提出用手中人质交换约5200名巴囚犯,但被以断然拒绝。不过由于受到国内外巨大压力,内塔尼亚胡政府最终在2023年11月同意和哈马斯分批交换人质,并于同月实现共计八天的短暂停火,用240名巴囚犯换回了105名被扣押人质,极大缓解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危机。 虽然以色列政府从冲突之初就开始全国动员解救人质,并在加沙境内地毯式搜寻,但只有八名人质获救,并造成数百名加沙居民的伤亡,使以在国际社会被进一步孤立。解救人质如此困难与加沙的特殊地理环境、哈马斯的人质政策有直接关系。加沙面积虽仅为365平方公里,但却拥有长达500公里的庞大地下隧道网络,哈马斯将大部分武装人员和人质藏匿在隧道的各个角落,而隧道内部错综复杂,以军贸然进入解救人质风险极大。此外,加沙人口约为230万,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哈马斯将部分人质关押在平民聚居区,如民房、学校和医院等地,并多次警告称,若以军逼近人质所在地便将处决人质。 美国、埃及和卡塔尔都在人质解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人质中有四名美国人,美国一直积极向卡塔尔施压,要求其利用对哈马斯的影响力推动释放人质。美国还对以提供情报支持助其定位人质,同时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能进入加沙,并以此作为谈判筹码,让哈马斯同意交换人质。埃及作为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重要调解人,一直利用其与加沙的地理邻近优势和历史上的阿以矛盾调解经验协调双方谈判,不仅助力促成冲突爆发一个多月后的短暂停火,还为举行交换人质的谈判创造条件。卡塔尔则在谈判中发挥了最直接作用。卡塔尔被认为是哈马斯的“最大金主”,2023年11月的大规模人质交换和此后数次的短暂停火都离不开其调解。 或将决定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未来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内塔尼亚胡政府首当其中,遭受了以各界严厉批评,而“人质危机”至今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更是让以民众的怒火持续燃烧。在哈马斯发动突袭当天,以民众就开始指责内塔尼亚胡作为总理未能保证国家安全。袭击发生后,以政府还被认为反应过于迟缓,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协调不力,令以民众对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失去信心。此后,包括以国防军总司令和情报部门官员在内的以高官都公开向民众道歉,但内塔尼亚胡直到9月1日,以国防军通报在加沙发现六名人质遇难遗体使以社会陷入愤怒后才道歉,该事件也进一步增加其政府营救剩余人质的紧迫性。回看冲突爆发前的半年多时间,可知彼时内塔尼亚胡的执政重心几乎全在引起国内广泛抗议的司法改革上,其试图以此增加权力,而这种内部政治斗争分散了政府对外部安全威胁的关注,外界广泛认为这是间接导致袭击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人质解救方面,以色列政府在冲突初期与公众沟通不足,特别是对被扣押人员家属的安抚不够,导致民众极大不满。人质家属感到政府在军事行动中没有优先考虑人质安全,这使以国内持续爆发大规模抗议,反而为哈马斯传递了“持有人质就可以搅乱以色列”的信号,从而增加人质解救难度。以国内批评者特别是反对党更是认为,内塔尼亚胡在早期没有抓住通过卡塔尔和埃及等国斡旋与哈马斯进行外交谈判的机会,错失外交解决“人质危机”的最佳时机,最终只能过度依赖军事解决方案,从而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 以色列下一届大选预定于2026年11月举行,但目前的“人质危机”和内部政治压力或导致以大选提前。内塔尼亚胡能否赢得选举留任,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周边冲突管控和“人质危机”的解决情况。今年5月,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战争罪”对内塔尼亚胡发布逮捕令曾让其支持率短暂上扬,但人质家属的持续抗议让内塔尼亚胡一直处于被下台的边缘。若他能成功解救剩余人质并带来军事胜利,则仍有可能连任;二是能否维持右翼联盟对其的支持。若这种支持不再,以前防长甘茨或前总理拉皮德等政治人物可能会迅速取而代之。 本轮巴以冲突令以色列内部对2011年的换囚事件进行了长期反思。彼时内塔尼亚胡政府由于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最终同意释放1027名巴囚犯。但如今许多人认为,这种大规模不对等交换,增强了哈马斯在加沙的军事能力,使以安全保障被严重削弱。反对派指责内塔尼亚胡作为总理未能预见长期风险,属于严重失职。而以国防军及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领导人,已明确表示此类不对等人质交换是国家的战略失误。因此,未来以政府可能会通过立法限制囚犯交换,而释放因“恐怖罪”入狱的个人将被彻底禁止。接下来,以或将更多依赖军事行动解救人质,尽管这种方式存在人员伤亡风险。以国内舆论认为,与哈马斯谈判只会加强其地位,减少与以方认定的恐怖组织的谈判可让己方掌握更多主动权。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世界经济副研究员、以色列中心主任,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