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让世界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
何亚非
发表时间:2012-12-31 14:19 来源:国际网
公共外交,近年来逐渐成为外交领域的一股新潮流,成为我国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侨务公共外交,即通过侨务渠道开展的公共外交,同样也是侨务工作领域的新课题。侨务公共外交蕴涵了侨务外宣、华文教育、海外联谊、权益保障等很多基础性工作,使命光荣、潜力巨大,对于有效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增强我国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当今的中国,面对着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的国际局面。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嫉妒、疑虑、恐惧的情绪不断加剧,他们肆意诋毁中国发展道路,干扰中国前进步伐,挤压中国战略空间,甚至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崩溃论”“责任论”“扩张论”从未间断,“两面下注”“价值观联盟”“重返亚太战略”接踵而至,不管中国取得怎样的发展成就,他们都说成“扭曲体制下的畸形产物”。根据美国百人会今年初的民调报告,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严重的潜在军事威胁;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最近民调显示,在密切关注中国的美国人中,54%对中国持消极看法;最近美国选民民调显示,62%的美国人支持在经济上对华采取强硬立场。这种压倒性的仇视,折射出某些西方人面对中国崛起的扭曲心态,也在影响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实现国力强盛、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传递给世界?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中一贯主张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外国民众并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在这方面,我相信公共外交可以大有作为。通过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培育于我有利的舆论环境,可以减少西方及我周边国家对我疑虑和敌意,营造中国和平崛起良好国际环境,让国际社会认可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明和智慧。当然,公共外交的手段和方式很多,例如新媒体、影视作品、企业形象、非政府组织(NGO)等。我今天想谈的,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侨务公共外交。

侨务公共外交就是通过侨务渠道开展的公共外交。所谓侨务渠道,就是通过做侨务工作,影响海外侨胞,进而通过海外侨胞实施(或实现)公共外交。因此,海外侨胞既是侨务公共外交的受体,又是侨务公共外交的主体。侨务公共外交工作在影响海外侨胞的同时,又通过海外侨胞的媒介作用,向外国政府和民众传达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等信息,以消除误解、达到理解、形成共识、促进合作,从而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

我们有丰富的侨务公共外交人力资源

我国是侨务资源大国,目前有五千万海外侨胞,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具有人数众多、实力雄厚、能量巨大、人脉关系广阔、与我联系密切的特点,其中不乏政界、商界、学界、文化艺术界精英。他们既懂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国情,又融入当地社会、熟悉住在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我们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工作的重要优势。我们通过广泛、细致、耐心的联谊和引导工作,使广大海外侨胞了解、认同我们的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 并鼓励、引导和推动他们向住在国民众、媒体和主流社会宣介上述理念,尽最大可能使侨胞住在国主流社会理解和尊重我们的主张。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是首创,以色列对美国的院外外交、日本侨民对巴西政治经济的影响、印度在核试验后通过旅美侨民游说美国国会取消对印制裁等,都是通过本国移民影响住在国主流社会和政府政策的典范。而我们中国更具有特别的优势。广大海外侨胞与我们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用周恩来总理的话说是“嫁出去的女儿”。由于血缘和种族的关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作为其祖(籍)国的中国和中华文化有着自然的亲近感,对关乎中国和中华形象的事情十分关注,也愿意为此采取积极友好的行动。可以说,他们是我国开展公共外交最自觉、最热心、最积极的群体,是我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身段柔软的“民间外交官”。对于这个具有庞大潜力的重要力量,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充分运用。

讲好“中国故事”,以理服人

由于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作祟,我们官方对外的宣传、举办的活动容易受到外国人的质疑、曲解、误读,甚至遭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干扰和抵制。中国的外宣曾被批评不会讲故事,说教的成分太多。这种缺失也部分反映在我们的公共外交领域。究其原因,除了经验的不足,很大程度上还源自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文化上的差异。直接要求中国本土教育成长起来的人一下子会按照外国人的习惯讲“中国故事”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通过引导广大侨胞、或者通过广大侨胞作为“转化器”来讲好“中国故事”,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外侨胞与住在国民众一起生活,沟通顺畅,是向他们讲述“中国故事”的理想故事人。熟悉住在国民众思维模式、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用其所认可的“理之矛”,来攻其对中国不了解甚至仇视的“心之盾”,住在国民众的“心扉”自然是更容易被打开,这样讲述的中国故事也一定更容易被接受。海外侨胞是住在国民众的一分子,是邻居、是朋友甚至是爱人,他们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不会被认为是意识形态的灌输,而会显得“以理服人”。他们就像中华民族一张张“名片”,不但可以增进住在国民众对我国和我国民众的亲近感,而且还可以通过种种方式促进住在国主流社会对我政策的理解和态度的改善。尤其是在面对西方的“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崩溃论”等陈词滥调时,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不断造谣生事、抹黑中国时,在国际话语权至今仍然是西强我弱的情况下,广大海外侨胞可以发挥独特的信息传导作用,向海外传播我国的真实信息、真实想法,解疑释惑。他们通过邻里交谈、社区聚会、报纸上发表文章、电视上参加评论、给当地议员写信等种种当地民众接受的方式,不断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和主流媒体、主流社会,并且聚少成多,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意愿表达,有时甚至可以影响主流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事实上,近10年来,在支持北京申奥、反独促统、抵制达赖窜访、消减“中国威胁论”影响等方面,华侨华人做了大量工作,从多个方面做主流人士的工作,引导一些政客、议员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改变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另外,在开展侨务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的资源中,现有的5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是传播和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他们的触角可以伸及世界上任何有中国人的地方,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神经末梢,其发散传播的作用不容小觑。国侨办近年来加大了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工作,成立了由中国新闻社主导的“世界华文传媒合作联盟”,开展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研习班及地方行”等活动,并通过加强与二、三线有影响力媒体之间的合作、发行《中国新闻周刊》海外版等举措,向海外公众、媒体和主流社会介绍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

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华文明的使者

浩瀚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如一把闪耀着智慧的火炬,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文化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面,它通过超越意识形态的文明渲染,极大激发了别国民众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和好感,进而增加对中国国情和各项政策的理解和尊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由于这沁入骨髓的中华文明被广大海外侨胞本能地薪火相传,使得他们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华文明的海外使者,在海外侨胞中传承中华文化之“魂”的同时,也吸引着、影响着住在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近10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务院侨办支持和推动海外华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影响逐年扩大,引起了所在国主流社会的重视和参与,成为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活动。如国务院侨办从2009年推出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以文化艺术为媒介,以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根、同族、同脉、同文的深深眷恋之情为依托,把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艺演出推向世界各国,在满足广大海外侨胞春节期间对中华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迅速成为各国主流社会近距离接触中华文化的大舞台。法国总理拉法兰、爱尔兰总理恩达·肯尼、哥斯达黎加总统劳拉·钦奇利亚、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雷恩代尔、巴拿马副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纽约州长库默、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等众多政要均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了中华文化的精深魅力。国侨办派出的 “文化中国·中华美食”厨艺团访问古巴时,卡斯特罗兄弟同时出席厨艺团的晚宴,在当地外交界传为佳话。这些成果,我们通过正常外交努力难以成功,但以文化为引、侨胞为桥,我们在向海外侨胞、各国民众及主流社会传播了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增进了各国政要与我的联系,加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的理解和尊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实际效果。

文章转自《公共外交季刊》  (内容有删减)

(作者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文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