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加纳——今日黄金海岸新貌
戴 严
发表时间:2013-01-09 15:26 来源:国际网
自1957年独立后,加纳在政治稳定与动荡中徘徊,在经济发展与停滞中摇摆。进入新世纪以来,加纳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时期,中加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也取得了持续进展。从恩克鲁玛到罗林斯再到米尔斯,回首往事,让我们在前中国驻加納大使馆政务参赞戴严的笔下,感受黄金海岸的波澜起伏。

加纳曾称黄金海岸,位于非洲西部,东邻多哥,西连科特迪瓦,北同布基纳法索接壤,南临大西洋几内亚湾。面积238537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的总面积。2008年,全国人口约2335万。首都阿克拉有约228万人。

加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10至11世纪古加纳王国处于鼎盛时期,但由于遭外族侵袭,古加纳人被迫南迁到今天加纳境内。1471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掠夺黄金和贩卖奴隶。1482年被称为“黄金海岸”。1637年被荷兰人占领,1897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3月6日独立,由“黄金海岸”改国名为加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1960年加纳共和国成立,恩克鲁玛为首任总统。从1982年起,加纳政治经济逐步稳定发展,1994年被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本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被誉为非洲经济发展之新星。

奥巴马总统夫妇踏访海岸角奴隶堡

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我在中国驻加纳使馆任政务参赞。1997年7月,李祖沛大使派我和夫人胡春秀、办公室黄振宇同志到加纳第二大城市、阿散蒂省省会库马西出差,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母校库马西恩克鲁玛科技大学,推动落实我教育部援建的微机实验室项目。

出差时,我们曾到华人张冠德先生经营的帝苑饭店就餐。一次,发现邻桌十来位黑人举止言谈不像当地人,张先生说他们是非裔美国人,刚从海岸角奴隶堡过来,是回加纳“寻根”的,是想了解自己的祖先是怎样被“贩卖”到美洲去的。当时,只见他们吃得很开心,但肯定每个人都有一本血迹斑斑的家史。

15至19世纪,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对非洲进行了大肆侵略和掠夺,从塞内加尔到安哥拉,沿大西洋一线是贩卖奴隶的主要地区。其中,塞内加尔、加纳、尼日利亚等国海岸和岛屿是获取、囚禁、贩卖、运送奴隶的中转站。加纳是这条线上的重点地段。

在加纳562公里的海岸线上,有40多处西方殖民者修建的城堡、碉堡及其遗迹,构成殖民者用惨无人道和被压迫者用血泪辛酸染成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其中,埃尔米纳奴隶堡1482年由葡萄牙人建成,历史最悠久;海岸角奴隶堡1657年由瑞典人建成,规模最宏大;在阿克拉东南角海滨耸立着白色的奥苏城堡即克里斯琴斯博城堡于1659年建成,1876年成英国殖民者总督府,加纳独立后成为总统府;葡萄牙修建的詹姆士堡和荷兰人修建的克勒弗吉尔堡(后改称乌舍尔堡),均为奴隶堡。

加纳政府1974 年决定,将海岸角奴隶堡辟为“西非博物馆”。展出了殖民者的罪恶、加纳人民的英勇反抗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图片与兵器等实物。2007年3月25日,加纳在埃尔米纳奴隶堡举行活动,以纪念废除奴隶贸易200周年,库福尔总统出席。200年前的那一天,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

几百年的时间匆匆逝去,不少美国黑人渴望来非洲了解自己的“根”。由于时间过于久远,来“寻根”的美国或其他地区黑人,已弄不清自己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就到埃尔米纳和海岸角奴隶堡看看,以了解先辈们是怎样在非洲度过最后时光和走上“不归路”的。不少“寻根”的黑人表示愿意回非洲探亲、旅游、经商、投资,加强合作,共促发展。为提供方便,加纳和美国有关部门就包机问题在上世纪末达成协议。加纳领导人出访时,鼓励非裔美国人和美洲人回到加纳和非洲看看。这种“树高千尺不忘根”的深厚情感令人感动。

2009年7月13日,奥巴马总统携妻女参观海岸角奴隶堡。称这“是一次令人感慨的旅程”,“作为一名非裔美国人,我有一种特殊情感”。“这里充满悲伤”,“这里是多数非裔美国人的出发地。”感叹女儿们现在“成长环境如此幸福”,希望她们能通过这次参观忆苦思甜,领悟到一种责任感,抗击任何地方存在的压迫。

据估计,从15世纪至19世纪, 大约有2000万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和欧洲。非洲损失人口达2亿之多。废奴法案虽于1807年通过,但贩卖奴隶的行为直到20世纪初才逐步消失。贩奴给欧美两大洲带来了巨大财富,给非洲造成了巨大灾难和无尽的痛苦……。

阿散蒂人民英勇抗英

黄金海岸盛产黄金,成为西方国家早期侵略的目标。列强在那里肆无忌惮地进行蹂躏和掠夺,遭到强烈反抗。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在与其他欧洲国家经过激烈争夺后,在沿海取得明显制海权并着手向内地扩张。黄金海岸内地的阿散蒂王国日益强大,其势力也扩展到沿海地区。英国利用矛盾,挑拨关系,想方设法征服阿散蒂。阿散蒂王国为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英国的侵略和扩张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在长期殖民统治时期,黄金海岸人民多次进行起义和抗英斗争。其中,阿散蒂王国的抗英战争始于1806年,在1823年至1824年的战斗中歼灭英军数以千计,击毙一位英国驻黄金海岸总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抢占瓜分非洲的狂潮。加纳因自然资源丰富,成英国抢占的重要地盘。1885年2月柏林会议后,英国急于吞并阿散蒂王国,1896年1月3日发动进攻,1月17日再次占领库马西,20日逮捕阿散蒂王国国王、母后、国王的父亲和7位近臣,并流放到塞舌尔岛,宣布阿散蒂为英国的“保护地”。但英国殖民者始终未能找到象征阿散蒂国王权力和尊严的国宝金凳子,因为这件国宝被阿散蒂人藏匿起来。我们出差库马西时参观了阿散蒂王宫和军事博物馆等,对当地人民的抗英斗争深为敬佩。

两次世界大战使加纳和非洲人民承受了战争重担,付出牺牲, 也开阔了眼界,为加纳和非洲人民的觉醒和走向独立提供了契机。在加纳民族独立斗争中走出了领袖人物恩克鲁玛。

加纳共和国的缔造者恩克鲁玛

加纳首都阿克拉市中心有一座开国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陵园。我曾多次前往瞻仰、参观。陵园占地面积约5公顷,四周围墙不高。园内树木繁茂,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视野开阔。陵园虽居闹市,但宁静幽雅,庄严肃穆。

从正门进入陵园,有一条路约百米长,两侧是雕塑喷泉水池。向前走去,在当年恩克鲁玛宣布加纳独立的地方,树立一尊栩栩如生的铜像,恩克鲁玛身着非洲长袍,眼神坚定,手指前方,展现出当年率领加纳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英勇形象。纪念碑的上端酷似埃菲尔铁塔,中部寓意金字塔,下方形似泰姬陵,底层是安放恩克鲁玛遗体的大理石棺椁。纪念碑整体结构象征恩克鲁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走遍世界,奋斗终生;又像一支向上发射而折断的箭,表示恩克鲁玛英年早逝,事业未竟,激励后人继续奋斗。纪念碑由前总统罗林斯设计。陵园由中国甘肃海外工程总公司所属华陇建筑加纳有限公司所承建。

恩克鲁玛1909年9月21日生于加纳西南端恩济马区恩格罗夫尔村,金匠家庭出身,在家乡教会学校读书8年,“在一个特别原始的社会里长大”。当过小学教员,赴美国留学、工作十年,去英国留学、工作两年半,获哲学博士学位。1943年撰写了第一部著作《殖民地走向自由之路:反对世界帝国主义斗争中的非洲》。

恩克鲁玛1947年12月回到祖国,投身于争取民族自由与独立的斗争。在反对殖民统治斗争中,两次被捕入狱。他是加纳共和国缔造者、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先驱者。1957年3月6日,他宣布加纳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1960年7月,加纳共和国成立,恩克鲁玛出任总统兼武装部队司令。他一生提倡泛非主义,主张以非暴力方式统一非洲,建立“非洲合众国”。主张成立非洲最高统帅部处理非洲大陆出现的危机,还提出“没有经济独立,政治独立也不能完成”这一著名论断。1963年5月,恩克鲁玛同30位非洲独立国家元首倡议并成立“非洲统一组织”,使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翻开新的一页。恩克鲁玛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为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做出积极贡献。

加纳独立后,恩克鲁玛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系列措施。60年代前半期发展较快。年生产增长率为5.5%至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非洲第五位。1960年黄金产量达100万盎司,创历史最高水平。沃尔特上的阿科松博水电站建设4年于1966年1月竣工。这项工程促进了工业、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1966年2月24日,恩克鲁玛应邀访问越南,顺访中国,这时加纳国内发生军事政变,宣布废除恩克鲁玛总统职务。恩克鲁玛闻知气愤之极,准备迅速返回国内与叛乱者展开斗争。在这危难时刻,周恩来总理两次同恩克鲁玛单独会谈,劝他要冷静对待,总结教训,积蓄力量,做长期斗争准备。他后来流亡并定居几内亚。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授予他“几内亚共和国两总统之一”的荣誉称号。

1971年初,恩克鲁玛健康状况日益恶化。8月,离开几内亚前往罗马尼亚就医。1972年4月27日,因癌症恶化在布加勒斯特逝世,终年63岁。4月30日,罗马尼亚政府派专机将灵柩从布加勒斯特运到科纳克里,安放在几内亚国家人民宫。7月7日,几内亚政府派军用飞机将遗体运回阿克拉,举行了有各国代表参加的数千人吊唁仪式。7月9日,加纳救国委员会将恩克鲁玛遗体空运到他的出生地恩格罗夫尔村安葬,举行了2万多人参加的隆重国葬,作为引导和鼓舞非洲人民走向民族独立的政治领袖,他拥有崇高威望,人民永远铭记他为非洲解放所建立的功勋。1992年阿克拉恩克鲁玛陵园竣工,恩克鲁玛遗体从家乡迁来,长眠在这肃穆幽静的环境中。

恩克鲁玛1960年提出的“非洲合众国”理念是非洲几代领导人和民众的梦想,其“泛非主义”思想曾经影响了当年非洲一大批民族主义领导人和斗士。进入新世纪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较快,政局趋于稳定,“非洲合众国”议题重现。2007年7月在阿克拉举行的非盟第九届首脑会议上,讨论了建立非洲联合政府及“非洲合众国”等问题。在《阿克拉宣言》中,强调非洲大陆加快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建立非洲联合政府的重要性。重申非盟将致力于在现有地区经济共同体之间进行协调,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为建立非洲共同市场做准备。确认非盟的终极目标是建立“非洲合众国”。

加纳政局从动荡走向稳定

加纳从独立至今,大体分为7个历史阶段:1957年3月至1966年2月是第一共和国时期、1966年2月至1969年9月为第一军政府时期、1969年10月至1972年1月是第二共和国时期、1972年1月至1979年9月为第二军政府时期、1979年9月至1981年12月是第三共和国时期、1981年12月至1992年12月为向第四共和国过渡时期、1993年1月至今为第四共和国时期。

加纳从1966年2月恩克鲁玛政府被推翻到1981年12月罗林斯开始执政的15年间,政局长期动荡,政变不断发生,政权频繁更迭,使非洲这个较为富裕的国家经济每况愈下,政府债台高筑,贪官污吏敛财自肥,投机倒把盛行,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百姓生活极端困苦,人民极度不满。经过对历届政府的比较,人们普遍认为恩克鲁玛政府是加纳独立以来最能代表民族和群众利益的,多数加纳人怀念恩克鲁玛。在这一背景下,加纳独立后培养出来的一批土生土长的年轻民族主义军官,具有强烈民族情感,不满社会现实,努力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富有牺牲精神,敢做敢为,成为政治活跃的新因素。罗林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罗林斯1949年9月22日生于阿克拉,毕业于阿奇莫塔学校。1967年9月和1968年3月,先后到加纳军事学院和塔克拉迪空军飞行学校受训。1966年被任命为空军少尉,1967年升为中尉,1968年晋升上尉并保持至今。他三次发动政变,一次主动交权。1981年12月发动政变后,1982年1月中旬组成“全国临时保卫委员会”,自任主席。他政治上奉行民族和解方针,经济上执行以结构改革调整为中心的经济复兴计划。政局开始稳定,经济逐步发展,形势日渐好转。但道路是曲折的。正当加纳经济、政治改革逐步深入时,西方掀起的“多党民主浪潮”席卷非洲大陆。1991年5月10日,“全国保卫委员会”决定实行多党民主制,“还政于民”。1992年11月,加纳正式实行多党制,举行“多党民主”选举,罗林斯以58.3%选票当选总统。人们对罗林斯的信任超过恩克鲁玛后历届领导人。1996年大选获胜连任。

罗林斯执政期间,对内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民族团结,调整经济结构,对1966年以来加纳政局由动荡逐步走向稳定,经济由停滞衰退渐渐走向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外开展多方面外交,坚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积极参加国际合作,承担国际义务,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提高加纳国际地位起了积极作用。1993年7月罗林斯总统获“非洲长期结束饥饿领导人奖”。

2000年12月,约翰·阿吉耶库姆·库福尔作为新爱国党推荐的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当选为加纳第四共和国第三届总统。2003年任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轮值主席。2004年12月,当选加纳第四共和国第四届总统。2007年任“非盟”主席。2008年12月,总统任职到期退休。

2000年12月加纳举行总统换届选举。我在离任回国前到投票站观察了大选。库福尔获胜当选,第一次出任总统,继续执行政治和解和经济自由化政策。2001年1月7日,库福尔就任第四共和国第三届总统,罗林斯正式向库福尔移交总统权力。这是加纳独立以来国家政权首次平稳过渡,表明加纳已摆脱长期动荡,逐步走上稳定发展道路。库福尔就职后基本上执行罗林斯时的政策,加纳经济持续发展,2001年至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5%以上。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未能明鲜改善,腐败现象依然严重,但仍对稳定经济寄予厚望。2004年12月,库福尔在换届选举中连任成功,继续把稳定和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在2008年12月换届选举中,约翰·米尔斯获胜就任总统,同样实现权力顺利过渡。

约翰·伊文斯·阿塔·米尔斯1996年作为罗林斯竞选总统伙伴在大选中获胜,成为加纳第四共和国第二届副总统。他勤于政务,在群众中颇有威信。2000年、2004年、2008年三次被全国民主大会党提名为该党总统候选人,2008年当选加纳第四共和国第五届总统,执政至今。

2011年12月31日,加纳各界在阿克拉革命广场举行仪式,隆重纪念加纳结束长达15年的政治动乱和军事独裁统治30周年。加纳前总统罗林斯等出席纪念仪式。罗林斯说,他30年前领导的革命是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目的是打通群众参与政治的渠道,建立负责任的社会结构。罗林斯作为一名非洲的政治家、外交家,自2001年卸任以来,一直活跃在加纳政坛,具有较大影响力。2010年出任索马里问题特使并再次访华。仍高度关注非洲问题,致力于推动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罗林斯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其担任总统的8年时间里,中加关系获得了全面发展,合作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966年2月政变后,加纳经济陷入困境,群众强烈不满。1982年1月11日罗林斯执政后,实行新的政治体制;发展“自主和有纪律的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对外继续奉行不结盟政策;使加纳经济较快得到恢复。1984年至1987年,加纳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通货膨胀率从1983年的123%降到1986年的24.6%。1983年至1991年,加纳财政连年没有赤字。加纳被国际社会誉为非洲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本”。鉴于加纳社会经济状况改善,1994年被动联合国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近年,加纳经济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达6%,对西非地区经济发展起了“领头羊”的作用。

加纳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黄金、钻石、铝土和锰,已探明储量较高。据报道,近年,在塔克拉迪沿海深海处发现了朱比利油田,探明储量达800亿桶,可与安哥拉并驾齐驱。农业是加纳的经济基础,全国百分之65%以上劳动力从事农业。除粮食之外,经济作物主要有可可、咖啡、油棕、棉花和橡胶等。可可在加纳的经济地位比黄金还重要,有“绿色黄金”之称和“可可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占据出口创汇排行榜之首。加纳可可产量曾居世界第一,占世界产量的2/3,全世界每6块巧克力,就有1块的原料来自加纳。从而加纳形成了以黄金、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的经济结构。由于加纳迄今仍未能完全摆脱殖民地时期的单一经济结构,主要靠农业和矿业初级产品出口。加纳经济总体依然脆弱,易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

目前加纳经济的重要变化是旅游收入超过木材成为第三大产业。加纳是非洲十大旅游国之一。政府重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旅游业是增速最快的产业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2001年加纳接待游客40.6万人次,收入约4.48亿美元。2008年入境游客达60万人次,旅游收入10亿美元,能提供30万就业岗位。加纳旅游局提出,争取每年游客达100万人次,收入达20亿美元。2010年,游客已达93.12万人,同比增长16%;游客消费达18.75亿美元,高于2009年16.15亿美元。游客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及荷兰等国,主要旅游景点有阿布里植物园、阿科松博、库马西文化中心、卡空国家公园、海岸角和埃尔米纳奴隶堡及金矿带等。

中加友谊源远流长

中国和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非洲饱受西方的殖民统治和掠夺达500年之久。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遭受100多年的屈辱。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任务使中非人民有天然的亲近感,必然走到一起。

加纳1957年3月6日独立时,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聂荣臻副总理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参加独立庆典。1959年2、3月间,新华社记者王殊在阿克拉建立我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个新华社分社。

1960年7月5日,中加双方谈判不到半小时就建立了外交关系。恩克鲁玛总统1961年和1966年两次访华,1961年8月首次访华时,毛泽东主席亲切会见恩克鲁玛。1964年2月周总理在陈毅副总理的陪同下访问加纳,尽管此前加纳国内局势不稳,恩克鲁玛遇刺受伤,但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按原计划访问,1964年1月11日如期抵达阿克拉。周总理建议主人打破外交惯例,取消机场迎送仪式,在恩克鲁玛居住的克里斯琴斯博城堡同恩克鲁玛进行6次会谈,达20小时,正式宣布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在亚非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恩克鲁玛感激不已。周总理休息时与恩克鲁玛打乒乓球,特地看望恩克鲁玛夫人和孩子,主人极为感动,称中国是他们的“患难之交”。

一次,我参观恩克鲁玛陵园时,发现恩克鲁玛与周总理打乒乓球的照片不见了,便向工作人员询问,原来这张照片因展板破损,暂未展出,存放在办公室。经对方同意,我和我夫人抬着这张照片留下了珍贵的镜头。陈列室里还悬挂着恩克鲁玛访华时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合影的照片和资料,深感加纳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在加纳工作期间,胡锦涛副主席、唐家璇国务委员兼外长、吴仪国务委员等在访问加纳时,均瞻仰恩克鲁玛陵园、敬献花圈、参观展览并题词留念。

1966年10月,以安克拉为首的军政府“全国解放委员会”单方面同中国断交。1972年2 月,阿昌庞政府主动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

罗林斯总统1985年和1995年两次访华,对华友好。罗林斯夫人纳纳·科娜图1995年率团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除两次随总统访华外,她还于1987年和1998年率加纳妇女代表团访华。1998年8月访华期间,罗林斯总统夫人个人向我国遭受洪水灾害的地区捐赠3000美元和500箱可可粉。库福尔总统2002年10月访华,他1971年任加纳副外长时曾代表加纳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米尔斯对华友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2000年7月作为副总统、2010年9月作为总统访华。

在此期间,黄华副总理兼外长1981年12月、李鹏副总理1986年10月、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1992年1月、唐家璇国务委员兼外长1998年6月、胡锦涛副主席1999年1月、温家宝总理2006年6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7年4月访问加纳。

中加两国在双边贸易、经济援助、互利合作与投资、教科文新闻体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多年来,加纳政局稳定、社会平和、治安良好、经济活跃、发展稳健。加纳人性格温和、谦恭有礼。加纳几次大选组织有序、结果透明、交接顺利,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在加纳到处都能看到各国投资者、经商者和旅游者的身影。期待加纳更加大踏步前进。当然,加纳依然存在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真正走上稳定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作者曾任中国驻加納大使馆政务参赞)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