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中国国有银行需加强管理与竞争
黄育川
发表时间:2013-02-26 13:03 来源:国际网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高,风险低,但面临管理保障机制不严格,有利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等问题。目前,这些国有银行过于庞大且竞争不足,管理和效率问题就成为关键所在。中国的体制仍将由国家主导,既得利益在体制内势力强大,因此,享受国家信誉保障的国有银行需加强在体制内的管理与竞争才能进一步提高效率,巩固业绩。

从中国的商业银行赚钱要比弄懂他们容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会赚取巨额利润,但许多看到中国经济存在弱点的人在思考其他领域出现的扭曲问题时都认为,症结就在这些银行。实际上,中国的商业银行过于安全了——如果拆分这些“大到无法管理”的实体,他们的业绩还有可能提升。

许多批评人士指出,固定利率——被认为相对于通胀率而言过低了——就是问题所在。也有一些人提醒我们,这些商业银行坐拥巨额储备,鉴于管理保障机制不严格,这会加大滥用专用资金的诱惑度。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市场力量对利率的影响程度不够,四大商业银行享有的支配地位削弱了提高利率灵活度可带来的好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更多是与抑制投资者将储蓄移往国外的资本管控制度有关,这会进而助长国内房地产投机行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巨额存款,是因为经济体的投资选择十分有限。

理财产品和影子金融机构可提供更高的回报,但代价是会引入更具风险的金融工具,它们的出现加剧了人们的忧虑。实际上,这些倡议更受到欢迎。他们为储户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并在动摇一直以来只靠向国企输送资金过日子、而不去满足私营企业要求的体制。

人们当前很难拿出指标说明,中国的银行业危机已迫在眉睫。毕竟,四大商业银行分红力度大;不良贷款比例低;他们手中的巨额存款会让其他国家的银行系统艳羡不已;他们的抵押贷款的杠杆率也不高:还有,由于他们的行为大多是配合国有实体,他们要承担的风险说到底就是国家的信誉问题。

这么说的话,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有什么问题呢?在国家主导的行为(这与中国经济大体上息息相关)中,管理才是问题。当前以稳健的方式承担风险并坚持商业目标的动机并不强。

中国的体制仍将由国家主导,既得利益在体制内势力强大。当前的挑战就是加大体制内的竞争度。尽管存在这样的现实情况,目前也可采取一些可能有助于改善业绩的举措。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对外国银行放宽准入限制。这会刺激竞争和创新,还会巩固国有银行的业绩。

更极端的举措是将上述四大商业银行拆分为三个区域性银行。这个大手笔会促进竞争,还会改善管理水平。这种方法此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过去就把国有航空公司拆分为多个区域性实体,由此催生了大量更具效率的企业,这就便于管理了。

这些被拆分的银行会把总部设在各个省,而不会设在北京,这样就会少受需完成政治任务的影响。这些银行不会仅限于在当地开展业务,他们可能会向其他地区扩张。但要生存下去,他们就要提高商业导向性。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银行会有动机寻找境外合作伙伴,这将为进一步推进急需的放宽管制的进程提供支撑。

(文章转载自新华网,作者系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代表)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