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中国企业助推非洲工业化进程
汤水富
发表时间:2013-04-07 10:18 来源:国际网
随着中非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这些企业在参与非洲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民众,为推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好评。

非洲是世界上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洲,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非洲的工业化水平却一直很低。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相继获得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曾为发展工业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加之前宗主国继续对非洲实行单一经济政策,把非洲当作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非洲始终未能建立起自身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些众所周知的因素,使非洲经济结构单一,绝大多数国家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出口产品为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型产品,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制成品严重依赖进口,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进而加剧了战乱和冲突、外债沉重、管理不善、人才流失等问题。而这一切又反过来限制了非洲各国工业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7%,如不包括南非则仅为0.5%。

为动员国际社会致力于非洲的工业化进程,1989年联合国大会第44届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非洲工业化日”,在这之后的每一年的11月20日,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都举行专题活动,确定非洲工业化的新议题,制定加速非洲工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03年至2005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6%,但到2009年非洲工业制造业产值仅占全世界的1%。

非洲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吸引更多外资,中国企业积极投资非洲,对非洲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截至2012年6月,中国对非各类投资45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而10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5亿美元。目前,2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50个国家,制造业、金融业和建筑业投资占60%,采矿业投资约占25%。各类对非投资合作项目共雇用当地员工近40万人。非洲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为引导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支持非洲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中国政府宣布的对非务实合作举措之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2007年发起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中非发展基金决定对30个非洲国家的60个项目进行投资,计划投资额超过20亿美元,目前已实际出资16亿美元,重点投资于农业、制造业、电力、港口、建材以及资源开发等当地急需发展的领域。

例如,中非发展基金与北京在非洲共同投资建设的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网络项目,已在非洲10多个国家落地传输,丰富了非洲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当地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与青岛联合投资的马拉维、赞比亚棉花种植加工项目等,带动当地约10万农户直接增收。许多类似的项目以投资带动贸易,有力促进了中非合作,得到中非双方政府机构和企业的肯定。

据中非发展基金总裁迟建新介绍,该基金投资的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以带动合作企业对非投资100多亿美元,每年增加非洲当地出口创汇近20亿美元、税收约10亿美元,超过70万非洲人民将直接受益。此外,中国在非洲建设了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以鼓励和带动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2007年开始,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广东经贸合作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相继开工建设。截至2011年6月底,这些经贸区入区企业171家,部分合作区初具规模,并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为例,经过5年的建设,招商引资和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7家企业入驻经贸合作区,实际投资9.3亿美元,创造了43亿美元产值,向赞比亚上缴了1.3亿美元的税收,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由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建设,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赞比亚政府批准的第一个多功能经济区。

中国政府为鼓励企业投资非洲,采取了一系列优惠举措,成为企业走进非洲的巨大推动力。中国政府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宣布的一系列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举措,给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从胡锦涛主席宣布的加强同非洲务实合作的8项举措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5项建议,从向非洲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到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兴业,从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到在有条件的非洲国家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一切都为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深度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刚刚启动工业化进程。按照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仅顺势开启了国际化的征程,且给非洲的工业化输送了急需的资金、适用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更为中非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构筑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合作,获得了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非盟等区域组织和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广泛首肯。

中国把企业国际化战略与非洲工业化战略结合起来。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发展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国际化战略作为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决策。

中非之间日益增强的经贸关系表明,尽管非洲还面临工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战乱和冲突持续等多重不利因素,但是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中国企业在非洲受到的礼遇最高,没有遭遇西方国家那样的法规和政策壁垒。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非洲大陆作为它们国际化战略的起点,把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与非洲的工业化战略密切结合起来。

在资源能源领域,中国企业关注到非盟关于“原材料加工促进工业增长和发展”的主题,愿意通过深化与非洲的能源资源合作帮助非洲改变以往工业化依赖初级原材料生产和出口,将重点转向发展原材料加工工业,以附加值更大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带动工业化和贸易发展。

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不仅开展石油、天然气、矿产、电力、风能、生物燃料、节能、能源科技装备等领域的合作,而且将能源合作从单一的上游勘探开发,逐步拓宽到炼化、加工、储运、销售等上下游一体化领域。同时,能源合作仅仅作为中国企业对非经贸合作当中的一个产业领域而并非全部,中国企业已经参与到苏丹和安哥拉等非洲国家的工业多元化战略,愿意为非洲制造业的发展付出更多努力。此外,在农业、金融、物流等领域,中国企业积极开展中非合作,将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与非洲的本土化衔接起来。

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非洲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昨天。非洲国家迫切需要从国际投资合作中提升发展能力。因此,中国企业正加快在非洲的本土化进程,遵守非洲国家的法律,尊重非洲国家的风俗和文化,雇用非洲当地的员工,为当地市场服务,在当地纳税。许多中国企业在招聘和培训当地员工,不仅在当地培训技能型劳工,还在中国高等院校和公司总部培训非洲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塞内加尔,中国厦门金龙公司与塞方合作的巴士项目为当地提供了20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8000个间接就业机会。在肯尼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开展电信人才本土化培训,目前公司本地员工比例达到5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月17日在会见到访的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时指出,非洲的发展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也是非洲的机遇。中国在平等、互利、共赢理念指导下的对非投资合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极大地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状况,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非洲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投资弥补了非洲国家财政方面的不足,增强了非洲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关系。

2013年3月20日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