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危机进程中,与朝鲜危机不直接相关,但与朝鲜保持良好关系却未受到注意的蒙古或可成为一个新的对话、交流和中转平台。蒙古既不会成为地区威胁,同时也擅长在地区政治中平衡关系。但在此番紧张形势中有无适当的角色,或蒙古领导人自身有无意愿扮演任何角色,则未可得知。 |
在过去几年参与同朝鲜进行六方会谈的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与韩国之外,另外一个与朝鲜危机不直接相关,但与朝鲜保持良好关系却未受到注意的国家,就属蒙古。蒙古在此番紧张形势中有无适当的角色,或蒙古领导人自身有无意愿扮演任何角色,则未可得知。 近年蒙古所遭逢的国际环境与蒙古自身的自我认识都在转型之中,但某种跃跃欲试的情绪,显然已经在酝酿、悸动。如果各方考虑到蒙古可能有的穿梭角色、传话角色、桥梁角色,是否蒙古政府或智库藉由承担责任,而超越长期以来的地缘政治限制,甚至从心理上产生更大的外向自信?这对于蒙古今后开展与邻国的健康正常关系,自有莫大裨益。 今天已非吴下阿蒙的蒙古国,最近连续接待了土耳其、中国与日本的领导人,俨然在宗教地缘、经济地缘与族群地缘上,都日益受到重视。过去的蒙古夹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如今适逢中国崛起,俄罗斯则兴起了欧亚主义,韩国跃升为世界经济大国,与日本一起都点燃了对投资蒙古的兴趣,美国更是想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蒙古。 朝鲜对世界整体的抗争,会不会是将蒙古推上世界舞台的最后一根稻草?蒙古在朝鲜问题上始终维持低调,在各种危机的循环爆发与化解过程中,蒙古国赴朝鲜工作的人却不曾间断。应该说,蒙古是与朝鲜关系最稳定的国家。以蒙古外交的保守性格来看,维持这样的稳定关系,一直也是蒙古对朝政策主流。 事实上,蒙古的整体外交思维,主要是在维持与各方的关系均衡,而不是权力均衡。因为蒙古向来视自己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国,不曾有过权力均衡的想法,从过去的美苏两强之间,到中苏之间,关系的平衡占据乌兰巴托大部分的外交精力。 不过,变化在静悄悄的发生。由于蒙古内部出现了找寻第三邻国的呼吁,导致蒙古在与日本或美国的关系不断加强情况下,渐渐有了新的自我期许。蒙古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成为有意义的一员,如何面对中国内蒙古的同族人与他们的蒙汉关系,都引起话题。有趣的是,朝鲜危机爆发至今,乌兰巴托似乎表现得毫不敏感。 比较具有前瞻性的一项智库报告,认为乌兰巴托可以成为“亚洲的赫尔辛基”。众所周知,赫尔辛基是冷战期间崛起的世界和平行动基地,作为一个对话与冲突化解的平台,同时使得在苏联阴影下生活的小国芬兰,一跃而成为国际上所仰赖的中间人。 亚洲赫尔辛基这样的自我期许在乌兰巴托尚不成熟,尤其是保守的外交界在思想上与实际的运筹能力上都没有充分准备。然而,若以朝鲜问题为试金石入手的话,谁说乌兰巴托不能成为化解危机的一个新平台,并进而发生化学效应,在世界舞台上形成新的和解气氛呢? 首先,蒙古在世界上没有敌人,中国与俄罗斯都不是蒙古的敌人;其次,历史上蒙古征服欧亚大陆在今天所留下的,反而是怀古、英雄与草原的美好想像;再其次,蒙古的经济与科技发展都没有到达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力的程度;最后,蒙古自身的地缘关系特殊,无论如何发展都不会引发蒙古威胁这样的恐慌。另外值得说的是,平衡关系一直是乌兰巴托的强项,而各国与朝鲜此番共同遭遇的,不正是关系处理不好问题吗? 比起小虫罗德曼(美国前NBA球星,在今年2月底3月初以“篮球外交”的名义访问朝鲜,编辑注),选择蒙古作为中间人当然相对显得创意不足。但是,蒙古本身作为平台的潜力绝对不可小觑,而且不论是国际信任或运筹能力,乌兰巴托的智库专家远远比小虫个人稳健可靠得多。在朝鲜问题上,以赫尔辛基来期许乌兰巴托,应该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 华府或北京都可以发动这样的邀请。若是中国要透过蒙古与朝鲜沟通,传出去可能让人感到丢人。不过,对中国而言,不是自己不能与朝鲜说上话,而是有的时候,有的话中国不适合传递,或由中国传递的话效果会不同。同理,外界的话由乌兰巴托传进去与从中国传进去,不论是在说的时候或在听的时候,感受都不同。 至于华府,就更可以找乌兰巴托出面了。美中双方倘若能因此共商大计,再由乌兰巴托进行穿梭外交,让美朝双方在谁也不必先低头,也不必碰面的情况下,展开新一轮的相互摸索,让危机先渡过,再在将来安排蒙古成为六方加一会谈的参与者,说不定就连美中之间都可以顺便培养出前所未有的默契。 (文章转载自联合早报,有删节,作者系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