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供应匮乏
威廉·亚当斯等
发表时间:2013-10-11 09:33 来源:国际网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和政治崛起将既壮大又束缚自己。界定中国的将是它向来无法摆脱的因素:供应匮乏。资源领域的供应不足逼迫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然而即使是以消费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供应紧张依然是重大挑战。中国大众对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与日俱增,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将凸显社会领域供给的矛盾。在政治领域,中国依然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价值观,主流民众并不相信政府是“民治”的,但渴望是“民享”的。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增长是成功故事。“美国的20世纪正被中国的21世纪替代”已成人们熟知的话。众多评论家表示全世界应再次以“中央王国”(中国)为中心而未雨绸缪。这些评论已不新鲜,却鲜有人停下来问“那又怎样?”中国持续崛起真的应激发交替出现的焦虑和喝彩吗?诚然,中国几乎必然成为顶尖经济强国,但看似矛盾的是,这种成就并不足以支撑其实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看法。

中国追赶世界其他部分的速度令许多人惊讶。但增速已不再是这个国家的当务之急。有关中国前景的持久—“牛熊”之争,忽视了一些更基本的现实。

自转变为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已承受多次经济周期的剧烈影响,实际上它比人们普遍认为的更具韧性。尽管如此,未来10年内,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崛起将既壮大又束缚自己。这个时期,中国保持增长的能力将不再那么受关注。而界定中国的将是它向来无法摆脱的因素:供应匮乏。

透过这个棱镜能最清晰地观察伴随中国崛起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约。经济领域的供应不足或许最显著。支撑中国辉煌增长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供给正日益紧张。无论是否有所准备,资源不足都将迫使中国艰难转变增长模式。随着迅猛发展的消费为国内生产施加新的压力,食品也会再次面临供应紧张。

未来10年内,社会领域的供应不足将使中国遭受同样甚或更多的制约。即便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依然匮乏。与简单的供给问题不同,此类供应不足是加剧社会不公的征兆。“精英”、“中产”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划分,已迥异于共产主义“太平盛世”的二元化社会。就物质生活水平而言,以上三种群体的大多数成员都要好于计划经济即将结束的1978年。但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和享用的不公分配,会令全面福利的总体改善黯然失色。此外,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在劳动力未来供给无着落的同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仍在扩大,令人们对供应不足更感焦虑。

与之类似的是,即便中国正快速向经济领导权进军,政治和机制化方面的缺失也将阻碍其提升全球地位。缺乏个人自由和令人信服的价值观,将束缚中国的进步并侵蚀政府斥巨资打造形象的努力。当然,如今中国民众在许多方面都比以往更自由。主流民众并不相信政府是“民治”的,但渴望是“民享”的。未来10年,北京需要对经济和政治生态环境进行必要改革,以防止局限性压倒其抱负。

(转载自《环球时报》,系美国《大西洋月刊》文章)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