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东方学系汉学教研室高级讲师。2007年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系研究生毕业。2007—2008年在北京语言大学见习。 |
在中国学习到底有何吸引力呢?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物质方面的可接受性,也就是说不仅是学费,还有中国的生活成本也不高。另一个因素可以说是居民友善的态度。在中国,您或者您的孩子不必担心自己的安全,这在别的国家可未必。但外国人往往忽视这一点并因为自己的过错陷入不愉快的境地。对于学汉语的人来说,在中国学习成功的主要原因当然首先是语言环境。想必可以说,今天在中国学习的特点在于,不仅优秀的汉学家能在这里学习,而且每一个为了不同的实际目的而愿意掌握汉语的人都能在这里学习。在中国,尤其是在大城市,您可以遇见不同年龄的外国人,其中大学生要比游客多。 众所周知,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地位特殊。但事情不止于此。汉语是独一无二的,蕴藏了中国人民的悠久的历史。它复杂多变,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这也是它的趣味和魅力之所在。今天,人们对汉语的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汉语的人与日俱增,它的传播范围也一天天扩大。汉语学习者的年龄也各不相同。教室里经常可以看到退休年龄的人,在热情洋溢地勤奋学习。在中国,像许多国家一样,12年的中小学教育也分成 3个等级: 小学一个等级,中学两个等级。而中学毕业时的大学升学考试,就是一个重大事件。中国中学生对这次主要的考试准备极为认真。此外,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但您不要以为,考上理想的大学之后,昨天的中国中学生、如今的大学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考虑到中 国的巨大人口,不难想象,这里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所以,图书馆早上7:00或晚上10:00没有空座并不奇怪。每天早晨,在去上课的途中或者漫步大学校园,都能看到一些大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学习,或背诵外语课文,或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外国学生来说,中国大学生也许是课外学习汉语的最佳助手。当然,中国学生也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学习外语。他们和您一样,都是大学生,你们会有共同语言的。就像我们学汉语的人反复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是很有效的外语学习方法。知识在中国大学里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人们懂得,高质量的知识是发展的关键。作为自费学习的外国大学生,就不要期待自己会受到什么宽大的待遇了,人家说的是,交了钱,怎么也要像个样子,拿到证书或者文凭。虽然您交了学费,也没有缺课,但期终总结和考试没有达到及格的分数,受教育的证书是不会发给您的。因此,在您挥霍学习时间之前,必须考虑考虑后果。 中国大学的教学本身非常引人入胜,至少,我是这么觉得。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您就会陷入一种特别的氛围。几乎所有大学都有一片自己的独立领地,是围起来的,一般有四个出口,出口都有殷勤的门卫,会是您在大学城里辨别方向的第一批助手。大学校园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这里有大学生和教员最必需的生活设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食堂,这是一个多层建筑,为穆斯林大学生设置了自己的位置,有时甚至是整个一层楼,可以享用自己习惯的食物。作为学生宿舍的补充,这里还为来访客人开设了廉价的宾馆。无论是对于还没有安顿下来,在到达的初期可能要在大学里住几天的学生,还是前来探望自己孩子的父母,这都是很方便的选择。 观察教员和教授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当然,考虑到自行车是中国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这一事实,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师生关系的单纯,这样的关系是不常见的。你得同意,当教员骑车从你旁边经过的时候,面带微笑地跟你打招呼,而且嘘寒问暖,那是令人愉快的事。 就上课过程本身来说,我不知道其他学科是怎么进行的,但对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来说,课堂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可能也是因为我们喜欢自己的所学,每天都充实自己的知识,完善提高,了解语言、文化、历史方面的新知,对中国社会的特点有了整体的认识。 我们在选择去中国哪个城市学习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不同地区说不同的方言,担心进了错的环境。然而,无论在哪里,全中国的所有的大学都是用通用的标准汉语“普通话”教学,普通话以包括北京话在内的北方方言为基础。是的,实际上,学汉语 的外国人都难逃尴尬的情况。如果您陷入这样的境地,不要郁闷。将来,当您回忆自己学习汉语的岁月的时候,这甚至会是愉快的回忆。 近几年来,汉语在全世界的普及和传播范围急剧扩大。这更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自身努力的推动,它向外国留学生提供助学金。这当然不仅仅包括汉语学习方面的计划,也有其他专业,涵盖了所有的教育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这些助学金计划的特点在于,它们包含了大学生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学费、住宿、医疗保险、月助学金(含)。对于目标明确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这种包干全部费用的助学金计划,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的。 在中国学习还有一件快乐的事。这就是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交往并建立友谊。当你意识到自己懂得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并用它交谈,讲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的时候,那感觉是难以形容的。而且,你还能从自己的中国和外国朋友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本人就学会了理解、接受和尊重其他文化的本来面貌。这样,在中国学习不仅将是有益和必要的,也是充满魅力和趣味的。 中国孩子 当然,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是很严肃的人生大事。中国人民对此比很多其他民族都要严肃得多。中国人平均30多岁才结婚。也许这有点晚,但这是有原因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条件——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众所周知,中国实行“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原则。虽然允许80后要两个孩子,中国家庭却自觉决定不这么做。为什么?因为生孩子就意味着要为他的幸福负责。要为哪怕一个孩子保障美好的未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是两个,就难上加难了。当然,在农村地区经常有违反这一方针的情况。那里的家庭往往有两三个孩子,有时更多。官方也允许中国的少数民族要两个孩子。中国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他们过去经常被称为“小皇帝”。中外的社会学家都指出,中国孩子的利己主义在滋长。原因很显然——独生子受到过度的重视。除了父亲母亲,一个孩子还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但这不是中国孩子的唯一特征。可以说,在中国,竞争从童年就已经开始了。孩子们的任务非常繁重。除了基本的功课,几乎每个孩子都上外语补习班、特长课,如钢琴课和小提琴课、体育小组。而且这还远不是全部的项目。每个家长都力求给孩子多方面的教育。每个家长都梦想自己的孩子是佼佼者。是的,孩子会疲惫的,他几乎没有时间玩儿童游戏,后者对孩子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孩子们自己也是怨声载道。他们清楚,父母这么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大人物”。有的孩子对此表示理解,其他人则对父母表示谴责,而且不仅谴责自己的父母。专家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课程的内容,也就是说不拘泥于共同的科目,而要更加重视孩子个人特点的开发。 我们看到,中国的小运动员展现出世界级的水平,中国的中小学数学系学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无论是运动、创作、科学——都是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这是顽强劳动和坚持的结果。重要的是,中国孩子为他们生在红旗下的中国而自豪。这里的孩子从小就为了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胜利锻炼自己,扛起激烈竞争的重担。 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是我们外国大学生与之交往最多的群体。青年是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新思想的创造者。回顾历史可以证实,这个或那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急剧变革正是在青年的参与下发生的。过去,在国家的光景不是最好的时候,中国青年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原始推动力。我们看过不少有关中国少年英雄的电影。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年轻人为了自由,为了本民族的光明未来而斗争。他们的梦想,有许多成为了整个国家所面临的使命。您回想一下,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改革家、革命家,甚至是叛乱者。青年接受能力强,这也是他们获胜的法宝。 时代在变。如今的中国青年是什么样子?乍看起来,中国青年们有时显得那么无忧无虑,他们既不关心家庭的重要性,也不关心国家的发展。但实际远不是这样的。与年轻人交往你就会发现,现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是紧跟当今时代的。跟在其他国家一样,接受大学教育是 创造美好未来的基础。本科毕业了,如果有机会就去读研究生。但你要注意,他们读研主要不是为了搞科研、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而是为了增加文凭的数量。然而,现在我国也流行这么做。一切问题又都在于竞争:更多的文凭就是更多的工作机会。 中国年轻人在交往中很单纯,他们可以成为忠实可靠地好朋友,愿意出手相助。他们中的很多人梦想着环游世界、认识世界。他们乐于分享有关自己社会的信息和了解你们社会的新闻。他们并不在意您属于什么种族,什么宗教。重要的是不能装,要真诚,要像他们一样坦率。还有:腼腆、害羞是中国青年的特点,这是其他东方国家的现代青年所不具备的。 当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中国青年也不是一模一样的。有的人到30岁都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他们过去不好好学习,所有时间都泡在网吧里玩游戏。也有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韧大有所成。不管怎样,很多姑娘和小伙子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出国学习 或者是就业。今天,父母也努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但考虑到中国仍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的,这就需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付出很多的努力。经常有中国姑娘嫁给外国人,尤其是嫁给西方国家出身的人。 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也对中国青年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中国终究是东方国家,以前,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占主流,而现在,可以感觉出个人主义的征候。以前,孝敬长辈是中国青年的主要责任和褒奖,现在这在社会上则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了,只有地铁和公交车上还经常能看到呼吁孝敬父母和老人的标语。 像在每一个东方国家一样,按照传统,联姻过去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传宗接代曾经是每一个家庭的使命。不能说就没有离婚的,但极为少见。如果事情到了离婚的地步,双方的长者就会作出统一的决定,想办法阻止离婚。而今天,离婚对年轻人来说就跟普通的分手一样,不需要长时间的考虑和抉择。最有趣的是,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年轻人在离婚的时候会为朋友们举办晚会,这个“仪式”被称为“离婚茶”,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为庆祝离婚而喝茶”。 年轻人的夜生活也许是全球化影响的又一体现和国家发展的标志。想必,今天没人会对此表示惊奇。但是,当你看到年轻人坐在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里读书,或者玩笔记本电脑,或者直接在桌子上睡觉,你就会想,这是怎么回事?是闲散、孤独还是时髦? 学习英语既可以列入时髦的现象,也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全世界都在兴“汉语热”,而在中国地位愈见上升的恰是英语。正如上文已经说过的,在这里,人们从童年就开始学英语了,而成年之后就是自觉、针对性地学习。这可以拿那些高校里的年轻教授做例子,他们年纪轻 轻就精通英语,获得了学位,把教学和科研活动相结合,当之无愧地代表中国出席国内外的国际会议。 中国社会的老人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老人都需要特别的照顾。在不同的国家,退休年龄人群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一开始,中国老人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惊讶。我们习以为常的是,我们的爷爷奶奶退休以后基本上坐在家里照看孙儿孙女。对我们的社会来说,老年男性和妇女从事体育锻炼并不常见。而在中国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中国退休人员的特点是,他们活泼好动,早晚都锻炼身体,练习走路。对他们来说,健康的源泉就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水!难怪中国人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意思就是“早睡觉和早起床对健康有益”。他们喝的主要是开水, 关于开水的益处中国社会最近正在讨论。当然,传统的中国绿茶和其他品种的茶要另当别论。尽人皆知,中国人比任何别的民族在这种饮料方面都更内行。无论如何,这样的画面您一天之内能看见不止一次:一位老人,手里拿着一个小保温杯,装着一种上述的饮料,从你旁边 不慌不忙地经过。 中国的老人有很多专门的社会小圈子,他们去那里聊天、交际、跳舞。有的圈子举办体育活动,如武术、太极拳等。很多老人志愿担任太极拳教练。在公园里也可以跟老人们交流,他们在那里切磋各自的书法造诣。老人们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合理打发时间,而且有利于保持健康和乐观。骨牌游戏“麻将”在中国老人中也很盛行,这是他们的独特娱乐方式。 但中国老人的生活只是乍看起来显得平静。实际上,一切并不是那么安闲。中国的众多人口一方面把国家变得强大,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虽然也遏制了人口的增长,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孤寡老人的数量上升,促使建设更多的敬老院。此外,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尖锐。据统计,201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在1.78亿左右,有推测认为,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达到2亿。这一统计当然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担忧。要知道这意味着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医疗保障、保险、退休金。尽管如此,中国老 人依然过着他们习惯的生活,盛情地与人分享自己的回忆,和他们聊聊总是愉快的,总能跟他们学到些什么。因为中国和前苏联的友谊,在老一辈人中间还能找到会一点俄语的人。因此,如果他们知道了您是俄语国家来的人,就会展示出自己的俄语知识,让您感到高兴。 中国的节日 在中国,当地的节日通常分为国家节日和传统节日。主要的官方节日有阳历的新年,被称为“元旦”,阴历的新年或者春节,国际妇女节(三八妇女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国庆节”——10月1日,国际儿童节,劳动节,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7月1日,8月 1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植树节——3月12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教师节——9月10日。虽然上述节日都是官方的,但不是所有节日都是假日。有三个节日要除外:阴历的新年、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这些日子中国人通常要庆祝一整个星期,还要记住,在这期间不管是火车票还是飞机票都很难弄到。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中国过去高度重视阴历,换句话说,又叫农历。相应的,阴历的传统节日过去和现在都广为流行。传统的节日包括:龙舟节(端午节)、清明节、灯节(元宵节)、重阳节(老人节)等节日。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说,传统节日有利于和谐,提高道德素质,因为它们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人民是怎么过节的呢?也许,由于身处不同的城市,不是所有的节日都能与家人共度,但在春节,即阴历的新年,所有人都会千方百计返回家园。这个节日过得极其红火,到处张灯结彩,而且多数是人们喜爱的红色。如果您是一个尊重传统的人,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这时候待在中国对您来说会很有趣味和裨益。而如果您是商店和购物的爱好者,那您最好别在春节期间去中国,因为这时候很多商店都关门。中国还有一件事让我惊讶。这就是节日期间震耳欲聋而且经久不绝的烟火爆竹,有时会持续几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