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威廉姆斯:外企在华经营风险有多大?
发表时间:2014-08-14 15:11 来源:国际网
中国新一轮反垄断调查正对跨多种行业的全球供应链造成不安的影响。但西方企业该做的不是计划大规模撤离,而是避免过度反应,并专注于寻找新的、适当的战略,让自己留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继续做生意赚钱。

先是高通(Qualcomm),现在又是微软(Microsoft),还有正在接受刑事调查的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的新一轮反垄断调查正对跨多种行业的全球供应链造成令人不安的影响。

但西方企业该做的不是计划大规模撤离,而是避免过度反应,并专注于寻找新的、适当的战略,让自己留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继续做生意赚钱。

当然,任何正考虑将业务迁往中国,以求进入其发展中市场的企业都应睁大双眼。来华外企如果只想获利于其对中国市场的敞口,往往会发现事情不顺利。

负责对中国经济实施行政控制的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更倾向于在以下这类公司发现腐败或反竞争行为:只关心从中国获利,而不为这个国家带来有价值的东西以推动其未来经济增长。

简言之,如果某家企业让中国感到没有可借鉴之处,或只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那么中国就会要么柔和要么突然地向它亮红灯。比如上调进口关税,进行反腐败调查,或采取更微妙的手段,如调整合资企业所有权,加大做生意的难度,或采取税务手段。

那些能为中方提供学习借鉴机会的企业,将更受中国欢迎和接纳,比如让中国人学会如何制造汽车或航空航天高端零部件,或掌握创新科技知识。

一旦西方企业了解到这种市场控制的分寸,它们将认识到在华的任何商机都带有附加条件和时间窗,它的时长可能是5年、10年,或更久,但如果业务没有演变,这个时长肯定是有限的。如果企业发展得过于庞大,国家往往会把它们牢牢控制起来,或设法阻止它们变得过于强大或有影响力。

从外界角度来看,西方企业貌似最近在华正逐渐遇冷,但这种想法完全错了。中国政府急于让国内产业向价值链上方移动,从而为中国人民提供更高的薪水、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他们要求的更大的购买力。中国需要西方企业帮忙实现这一目标,吓跑企业绝对不是他们的初衷。

尽管如此,国家发改委对西方企业的新一轮举动可能貌似武断(尽管其实并非如此),而且肯定出于政治动机。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西方对外来贸易的处理与中国并没那么大不同。在欧美等国,如果进入本国市场的商品很少或没有遇到国内竞争,政府多半会对该商品强加关税(或者为保护本土竞争力而开征关税)。中国发改委的作法真的有很大不同吗?

尽管撤出中国将是过度反应,但某些已经在中国运营的西方企业,或者那些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或许需要找到新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除非一个企业意识到,在销售其产品或者技术的同时,它需要提供教育当地市场的服务,并且乐于这么做,否则其无法取得成功。与当地的伙伴企业合作开展经营,有助于落实一种有计划的策略。当地伙伴在受益于与外企合作并向其学习的同时,通常还能得到可观的资本或者税收激励。

话说回来,在一个庞大的市场得到一扇不错的机遇之窗,加上与政府大力支持并乐见其成功的合作伙伴合作,有望构成一个令人信服的商业理由,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首先应该确保自身的腐败和反贿赂政策是完善的,在有必要的时候,还要确保运用本地专业知识,指引公司遵守正确的准则。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尽其所能,从一开始就管理好自己的风险。如果之后这些企业发现自己成为反垄断调查的目标,最坏的情况也只是被指控“垄断定价”。至少从世界其他地方的视角来看,这种指控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该企业是自身成功的受害者,而不是表明其卷入了腐败案。

另一个将风险降至最低的方法是在一开始就避免对市场建立过大的敞口。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模,全力投入似乎颇具诱惑性。然而,与其全力提高在中国的销售额,明智的选择或许是分散风险,寻求进入其他快速发展的亚洲国家,而且可供选择的国家有很多。

对冲反垄断调查的风险还有另一个可能方案,就是确保企业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捆绑在一个合资企业中,事实上这也是法定要求。这会确保中国人能从你带来的服务和知识中学习,并在今后将其应用于商业化发展。

最后,对于声誉风险,企业应持一种平衡的观点。很容易让这种风险导致企业在决策时过于惧怕风险,特别是当企业看到中国反垄断调查的新闻头条时。记住以下这点很重要: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理解中国是一个严格受控的市场,而且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

(罗伊˙威廉姆斯是咨询公司Vendigital的总经理,文章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