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张云:中国抵御“逆全球化”的责任
发表时间:2016-06-07 16:53 来源:国际网
西方世界的“逆全球化”意味其已经无力单独引领全球化,新一轮的全球化需要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承担起引领责任。此外一旦逆全球化成为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强大的推动者,而这关键在中国和美国。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地区化和全球化中有一些重要的举措,这都是为战后美国主导推动全球化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强化和补充。这些新构想客观上,也会推动美国主动改善战后的国际秩序。今年9月,中国将在杭州举办20国集团峰会,中国需用好这个平台,从全球化和国际秩序的延续和进化的角度,解释好中国一系列积极外交行动的目的。

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G7)峰会,人们关注点普遍放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广岛,或者声明中不点名地针对中国在海洋权益问题上的指责,但另一个隐藏的重要话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那就是全球的民粹主义政治。

奥巴马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说,与会各国首脑都被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对于世界事务的无知感到不安”,而欧盟主席幕僚长马丁泽尔迈尔则在推特上警告全球民粹主义的流行,含蓄地透露了七国集团领导人的担忧。

全球民粹主义的思想基础是西方世界“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思潮的兴起。4月,奥巴马的欧洲之行可谓是面对西方世界“逆全球化”的集中体现。在英国,奥巴马极力劝说英国不要退出欧盟,而在其他国家等待他的则是大规模反对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示威游行,民调显示德国民众对于自由贸易的支持度已从2014年的90%降至56%。

在叙利亚移民涌入的压力下,欧洲的申根协定背后的开放性边境的理念正在受到严重质疑。尽管奥巴马在欧洲大声疾呼继续坚持全球化和区域化,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在美国,四名总统候选人都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与西方世界的“逆全球化”、“逆地区主义”(de-regionalization)思潮同步出现的政治现象是“反主流精英”(anti-establishment)倾向,奥地利的极右政党自由党(Freedom Party)持续获得超过30%的支持率,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反移民、反穆斯林的极端言论,不仅没有受到严肃的责难,反而让他的人气变得更加旺盛。

西方“逆全球化”思潮为何高涨

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于全球化的信奉和推崇主要源于两个支柱,即贸易自由化带来繁荣,民主制度支持自由贸易。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被认为是一对天然的孪生兄弟,支撑着战后的国际秩序,而全球化就是这种秩序的具体体现。“逆全球化”思潮高涨根源在于这两大支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经济角度来看,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分配不均匀,让发达经济体的中产阶层感到失望,甚至愤怒,从而动摇了自由开放经济带来繁荣的信念。例如美国西海岸(硅谷)的信息产业可以说是全球化最大的得益者之一,然而传统的制造业则面临新兴经济体的冲击。

这种利益分配高度倾斜后的结果,是受到负面影响的中产阶级认为自由贸易协定,无论是TPP还是TIIP只会对硅谷有利,而他们则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特朗普等人抓住这种心理,攻击中日操纵货币,并反对自由贸易协定,不能说这是没有民意基础的民粹主义。

从政治角度来看,西方国家民众开始认为,民主制度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危机冲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对于主流精英们试图用改革经济进一步开放自由的呼吁,则感到厌倦和没有信心。近期暴露的巴拿马文件进一步加深了那些在全球化中没有受益的人,对于主流精英的怀疑。在他们看来,全球化不仅是精英们为自己设计的致富捷径,而且这些少数精英们还可以通过避税,以及让国家为跨国企业买单。

西方单独引领全球化时代的结束

西方国家民众的“逆全球化”的来源并非全球化本身的失败,而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在过去20多年来越来越朝着“不接地气”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困境在于主流精英们试图继续说服民众接受全球化的好处,这与民众的逆反心理产生落差。

从美国大选活动的辩论会以及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讨论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看出,想用全球化让西方消费者享受廉价的进口商品的说辞,已经没有效果,这个困境也非建立再就业、职业培训项目就能解决。问题的严峻在于,过去支持全球化社会基础的中产阶层表达了不满意的情绪。经济和收入的持续增长,可以让中产阶层逆反心理有所缓和,但是信心的恢复则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为了消除上述困境,一个让人担心的情况是,西方一些主流政治精英要保护战后的国际秩序,试图说服国内民众不能把规则制定权让给中国等新兴国家。然而,这实际上是用一个错误的理由来试图说服民众,这种高度精英化的话语体系并不能说服民众,反而会带来中国方面的错误认知,造成在国际秩序问题上相互对抗性的“冷战模式”的话语体系,最终可能引发地缘政治竞争升级。

共同引领全球化的中国责任

西方世界的“逆全球化”意味其已经无力单独引领全球化,新一轮的全球化能够健康推进并带来更加普惠的结果,需要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承担起引领责任。

新一轮全球化的动力将会更多地来自于新兴国家,培育这些国家的稳定而庞大的中产阶层,将为全球化带来新的坚实社会基础。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的壮大,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出国访问、旅游、购物,关税减少让他们更多地可以享受发达国家的商品与服务,他们正在享受父辈们未曾想过的全球化的好处。

这些好处将为全球化提供重要的推动力,而这些经济活动反过来会为发达经济体提供新的就业机会,间接地提醒发达经济体民众全球化的好处,只有进一步开放和联系才能够得到,最终共同来构建全球化主要有利于全球福利推进的社会共识。

对于新兴国家来说,不能对西方的“逆全球化”隔岸观火,更不可幸灾乐祸,而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告诫我们,一旦逆全球化成为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有强大的推动者,关键在中国和美国。没有美国,任何问题都难以达到全球高度,目前的情况是美国国内意见分歧,这就需要中国积极鼓励美国继续沿着全球化开放的道路前进,拉住美国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利益。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地区化和全球化中有一些重要的举措,例如亚投行,“一带一路”等都是为战后美国主导推动全球化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强化和补充措施,提供新的平台。这些新构想客观上,也会推动美国主动改善战后的国际秩序。

今年9月,中国将在浙江省省会杭州首次举办20国集团峰会,积极主动设定会议日程,激励世界对于全球化的兴趣和信心,压制“逆全球化”思潮的蔓延应该成为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也需要用好这个平台,从全球化和国际秩序的延续和进化的角度,解释好中国一系列积极外交行动的目的。

(作者为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