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交亲历 > 正文
周晓沛:小细节决定外交成败
发表时间:2016-08-15 09:45 来源:国际网
1989年中苏之间举行高级会晤,邓小平同志注意到外界的轰动反应,专门指示在接待礼仪上要适度,同戈尔巴乔夫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响;1997年叶利钦总统访华前夕,江泽民主席根据当时的形势,指示外交部礼宾安排上要“隆重、热情”,见面时按俄罗斯习俗与叶利钦拥抱,结果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里讲的是具体礼仪问题,但其背后体现的却是战略考量。外交官虽非战略制定者,但心中要时时装有全局和大局,才能做好每件具体工作。

交朋友也是外交艺术

外交,顾名思义就是要进行对外交往。作为外交官,必须善于交友。

在俄罗斯工作时,我经常请对方外交部主管局领导和科员到使馆洗桑拿浴、喝啤酒。轻松之余往往能敞开心扉,一些在正式场合不好说或不易处理的问题,可通过这种方式加以沟通解决。在乌克兰,正逢其国内总统选举时刻,我送给竞选连任的现总统一个“双龙壶”瓷瓶。他问,为什么是两条龙?我说,龙是权力的象征,一条代表一任的意思。他会心地笑了。总统连任后几次见到我都说,是中国的两条龙“保佑”了他。在波兰,重点结识掌权的右派政要。波兰某些政客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竟以人权问题为由拒见“中共大使”,甚至认为某个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是“大逆不道”。对此,有时感到很憋屈,真想大骂一通,但转念一想,此地国情不同,不能一般见识。锲而不舍地做工作后,有的未再公开反华,有的成了朋友,有的还敢于站出来为中国说话。在哈萨克斯坦,侧重交当权派朋友,有了感情基础后可直接给总统府或有关部长打电话,争取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结交朋友方面,许多老大使都有值得学习的丰富经验。原驻法国大使蔡方柏在40年的外交生涯中,以不同身份同法国从戴高乐到萨科齐6位总统进行过“零距离”的接触,为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见证了两国外交的许多重大事件,而且受到过法国领导人少有的礼遇,成为“巴黎唯一能同总统直接通电话的大使”。法国总统还打破惯例,到中国驻法使馆与大使一起过春节,逗留长达四个半小时。第二天,总统派人送来了一个大花篮和一封亲笔信。蔡大使离任时,总统亲自授予大将军级荣誉军团勋章。

原驻古巴大使徐贻聪,不仅成了该国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兄弟的“中国知己”,而且充当他们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徐大使和“老卡”(这是他对总司令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爱称),初次见面就从头一天晚上10点一直谈到次日凌晨4点,话题从井冈山、长征、延安到中国改革开放。此后差不多每隔两个月就要见面深谈一次,每次谈话最短4个小时,最长超过8个小时。两人同一个属相———虎,但卡斯特罗主席比徐大使大一轮,因此“老卡”开

玩笑说,他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老虎”,却结下了不解之缘。徐大使离任回国后,还时常收到“总司令的问候”。

在深交上层朋友的同时,徐大使还注重民间友好外交。在古巴经济困难时刻,他特意将从北京带去的黄瓜种子送给“老卡”的胞弟劳尔·卡斯特罗的部下试种,在首都成功后又传播到外地,从此古巴广泛种植细长的中国黄瓜。古巴农业部长专门向徐大使授予政府颁发的“徐贻聪黄瓜”证书,并称中国黄瓜普及到古巴各个省,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其旅游业也起到了特殊作用。

小细节决定外交成败

作为外交官,必须特别严谨细致。外交无小事,事无巨细,都应认真精心,准确无误,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在政治文件和外交谈判中,有时因一个词翻译不准或欠妥,就可能闹出政治问题。在中苏两党来往信函中,有一次我方用了“要求”而未用“请求”,苏方当即复信指责中方居然“要求”他们。鉴于此,中共中央专门致函更正,解释说,在中文里二者意思相近,既然你们把这件事看得如此严重,那就改为“请求”吧!在中苏边界谈判中,双方唇枪舌剑,气氛紧张,有一次苏方在发言中将希望中方“理智能占上风”中的“理智”译成“健康思想”。这可惹祸了,因为据说苏共曾把林彪视为中共内部的“健康力量”,我方当即提出抗议,斥之为“痴心妄想”,为此双方大吵一场。

据英文高翻施燕华大使讲,她刚入外交部不久,被分配负责翻译国宴菜单。这不是一件难事,她很快就干完,并对自己的高效率颇为得意。国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带有国徽的菜单。热菜中有一道罐焖鸭子,盛在精致的小砂锅里,外宾很感兴趣,拿起菜单一看却吓一跳。他把菜单递给坐在旁边的冀朝铸看,俩人都乐坏了。老冀举着菜单对施燕华说:“小施啊,鸭子怎么受伤了?”原来罐焖鸭的“焖”(braised)打成了bruised(受伤)。这个“低级错误”给她敲响了警钟,从此锻炼造就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也为以后的翻译职业生涯打下了基本功。

当然,不是说我们的翻译尽出洋相,在处理细节方面也不乏成功的范例。有一次,我国家领导人访问英国时,在谈话中引用了雪莱的一句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由于口误,说成是莎士比亚的。在场的陪同人员很着急,英文翻译陈明明灵机一动,既未说莎士比亚,也未点雪莱,而是巧妙地译成“英国一个大文学家说过这句话”。双方听后都非常满意。

大外交应有战略思维

作为高级外交官,还应有战略思维。

1989年中苏之间举行高级会晤,邓小平同志注意到外界的轰动反应,专门指示在接待礼仪上要适度,同戈尔巴乔夫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响;1997年叶利钦总统访华前夕,江泽民主席根据当时的形势,指示外交部礼宾安排上要“隆重、热情”,见面时按俄罗斯习俗与叶利钦拥抱,结果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里讲的是具体礼仪问题,但其背后体现的却是战略考量。外交官虽非战略制定者,但心中要时时装有全局和大局,才能做好每件具体工作。

(作者为前任外交官,现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外交学院兼职教授。文章转自《大使札记》)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