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走出去已成潮流,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还会遭遇更多以“国家安全”为名义的审查。不管“国家安全”是否“莫须有”,中国对外投资都需稳步深耕,既要“入乡随俗”,也要依法维权。客观言,对于战略性产业,任何国家对外资准入都存在限制——“国家安全”焦虑由此而生。如何让国际社会对中国资本放心和信任,不仅仅考验其他国家的开放程度,也考验中国的智慧。 |
中澳关系变得插曲多了起来。 奥运期间,澳洲游泳选手霍顿对孙杨的“嗑药”讽刺,在中国引发了激烈的网络反弹。此外,就是澳洲政府以“国家安全”问题初步否决中国企业收购澳洲电网。 若收购案成功,中国国家电网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将获得澳洲电网超过50%的股份,控制权为99年。虽然澳洲没有明确提及何种国家安全,但可能是因为澳洲担心中国投资者掌握了澳洲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而且控制权长达99年,给澳洲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安。 澳洲逐渐强化对地产、牧场和重要战略基础设施的审查。尤其对中日韩三国,澳洲投资审查委员会中甚至有澳前情报机构的主管。由是而言,澳洲对外国投资者的审核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势头更猛,而且还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在美国、欧洲、澳洲等国,遭遇的审查比例自然要多。无可置疑的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确存在系统性的矛盾:意识形态的滋扰、对中国国力提升的忌惮、亚太地缘政治战略新变局的影响等等。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信任赤字积累越来越多。 全球经济危机由美及欧,原来的全球经济秩序基础发生了动摇。后危机时代,西方世界出现了一股经贸保守主义的思潮,贸易保护主义频发。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自然成为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后危机时代,中国成了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美欧则越来越保守。在政治上亦能突显出这种显著变化,英国脱欧,美国出现了公开反对全球化的特朗普主义。即使是希拉里,基于和特朗普的选举考量,也开始反对奥巴马政府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作为西方一员的澳洲,对中国投资者更为严厉的审查,也就不可避免了。在此之前,中澳之间曾有过中资并购澳洲铁矿发生的龃龉。2012年,华为竞标澳洲国家宽带网络项目被阻止。2015年,中国企业获得澳洲达尔文港租用权,澳洲民众强烈反对,美国也对澳洲施加压力。今年5月,澳洲牧场基德曼也拒绝出让给上海鹏欣集团。 不过,澳洲对中资收购案的严格审查,也应客观分析。 首先,中澳已经签署高水平的FTA,中澳经贸关系近年来飞速发展。相较于美欧等传统西方国家,澳洲对华贸易相对开放。危机周期内,澳洲凭借对华出口资源内产品,在经济大国俱乐部中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因而,澳洲是对华贸易依赖较重的西方国家。 其次,澳洲的资本竞购项目能够向全球公开,且中资机构往往能够走得很远--哪怕最后因为澳洲的审查而功亏一篑。可见,澳洲对外资并非那么保守。 其三,中资收购澳洲电网项目,澳洲政府只是初步否决,并未形成定案。澳洲方面还需要中资机构--尤其是中国国家电网还有机会,须按照澳方的要求,排除澳洲对所谓国家安全的担心。 其四,对于澳洲国情、政情,中国政、媒、民间三界,尤其是媒体和民间,应该有充分的理解。澳洲很多资本并购项目,并非澳洲政府能够一锤定县。澳洲议会、媒体和民意资本竞购项目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政策性倒逼,促使政府最后“接单”,让中国人误认为是澳洲政府作梗。以本次收购案为例,是由于上月澳洲选举中少数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议员当选后,对政府决策产生了影响。对此,澳洲前外交部长卡尔直言不讳,本次收购案受阻,是由于“国内政治原因”,并非是所谓的“国家安全”。 从澳洲到美欧再到一些发展中国,中国还是要对中资走出去有客观认知。一方面,仅有政府间的友好合作是不够的,中国也要充分和在野党、议会、舆论场和民间做好沟通;另一方面,对于暂时遇到的挫折,也不能怨天尤人,更不可用民族主义来应对。全球化是方向,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也是现实--如何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屏障,靠怨气不行,还是要通过开放性的机制,以及中国投资者的信誉,当然也须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以消解国际社会对中国资本的误解。 中国资本走出去已成潮流,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还会遭遇更多以“国家安全”为名义的审查。不管“国家安全”是否“莫须有”,中国对外投资都需稳步深耕,既要“入乡随俗”,也要依法维权。 客观言,对于战略性产业,任何国家对外资准入都存在限制——“国家安全”焦虑由此而生。如何让国际社会对中国资本放心和信任,不仅仅考验其他国家的开放程度,也考验中国的智慧。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