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国人看中国 > 正文
康德纳:“一带一路”促就业具有全球意义
发表时间:2017-05-17 16:34 来源:国际网
基础设施领域的就业创造潜力十分明显,不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迫切需要在两方面发力。首先,需要发展中国家加强机构建设。强有力的机构不仅将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而且对长期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和运营至关重要。另一个紧迫的要求是大规模调动投资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及丝绸之路基金等“一带一路”机构有望为公私投资伙伴关系(PPP)带来额外的机会和新方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数百位领导人、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就连此前外界普遍预测不会派代表参加的美国和日本,最后也都有重要人物参加。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一带一路”加强与其他国家互联互通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重视,即有望在整个地区创造亿级就业岗位,吸纳大量的劳动人口,尤其是青年劳动人口,进而解决各国迫切的就业难题。

就业压力会加剧脆弱的政治局势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加强中国与东盟、南亚、中亚及中东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通互联。这是促进全球增长、帮助各国应对落后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挑战的重要举措,因此受到各国各界的广泛好评。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对全球就业市场推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美欧的变局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就业压力,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加剧脆弱的政治局势,引发新的不稳定,并诱发新的因经济危机和冲突驱动的难民危机。

新兴经济体物质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多涉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从清洁能源、水和卫生设施到医疗、教育和可持续城市等相关目标。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缩小相关领域的差距是许多全球公共组织的工作重点。

然而,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就业创造、就业与稳定之间的联系却鲜有触及。对失业或缺乏经济保障的担忧是导致政治压力的一个来源,正是这种政治压力塑造了全球,尤其是欧美国家目前变化莫测的新常态。在相对贫困的新兴国家,失业问题,特别是快速增长的青年劳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可能造成政局失稳。调查发现,在包括政治和宗教争端在内的11个最关注的问题当中,“就业”在六个阿拉伯国家(按购买力评价,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0美元)中均排在第一位。

随着劳动人口的急剧增长,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跨越东盟、南亚和中东)可能面临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短期就业挑战。尽管中国本身和许多欧洲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2015年至2030年间,39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劳动人口将增加3.82亿,这一数字确实十分惊人。吸纳这3.82亿的新劳动人口要求在15年内创造出比当前欧盟28国劳动人口总和更多的新就业岗位(或是美国现有劳动人口的两倍)!

完善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对创造就业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限于为建筑行业创造就业岗位,而且还将帮助提高贸易效率和生产力。如果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反全球化甚至政治风险以及大规模移民压力将会加大。

用基础设施项目撬动民间资本投入

基础设施领域的就业创造潜力十分明显。美国的研究表明,每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带来13000至22000个就业岗位。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创造潜力将更大,在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雇用了上百万劳动人口,而印度预计到2025年将在生物质气化领域创造90万个就业岗位。在巴西,生物燃料领域为农村地区创造了约130万个就业岗位,而回收利用和废物管理领域则雇用了约50万劳动人口。研究还表明,与单一的物质性基础设施投资相比,对社会性基础设施(如教育、医疗)的投资将大大增加就业机会,且有望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收入的增长及经济的专业化。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迫切需要在两方面发力。首先,需要发展中国家加强机构建设。强有力的机构不仅将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而且对长期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和运营至关重要。金融机构、政府治理、可靠的政策和可执行的合同,这些是扩大可投资项目渠道、提高对长期投资可靠性信心的关键。

另一个紧迫的要求是大规模调动投资基金。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估,从2015年到2030年,需要49万亿美元来资助全球基础设施项目。除中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国家将需要6万亿美元。如果无法“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包括发达国家的大量养老和保险资金,那么这一资金缺口将无法填补。当前全球管理资产总额约为71万亿美元(其中部分为保险和养老资金)。然而,如果缺乏更好的机制来降低风险,那么将无法调动这些资本。养老金和保险资金将受到宏观上审慎监管,同时面临日益严格的偿付能力要求。将这些要求与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投资相匹配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近期所做的努力将有望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及丝绸之路基金等“一带一路”机构有望为公私投资伙伴关系(PPP)带来额外的机会和新方法。亚投行(美国和日本没有加入)目前有77个成员国,还有更多的国家正在申请加入。有了这种广泛的支持,作为一个新的机构,亚投行有机会创新,并充分调动民间资本以获取额外资金,引导相关资金流入适当项目。公私伙伴关系反过来将带来专业知识,吸引更多负责任的长期商业部门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

全球各大企业也看到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销售、利润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就我所知,美国很多跨国企业都非常看好“一带一路”,有的已经获得了大量订单,这带来了“多赢”的结果。“一带一路”倡议应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赞赏和支持,靠“筑墙”壁垒不能躲避危机,中国向外“修路”才是促进增长与就业的“正道”。

(作者为英国保诚集团瀚亚投资公司主席,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