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中国人看世界 > 正文
张敬伟:文化是解开中美误区的钥匙?
发表时间:2017-08-23 17:07 来源:国际网
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中国无心亦无力向美国发起挑战,但是美国的偏见与倨傲,也会使自己失去世界强国的地位。文化是解开中美误区的钥匙,这是美国应该记住的。

中国访美学者章莹颖被绑架失踪一案,虽然嫌犯克里斯滕森已经归案,但是面对复杂冗长的审判程序,章家亲属对于嫌犯的拒不认罪感到不解。同样,7月中旬三名华人男子在纽约布鲁克林海边钓鱼时被移民局官员逮捕,专业律师建议遇到此事时,最好什么都不要说,至多只说一句“除非有我的律师在场,否则我不会说任何话”。

这是中美司法上的差异,中国更重实体,美国更重程序;中国人遭遇执法人员时往往会辩解争执,美国人则习惯选择让律师代表自己维权。

当然,相比中国和中国人对美国的隔膜,美国和美国人对中国更是茫然懵懂,可以说是成体系的“中国文化盲”。毕竟,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文化的了解还是很透彻的,中国中产阶层家庭以让孩子到美国留学为荣,中国院线里好莱坞大片最受欢迎,代表美国大众文化的快餐厅及生活消费品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公知”,对于美国的“一切”都美化了。

中国人初到美国,几乎完全是按照理想状态下的美国生活方式去践行的。笔者以为,章莹颖的失踪,也许是因为对美国治安和美国人过于相信所致。

相比中国人对美国的“美化”,美国和美国人对中国则太不了解了,甚至连“中性”认知都做不到。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范诺顿的研究文章认为,美国外交官员和学者应当更努力地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才能更了解中国。文章认为,美国很少有大学有系统地教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美国须加深了解中国文化

的确,不仅是美国高校和学者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美国政界和司法界也对中国文化简单化和符号化。从白宫到国会山,尤其后者,对中国文化的苍白无知,导致了中国威胁论的盛行,这里也成为反华的渊薮。其实这些美国政客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国历史和文化,就会发现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欺凌邻国的霸权主义国家。

美国司法界也是如此,他们认为中国不是法治国家,甚至从来都没有法治文化的传统。譬如,已故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认为,中国的哲学就好像是“幸运饼干中的神秘格言”。

至于美国主流媒体,能够较为客观地审视中国的更是少之又少,他们用习惯性的批评口吻,去评价中国。

现实是,和美国隔太平洋相望的中国,已经悄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社会的活力远超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中国极有可能在不久远的将来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强国。美国到了要重新审视中国的时候了。焦虑没有意义,指责更显无知,对抗也是双刃剑。奥巴马时代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引发中美激烈冲突就是证明。

因而,美国深切了解中国文化更为迫切。从学界到政界再到媒体界,精英社会应首先对中国文化有系统性的了解,才能化解美国对中国的误读。何况,美国有庞大的华裔群体,美国作为多元文化国家,也应充分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当务之急,就是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增加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方面的系统性传授,不求“传道”。这是长期的过程,但求让美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感性认识。遗憾的是,相比中国教育体系对包括美国文化的全方位教授,即使是美国排位靠前的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教授也屈指可数。

这种不平衡或不对等,或使美国精英阶层对中国社会越来越无知。这种无知,最终伤害的是美国的利益。现实中的太平洋“两强”体制已经形成,不了解中国,和中国对话存在障碍,和中国谈判也会南辕北辙,甚至会导致对抗,使两国陷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中。

特朗普认识中国商业文化

相比奥巴马时代意识形态为本、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双管齐下的对华战略,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有了好转。这是因为特朗普和中国有过商业往来,了解中国的商业文化,因而在经贸合作方面有了初步成果。

从“百日计划”到“一年计划”,中美通过务实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点一点融化中美贸易关系中积累的坚冰。中美经贸对话和谈判,也成了特朗普时代强调双边经贸谈判的范本。然而,对于中美经贸合作新常态,美国媒体还是以惯性思维去理解,譬如不久前结束的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认为双方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强调中美蜜月期就要结束了。

显然,很多美国智库机构和专业人士(当然包括主流媒体),在对中国商业文化的理解上,还不如看上去很莽撞的特朗普。再如随着朝鲜核导危机的加剧,特朗普总统对中国的作用也感到失望,甚至有可能对华转入对抗。

特朗普包括其女儿一家,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是浅尝辄止的,但他们起码愿意去了解中国文化,譬如特朗普的小外孙女(伊万卡的女儿)就在学汉语。不愿了解中国只有武断批评的美国主流社会,又不得不和中国打交道,美国的利益难以保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而则会陷入“殆”的困境。

美国政界不乏尊重中国文化的知华派,譬如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甚至曾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过的老布什父子,都能让中美关系去疴向上。好莱坞电影哪怕是形式上的亲近中国,影视中加入一些中国文化素材,也能在中国获得可观的票房。洞悉中国文化融入中国市场的微软,也曾在中国创造辉煌。对华倨傲的谷歌在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想要重回中国市场则很难矣。

中国对美国文化心向往之,美国对华文化或猎奇式的选择或隔膜排斥,或者以政治意识形态的优越感贬低中国,这导致中美信任赤字的累加,加剧了政治、经贸等层面的结构性矛盾。

其实,中美文化认知上的不对等,有些像晚清时代的中国对西方列强的文化认知。当时的晚清政府自认为天朝上国,将西方视为蛮夷,却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将国门打开,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时光流转,现在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对中国既自大又焦虑。

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中国无心亦无力向美国发起挑战,但是美国的偏见与倨傲,也会使自己失去世界强国的地位。

文化是解开中美误区的钥匙,这是美国应该记住的。

(作者为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