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李开盛:“强起来”的中国人需要怎样的品格
发表时间:2018-01-03 18:15 来源:国际网
中国有“事小以仁”的传统,历来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历史上,中国曾作为弱国穷国受尽西方的俯视和蔑视。今天,当逐渐强大起来的我们面对发展中国家时,一定不要成为自己曾经不喜欢甚至是痛恨的那种人。越是大国,越是要重视、了解和尊重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这是一个自信、文明的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有的精神品格。

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长每年的首访都会放在发展中国家众多的非洲。但客观地看,许多国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了解还存在偏差。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种民间的隔膜很可能对中国外交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不少国人在看待发展中国家时,存在如下方面的偏差:

其一是忽视。根据媒体报道,2016年中国公民出境游已达1.22亿人次,最受欢迎的目的国家依次为泰国、韩国、日本、印尼、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越南和菲律宾。这些国家要么是发达国家,要么是周边的旅游胜地。虽然也有不少人去了非洲,如肯尼亚等国,但主要是为了看动物,相对较少有人去深入探访当地的风俗人情。在国内各类媒体的国际类报道与节目中,往往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事物如数家珍,而较少有镜头去对准非洲、拉美国家。即便时而有些报道,也多是些零星的负面消息,比如拉美的贫民窟、北非的难民和索马里的海盗等。甚至是在国际问题研究界,那些弱国、穷国也少人问津。

其二是俯视。即使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所关注时,有些人也是以一种俯视的目光去看待。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曾是一个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成长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国人的心态随之开始发生某种变化,或者说是曾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开始暴露出来。对于那些发达国家,他们多少还是有些仰视的。但对于那些曾和自己一样贫穷、现在仍然没能获得充分发展的国家,则难免有些“俯视”。经济上的优越感迅速膨胀为文化上的优越感,觉得它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自己好像高人一等起来。

其三是错视,即根据自己的思维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进而做出否定性的判断。例如,不少中国人有种看法,就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仍然贫穷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国家的民众慵懒。笔者曾在菲律宾访学半年,也听到过不少国人和当地华人在这方面的议论。但实际上,菲佣的勤劳举世闻名,而在当地清早起来打扫卫生、开吉普尼车的,何尝又不是当地菲人?与专心致富而勤劳持家的中国人不同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欲求有限,追求一种快乐的生活。在未及温饱的时候,他们同样勤劳、肯干,但一旦稍有收入,他们便乐于消费。他们区别于中国人的,不是勤懒之分,而是文化的差异。

出现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并不让人意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一直以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为志向,目标锁定欧美,如此一来,一些国人对其他国家有所忽略甚至出现认识错位似乎情有可原。但要警觉的是,导致我们出现这些认知偏差的,还包括其他一些我们可能习以为常、但事实上极其有害的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被规避或摒弃,可能会长期左右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认识。

举例来说,不少人都接受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主导论,下意识地认为小国无足轻重。国际事务的主要事项大都依赖甚至受制约于大国的决策,这是事实,但任何人都不能因此认为小国、弱国无需关注。又如以利益(发展)思维看待一切、评价一切,缺乏对其他文明特性和生活方式的换位思考。再如缺乏平等心态,对比自己强的国家习惯于仰视,而仰视中又常常有些自卑。对比自己弱的国家则不自觉地俯视,而俯视中又带着些许自傲。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仰视还是俯视,均是不健康的心态。

在中国人越来越多“走出去”的背景下,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心态、认识会塑造自身与当地民众接触、交往的言行,进而又成为对方评价中国和中国人的依据。特别是在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今天,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接受着世界的评价,从深层次影响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构建。所以,对发展中国家的忽视、俯视和错视不但直接关涉中国的形象与软实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外交,其影响不可谓不深。

中国有“事小以仁”的传统,历来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历史上,中国曾作为弱国穷国受尽西方的俯视和蔑视。今天,当逐渐强大起来的我们面对发展中国家时,一定不要成为自己曾经不喜欢甚至是痛恨的那种人。越是大国,越是要重视、了解和尊重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这是一个自信、文明的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有的精神品格。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