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姚云竹:谁来重整国际秩序的碎片——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观感
发表时间:2019-03-13 17:37 来源:国际网
外部世界已把中国当作“现秩序的打破者”“新秩序的整合者”。中国需要尽快培养出足够的国际自知和自觉,知道世界怎么看我们、对我们有什么期待,也要知道我们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去影响和改变世界。谁来重整破碎的国际秩序?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有“中国答案”。

盛况空前,话题沉重

2月15至17日,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共有约700名正式代表和数量更多的观察员与会,其中包括35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00多名内阁部长(其中包括50多名外交部长和30多名国防部长)和重要国际组织代表,以及数量众多的前政要和外交政策与安全防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德国除总理默克尔到会发表演讲外,另有5位内阁部长、45名国会议员参会。德国军方把慕安会作为学习交流的好机会,会场上随处可见前来观摩的德国军官和作为志愿者四处忙碌的军校生。

参会者把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巴伐利亚庄园酒店挤得水泄不通,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见缝插针地架起摄像机,对在人群中穿行的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进行“围追堵截”,抓紧时机提问采访。我在大堂驻足短短5分钟,便有美国前副总统拜登、韩国外长康京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从身边匆匆走过。而在客房楼层的走廊上,也曾迎面碰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在电梯里还与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并肩而立,在餐桌上与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彼得雷乌斯上将邻坐。

彼得雷乌斯上将告诉我,他第一次参会时还是一名驻扎在德国的少校军官。当时会议规模很小,只有几十名北约成员国的官员和学者,只讨论跨大西洋关系,现在关注的议题扩大至全球,参会人员也来自世界各地。

会议开始前一天,慕安会主席伊辛格大使发表了一篇为会议定调的短文,题为《大拼图:谁将重整碎片》。伊辛格在文中写道,2019年的慕安会将是“十年来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前所未有的出席级别和规模,更是因为“2019年将是我们目睹国际变化产生结果的一年”。在伊辛格看来,这些变化包括:美、中、俄之间铺展开来的大国竞争,自由国际秩序中日渐缺失的“美国领导力”,叙利亚、阿富汗、也门等国绵延不绝的武装冲突,国际军控裁军体系支柱的不断倒塌,迷惘不定的跨大西洋关系,重叠交织的贸易摩擦与安全纠纷,以及气候变化和新技术突起的影响等。伊辛格大使认为世界不仅仅是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危机,更是正面临根本性的挑战——“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核心组件已破碎不堪”。伊辛格大使希望本届慕安会能深入思考“如何保存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核心组件”。

难掩跨大西洋关系裂痕

伊辛格大使传导的焦虑情绪始终弥漫在巴伐利亚庄园酒店会场上,嘉宾们讨论的焦点之一是“跨大西洋关系前景”。今年,美国有100多名要人出席慕安会,规模也是空前的,除副总统彭斯、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主管军控事务的副国务卿汤普森外,还有53名参众两院国会议员,近十分之一的“国会山”搬到了德国。庞大的美国团队显然是为了展示跨大西洋联盟的“坚如磐石”。但从欧美领导人的发言中却可以感受到双方之间越来越深的裂痕。默克尔总理以讥讽的口吻称自己不理解“为什么在美国生产的德国汽车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强调德国将坚持推进经济上互利的俄德“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彭斯则呼吁欧盟国家反对“北溪-2”项目,并且“不要从敌人手中采购武器”。他还说,“如果我们的盟国越来越依靠东方,我们将无法确保西方能继续得到充分防卫”。当欧洲国家的领导人表示将继续支持伊朗核协议时,彭斯却呼吁欧洲盟友退出协议,“不要瓦解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当欧洲反对美国自叙利亚撤军时,彭斯却说撤军只是改变了战术,并没有改变任务。当欧洲国家对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表达关切时,汤普森副国务卿却强调美国不能继续维持一个对方不能遵守的双边协定。彭斯虽努力重申“北约的重要性”,承诺美国不会放弃对世界的领导,却也没有忘记提醒北约盟国务必在2024年前将军费的GDP占比增加到2%。

美欧之间的明显分歧是源于特朗普政府的独特性,还是反映了更深层、更本质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之变?对于这一问题,参加会议的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特朗普现象”的一部分,欧美分歧将会随特朗普的下台而弥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欧洲躲在美国羽翼之下享受安全和经济红利的日子已经过去,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在新时期的大国竞争中找准位置,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本届慕安会对全球各地冲突和危机的关注、对安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都使人感受到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紧迫性。除主会场的大会发言外,还安排了170余场“边会”(side events),形式有闭门圆桌会、公开辩论会、小型论坛、餐会等,甚至还有“睡前酒会”,当然也少不了发布会和政策倡议会。既涉及现实安全议题——如南海争端、朝鲜半岛无核化前景、萨赫勒地区动荡冲突、中东人道安全等,也有前瞻性的话题——如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超高音速武器发展及军控措施、北极冰盖融化的安全挑战等。还举办了和平运动签名征集活动和一些新书、学术报告的发布仪式,如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等人发起的“自由、繁荣与和平原则宣言”签名、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等发布的《核不扩散与裁军政策文件》、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军事力量报告》。会议期间,还举行了2500多场双边会晤。

“中国声音”与“中国真空”

中国近年越来越重视慕安会,坚持派出重量级外交官出席。2017年傅莹(时任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慕安会发言的照片,成为会议宣传手册和会场招贴画上的“中国名片”。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率团与会。他在主会场做大会演讲,并回答了现场听众就中美关系、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中国的军控政策等提出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今年有一个4人团组参会,这也是中国军人第一次着军装现身慕安会会场。

我们在参会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国际上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关注。中国在会场的每个角落都会被提及。在每个议题中,中国不是问题的一部分,就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在很多争论中,中国都不可避免地成为焦点。在以任何方式讨论重组“世界版图”时,中国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板块”。不少聚会还专门讨论中国,如关于“中国寻求先进两用技术的做法及影响”的圆桌讨论、研究“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国际应对”的分会。尽管我们在会场上很少能看到来自中国的面孔,但中国显然是“徘徊在屋子里的大象”——无论隐形或显形,都在那里。

当我仔细看完744名参会人员名单时,发现只有3名中国人作为正式代表参会并发言。加上观察员,全程参会的中国人不到10位。中国的参与度与慕安会对中国的关注度相比并不对称。当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安全话题时,尽管中国的参会者尽了最大努力发表看法,但会上仍有一些活动存在“中国声音”的“真空”,中国是在任由别人解读、分析和评说。

外部世界已把中国当作“现秩序的打破者”“新秩序的整合者”。中国需要尽快培养出足够的国际自知和自觉,知道世界怎么看我们、对我们有什么期待,也要知道我们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去影响和改变世界。

伊辛格大使给每位参会代表准备了意味深长的小礼物——一盒慕安会主会场的拼图。看着它,我又想起伊辛格提出的问题:“谁来重整破碎的国际秩序?”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有“中国答案”。

(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原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文章转自《世界知识》2019年6期)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