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外交亲历 > 正文
张庭延:“金钥匙”撬开中韩建交大门
发表时间:2019-12-19 18:14 来源:国际网
中韩建交转眼已过去26年,这期间两国关系持续发展,虽曾有过一些障碍,但经过沟通,最终都取得一致看法。这样迅速的双边关系发展,是我们当年未曾预料到的。回望中韩建交,曾亲自参与,甚为难忘。特别是面对曾不承认、不来往的韩国,着眼实际,化敌为友,更令我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强大生命力。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不禁回忆起中韩建交的往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与韩国建交,不知还会推迟多少年。现据记忆所及,记录下中韩建交的过程,也许对人们会有所启示。

请示“调整对南朝鲜做法”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与我国仅一海之隔,但近半个世纪互不承认,互不来往。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50年代初朝鲜战争的因素。韩国1948年建国,随后与中华民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而新中国成立后与朝鲜友好,这成为我们与韩国展开对话和交往的障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执行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外交工作也做了大幅调整,提出外交为改革开放服务,创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改革开放面向全世界,但更面向周边国家,如何打破禁忌,松动、改善与韩国的关系,正式提上了日程。

上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我们再不能无视它的存在。我们曾与韩国不承认、不来往,参加国际会议,韩国代表发言,我国代表退席;中国举办国际体育比赛,我们拒绝韩国选手入境参加。虽然这种做法延续了几十年,但改革开放后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特别是邓小平明确提出,与韩国改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牵制日本和孤立台湾,也有利于半岛的和平稳定。根据这个思想,1982年我们起草了《关于在国际多边活动中调整对南朝鲜做法的请示》,很快得到中央的批准。

“亚运会外交”邀韩参与

1983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提交申请书,拟申办1990年第11届亚运会。根据亚奥理事会章程,申请方要允诺届时将邀请亚奥理事会所有成员国,不得排斥任何国家。我们根据中央批准的精神,满足了亚奥理事会的要求,表示若申办成功,将邀请包括韩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国来北京参加第11届亚运会。根据亚奥理事会要求,申请书还附有外交部长的信函,申明了中国的立场。这是我国在国际多边活动中调整对韩国的做法迈出的第一步。

突破后,我们根据同样的原则,先后派出大型体育代表团前往韩国汉城(2005年更名为首尔),参加了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韩之间单项国际体育比赛交流也日益频繁。

到1988年,我们又做出进一步调整,把此前与韩国通过香港转口的贸易,转变成与韩国直接进行的民间贸易,为中韩贸易发展打开了大门。1990年通过谈判与韩国大韩贸易振兴公社达成协议,中国国际商会在汉城设立了民间贸易办事处,对方在北京也设立了民间贸易办事处。到1991年,中韩贸易额发展到近60亿美元。这就为中韩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做了准备。

青瓦台送钱其琛“金钥匙”

1991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汉城召开,成员国外长率团参加。我国在会前已提出申请加入该组织,钱其琛外长率团赴韩国与会。当时中韩尚未建交,韩国与台湾仍保持着“外交关系”,因此钱其琛去韩国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本来与会目的已经达到,但意外的是,卢泰愚总统要单独会见钱其琛外长。客随主便,不好拒绝。

会见时,卢泰愚表达对钱其琛访问韩国的欢迎,接着单刀直入,表示希望与中国进一步改善关系,并希望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对这个敏感问题,钱其琛不好直接作答,只称会“水到渠成”。尽管韩国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这次会见没有通知台湾方面。会面消息见报后引起轰动。会面当晚,青瓦台还派高官到钱其琛下榻酒店,转达卢泰愚希望韩中两国早日建交的愿望,还送给钱其琛一把金钥匙,意即用它开启中韩建交的大门。

卢泰愚会见钱其琛,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其实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筹备过程中,韩国作为会议主席国,其高官不辞辛苦,穿梭访问了各成员,协调对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立场,直到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即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台湾和香港作为地方经济体加入。在此过程中,韩国已充分表示出对中国的友好和真诚。由此看来,卢泰愚与钱其琛的会面也不完全是意外。

记得是1992年春天,钱其琛找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听取了我们对半岛形势的汇报,并分析了国际和半岛形势,表示与韩国建交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可以寻机向前推进。

高度机密的建交谈判

1992年4月,韩国外长李相玉来北京参加亚太经社理事会第48届年会,钱其琛外长会见了他。除会务工作外,双方还商定,分别组成大使级代表团,就进一步改善中韩关系问题交换意见。实际上这就是中韩建交谈判的开始。

当年5月中旬和6月上旬,中韩双方大使级代表团在北京秘密进行了第一和第二轮谈判。中方代表是曾驻埃塞俄比亚和斯里兰卡大使张瑞杰,韩方代表是曾驻缅甸大使权丙铉。谈判秘密、低调进行,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东南角比较隐蔽的14楼。中方在谈判中阐明愿进一步与韩国发展关系的立场,要求韩方根据中方“断交、废约、撤馆”的原则,处理好台湾问题。韩国一度希望在台湾建立具有官方性质的“民间办事处”,但经双方舌战,韩方放弃了这个要求。第三轮谈判6月底在汉城举行,韩方安排在远离市区的华克山庄酒店内一座独立的别墅中。在这轮谈判中,韩方仍想向我施压,但看到中方毫无退让之意,最后接受了我方的建交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至此,谈判初步取得成功,在汉城草签了建交公报。这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谈判时间快了不少。

中韩建交谈判过程中还有一个花絮,据说当时韩国知晓此事的只有总统、外长等几个人,属于高度保密事件。参加谈判的人员,都借故“家乡有病人”等,离开现职工作,甚至连家人也必须隐瞒真实原由。为了保密,韩国代表来北京都选择夜间航班,而且还是分开走。可见为与中国建交,韩国颇费了一番苦心。

就当时韩国社会而言,反对与中国建交的势力不在少数,他们声称对台湾不能“背信弃义”。但卢泰愚总统目光长远,力排众议,做出与中国建交的决断。

钱其琛的平壤之行

中韩建交大局已定,但如何向朝鲜通报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就中朝关系而言,这个问题十分敏感。不过,我们考虑两国友好关系,从开始调整对韩国的做法起,每前进一步,都向朝鲜方面通报,当然不是征求意见。现在与韩国建交在即,着眼中朝关系大局,理应事先向朝鲜方面通报。

通报采取何种形式,是当时颇费考虑的问题。中央最后决定,为郑重起见,派钱其琛外长前往平壤,面见金日成主席,转达江泽民总书记的口信和中央的决定。

7月15日,钱其琛外长受命乘专机前往平壤,飞行中大家多有担心,不知朝鲜方面会作何反应,但钱其琛一直在阅读文件,镇静自若。到达平壤,朝方金永南副总理兼外长来到机场迎接,之后转乘朝方准备的直升机,前往金日成外地休养地延丰湖。金日成于当日上午会见钱其琛,听取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即将与韩国建交的口信,之后沉思片刻表示,中国既已决定就可以办了,朝鲜仍然走自己的道路。说罢起身送客。

在中朝关系中,外长级的客人访问朝鲜,金日成要设午宴招待,但这天改由金永南陪同钱其琛共进午餐。餐后,钱其琛乘直升机返回平壤并于当天乘专机返回北京。不过,金日成毕竟是老一代领导人,他对中韩建交的表态,顾全了中朝关系的大局,也可以说中方得到朝方某种程度的谅解。

穿中山装递交国书

1992年8月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外长钱其琛和韩国外长李相玉,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中韩建交公报上签字,中韩两国自此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央电视台对这场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中韩建交在当时震惊了世界。

8月27日,也就是中韩建交后三天,中国驻韩国使馆升起五星红旗,正式开馆。我于9月12日受命出使韩国,当时两国刚刚建交,尚未开辟班机航线,去汉城只能绕道香港或东京。我选择了香港这条路线。刚下飞机,我就被休息室内的记者们团团围住,有的忙着拍照,有的迫不及待地提问。次日,几乎各报均登载了我到达的消息和有关内容。

9月15日我向卢泰愚总统递交了国书,开始履行公务。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递交国书的服装问题。按韩方礼宾规定,大使及陪同的外交官应穿燕尾服,以示庄重。可我们没有,也来不及做,更主要的是当时中国外交官还不兴穿。韩方答应给我们借,我们觉得不合适,也没有同意。最后决定穿民族服装中山装,我是带着深色中山装去汉城的。

在中韩建交一个月后,我陪同卢泰愚访问了中国,这也是几十年来韩国总统第一次访华。访华结束后,我匆忙赶回汉城准备新中国在汉城的首次国庆招待会。因为当时使馆尚无馆舍,我的临时官邸又很狭小,都不适合举行招待会,只有到饭店去举办。汉城的几家五星级饭店知道我们要举办国庆招待会,纷纷表示愿意承接,最终我们选定乐天饭店二楼大宴会厅为国庆招待会的会场。

当日,饭店大门口挂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3周年招待会”中韩文巨型横幅,十分醒目。走上二楼,通向宴会厅的长廊铺上了红地毯,两侧摆放着韩国各界名人和经济、社会团体送来的几十个花环、花篮和盆树。宴会大厅正中放置着巨型天安门冰雕,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国庆招待会横幅,两侧竖立着中韩两国国旗。看得出饭店为这次招待会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天宾客来得十分踊跃。按韩方惯例,各馆国庆招待会,韩国外务部只指定一位长官代表政府参加,而这天韩方财务部长官李龙万、商工部长官李凤瑞、科技部长官金镇铉、法务部长官金淇春和外务部次官卢昌熹等悉数出席,各国使节夫妇也大多出席,约有300多人。

我担任驻韩国大使6年,举行了6次国庆招待会,除韩方有不成文的规定,总理、外长不出席此类活动外,国会议长、副总理、政府长官、政党党首都出席过多次。1997年国庆招待会我们改在馆内举行,这次国庆招待会是我在汉城举行的最后一次,也是令人难忘的一次。

中韩建交转眼已过去26年,这期间两国关系持续发展,虽曾有过一些障碍,但经过沟通,最终都取得一致看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各领域交流合作热络,贸易额已突破2800亿美元,正向3000亿美元进军。两国在实现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与无核化过程中,也有较好的沟通和合作。这样迅速的双边关系发展,坦率说是我们当年未曾预料到的。

回望中韩建交,曾亲自参与,甚为难忘。特别是面对曾不承认、不来往的韩国,着眼实际,化敌为友,更令我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为前中国驻韩国大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咨询委员,文章转自参考消息)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