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叶海林:抗疫需要同情心,也需要同理心
发表时间:2020-04-23 18:07 来源:国际网
国家有义务在海外公民处于危险时伸出援手。不过,需要看到,这种义务同样也包含着避免海外公民陷入更大危险的道义责任。而且对海外同胞处境的同情心是需要肯定的,但同情心无法自动战胜病毒,还需要理解实际情况的同理心。

近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接受采访时关于部分中国人通过某种途径“闯关”回到国内的言论,引发部分自媒体的质疑和批评。

不赞同张大使意见的观点认为,国家有义务在海外公民处于危险时将他们接回祖国,至少不能试图拦阻他们回国。这种说法看上去义正词严,但仔细斟酌便不难发现,这是种不切实际的主张。

是的,国家有义务在海外公民处于危险时伸出援手。不过,需要看到,这种义务同样也包含着避免海外公民陷入更大危险的道义责任,至少应该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海外公民发出安全警示的责任,这一点无人能够否认中国驻外使领馆和我们外交部门几个月以来的辛苦工作。二是为海外公民提供安全保障的责任,这一点也可以从海外游子晒出的各种“健康包”得到佐证。三是为海外公民提供领事保护和协助的责任,这一点人们可以从违反俄罗斯隔离政策遭到起诉的几十名中国公民的后续进展情况得到体会。四是形势严峻时组织撤侨的义务。疫情期间,国家已经通过多种方式撤回或者协助撤回了相当数量的海外侨民。

当然,对于这种批评,人们应该肯定其关心海外同胞的同情心。但这种同情心不能取代更加需要的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通俗地说,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换位思考能力。起码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一是海外公民回国是为了寻求安全,大规模动员海外民众从各自躲避疫情的隔离场所返回国内,即使在技术上和财政上能够实现,效果上是不是好过与当地政府配合组织侨民就地隔离?

二是俄罗斯是世界上医疗水平较高、医疗设施普及度较好的国家,如果中国公民在俄罗斯不安全,那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公民是不是更不安全,他们是不是应该更优先撤回国内?

三是撤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心准备,特别是国内防输入的准备工作,且不说绥芬河七万人口小镇的处置能力,即便是北京上海,在准备工作就绪前,有可能承接大规模海外撤侨之后的检验、隔离和治疗工作吗?这种程度的防疫压力,在此轮疫情当中,还没有任何国家承受过。关闭绥芬河口岸客运通道和阻止中国海外公民回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四是海外侨民有回家的权利,但同样有遵守当地法律的义务。除非当地局势失控,否则遵守当地法律的义务是不会因为不可抗力而自动终止的。具体到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政府、莫斯科市政当局和滨海边疆区应对疫情的措施,是包括中国旅俄公民在内的俄罗斯国土生活的自然人所应该遵守的。滨海边疆区此前已经要求前往远东旅行要慎重,并且竭尽所能地安排抵达远东的中国公民隔离14天。俄罗斯的举措客观上为中国加强边境省份防疫能力争取了时间,这一点和俄罗斯政府与民众在中国疫情防治斗争中向我们提供的其他援助一样值得我们感谢。

最后值得补充的一点,国家和国民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保护国民的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利益,这一主张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一主张是无法推导出在具体的抗疫过程中,国家把外交战略需求置于国民安全之前的结论的。换句话说,维护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劝阻少数中国公民勿冒险回国并不矛盾。首先,疫情当前,面对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甚嚣尘上的“中国责任论”,来自俄罗斯的坚定支持对于中国来说,已经证明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价值。这显然既符合中国的对外战略,也符合中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包括旅居海外的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利益。其次,旅居俄罗斯的中国公民尽量就地隔离躲避疫情,既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中俄战略协作关系,使两国政府能够更加聚焦于合作抗疫的需要。

呼吁同理心,就是呼吁民众在危难之际保持理性,用科学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态度对待疫情期间的各种问题。对海外同胞处境的同情心是需要肯定的,但同情心无法自动战胜病毒,还需要理解实际情况的同理心。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