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美国大选后无论谁执政,由于全球化基本动力没消失,所以全球化不会止步,美国也躲不过全球化的趋势。因此,我们的企业要继续发展,仍然要有全球化思维,仍然要想着如何在世界市场中发展自己,仍然需要想着在全球配置资源。同时,面对美国的一些政客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只有让自己更强大,当他认识到无法遏制的时候,他就会来谈合作。 |
近日,美国大选进入尾声。然而,各种不确定性仍存在,其重大影响还没全面显现。 此次美国大选结果将对中美两国经济和两国关系带来哪些影响?就此,新京智库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进行了采访。 樊纲,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两次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曾被评为“世界100位思想家”之一。 樊纲认为,此次美国大选后无论谁执政,全球化本身不可逆转,美国也躲不过全球化的趋势。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那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全球化基本动力没消失,全球化不会止步 新京智库:近年,在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政策等影响下,出现了反全球化的迹象。这次大选后,全球化进程是否会出现变化? 樊纲:过去几年,特朗普采取了一系列孤立主义和反全球化措施。从现在的情况看,如果拜登最终执政,他多少会扭转特朗普的这种做法,回到一些全球议题上来,回到多边主义议程和多边机构上来。比如说,他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协议,甚至还可能重回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这是有可能的。 从长远来看,美国也躲不过全球化的趋势,而且全球化本身不可逆转,全球化进程仍然会继续。特朗普那么闹,纯粹是为了他的政治目的,为了他所谓的支持者基本盘,因此他做了一系列极端的事。但是仔细看一看,即使在特朗普当政时期,全球化并没有停止,仍然在进行。 最初全球化的推动者是谁?就是美国和欧洲的那些大公司。起初,也就是上世纪50、60年代,“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政客们要帮助这些美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向全世界投资、配置资源。当时,美国的工人没有感受到什么影响,所以也不反对。最近这些年,因为全球化导致了一些美国产业的流失,美国一些政客就利用工人的失落感来谋求自己的政治目的。 但即便如此,全球的跨国公司和美国的这些大公司,是否停止了在全球布局?没有。跨国公司的CEO们,也就是当初推动全球化的这些人,现在仍然是在思考着,到全球哪儿去投资,哪儿的盈利最高,他们还是在想在全球配置资源。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全球化的最初动力、基本动力没有消失,尽管现在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可能有一些反全球化的势力,但是从全世界来看,支持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比当年多多了、大多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初,很多发展中国家是对全球化有疑虑的,认为跨国公司是来剥削自己,搞新殖民主义,所以不是很支持。但经过几十年发展,人们看到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全球化中受益,特别是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看到了可从全球化获得发展机遇。所以,现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在支持全球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球化不可逆转,多边主义也是不可逆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多边的世界中,某些消极因素可能猖獗一时,但长远来讲,它们无法改变历史发展趋势。 因此,我们的企业要继续发展,仍然要有全球化思维,仍然要想着如何在世界市场中发展自己,仍然需要想着在全球配置资源。 用更加开放的市场,应对遏制中国的企图 新京智库:如果拜登上台,中国的发展环境是否会有较大改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可能的变化? 樊纲:对我国而言,需要继续加大开放力度,更加为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此次大选,特朗普的竞选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拜登的竞选口号是“让美国再次领导”。领导谁?领导他们的“盟友”。美国两党虽然分歧很多,但在遏制中国的问题上高度一致,所以拜登当选,他也会想方设法遏制中国,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他可能更多地拉着盟国盟友,共同来遏制中国。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改变不了对方,只能改变自己,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其中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我们要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与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企业,建立起命运共同体,更多地参加多边合作,更好地开放我们的市场,欢迎各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使他们与我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我们正在与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经贸往来。最近,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迹象。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值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当然,下半年,这个数值也许会被美国赶超。特朗普虽然说要跟中国脱钩,但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的商品需求猛增,因为美国的复产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中国跟欧洲的经贸往来也变得更加密切。最近有消息,中欧班列今年开行已超1万列,再次创纪录,而且运输量比过去要大得多。所以,中国和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在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刚刚闭幕的第三届进博会,彰显了我们加大开放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我们要抓紧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成员国都是与中国经济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的伙伴国家,有助于形成区域经济的更紧密关系。要更积极地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此外,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也有助于中国发展多边主义,和世界上更多的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 这次美国不管谁当选,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 新京智库:如果遏制不能避免,未来我国经济有哪些发展重点需要注意? 樊纲:最近,国际上已经开始有了一些理性的声音。有的是美国人自己写的,有的是其他国家人写的,他们告诉美国,你无法遏制中国的发展,你不仅遏制不了中国的发展,你采取一些遏制措施,结果自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近期看,美国的一些政客遏制中国的发展,说是要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这期间,他们可能还会闹出各种事,但中国如果继续高增长或是正常的增长,坚持发展5年、10年、15年、20年,当他们认清无法遏制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发展达到越来越高水平的时候,他们大概会来跟我国谈合作了。以前他认为你是弱小的,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现在他发现我们已经有力量了,他就要来遏制,但是我们更强大,当他认识到无法遏制的时候,他就会来谈合作。大家需要共同在世界上合作。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继续加大改革,要打通内循环、外循环,消除各种梗阻。我们还要更多地自主创新,以前我们更多是模仿学习,现在我们很多产业已经到了或接近前沿,到了能够自主创新的阶段。 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对我国的断供和打压,也迫使我国进行更多的自主创新。断供,使得我们的国际大循环受到影响。那么我们更多依靠自主创新,依靠国内循环,然后更好地利用我国的超大市场,把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拉动供给,创造需求,使我国经济进入更好的良性循环。这方面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确实,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面临百年大变局,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变了,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成长起来了,对他们产生了竞争,于是来了各种遏制和挑战。要真正打破这种遏制,还得靠我们自己的发展,靠我们努力。 一些企业会离开,但有更多的企业来中国 新京智库:近来,一些海外政客和媒体称外资企业将大规模从中国撤离,外部资本将加速与中国脱钩。您对此怎么看?中美贸易摩擦,外资企业会不会大规模撤离中国? 樊纲:第一,有些企业早晚都会走。因为在我国的成本、条件变了,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都变了。那么,有些低端产业不得不走。 第二,特朗普跟中国打贸易战,增加了关税,那么一些在中国生产、做美国生意的企业就处于不利地位了,可能就要回到美国或其他国家生产,以避免高额关税。只要美国关税政策不改,大概还会有一批这样的企业要走。 第三,此次疫情中,暴露出供应链过于集中在某一国家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扭转这种局面,有其合理性。供应链不能太集中,需要一定的分散化。某种意义上,这种分散具有合理性。 因此,会有一些企业考虑到其他国家布局的问题。但是,如果把厂子搬走,撤出中国,这也是很难的事,因为沉淀成本太高了。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些企业在扩大生产能力的时候,可能不在中国建新厂,而是适当分散,分散到东南亚,甚至分散到其他一些区域当中。 这很正常,其实,中国自己的产业也要适度分散化,不能把供应源都放在美国,而是要考虑多元化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这是对过去一阶段全球化的一种矫正。这仍然是全球化,但通过对过去一些问题的矫正,适当多元化、分散化,能使得全球化更加稳定,使得供应链的循环更加畅通。 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平和的心理来看待这事,同时,也要注意到,有更多的企业可能会到中国。中国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每年有大批新毕业的工程师,这些人力资源都是研发中心所迫切需要的。同时,我们的营商环境在逐步改善,这是欧美企业承认的。再加上我们的巨大市场,能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到中国。有一些走,有一些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循环,是非常正常的资源配置。不用大惊小怪。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文章转自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