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中国人看世界 > 正文
王鹏:五常核声明背后的大国博弈
发表时间:2022-01-13 20:07 来源:国际网
任何共同声明,本质上都是行为体博弈妥协的结果,他们在捍卫本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向其他博弈方做一定让步。具体到五常核声明,它可视为中美俄三方博弈的产物,综合考量各方所处位势与战略诉求,本文试作如下解读:第一,中俄以该声明对美近年来破坏全球核不扩散规范的错误行径进行反制。第二,美俄可通过该声明对冲由俄乌军事对峙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第三,美国试图以此限制中国核力量发展。第四,这体现了中国长期推进、实践的核理念;同时告诉美国中国无意同其开展核竞赛。

北京时间2022年1月3日,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对此,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欢迎《联合声明》,称“这符合他为此目的进行对话与合作的长期呼吁,并且他期待进一步了解未来举措的细节”。法新社等媒体则称“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发表这样的联合声明非常罕见”。

当然,更深一层去看,任何协议或共同声明的达成,本质上都是行为体博弈妥协的结果,即参与各方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他们在捍卫本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向其他博弈方做一定让步。

具体到五常核声明一事,主要的玩家、施动者是美、俄、中。英、法此次属于陪练,但也“与有荣焉”。毕竟,无论是对于“脱欧”后面对低迷的经济和反复的疫情而自顾不暇的英国,还是刚刚在AUKUS一事上被“好兄弟”背后“捅刀”、“抢单”的法国,能够在这一份“罕见共识”的声明中“(被)同框”,本身也是一件能够刷足超级大国存在感的好事儿,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将核声明视为中美俄三方博弈的产物,综合考量各方所处位势与战略诉求,则本文可试作如下解读:

第一,中俄以该声明对美国近年来持续扩张核武库、谋求恢复核试验,以及用AUKUS变相突破、破坏全球核不扩散规范的错误行径进行反制和纠偏。

考虑到美国长期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双重标准的现实,该联合声明对未来美国的实际核行为能产生多大有效约束力尚有待观察。尽管如此,至少在国际舆论形塑层面,中俄已经得分。

第二,美俄可以通过该声明在大国协调层面对冲由俄乌军事对峙所造成的不确定性。

当前,乌东局势急转直下,正处于热战的边缘。美国尽管希望通过搅动乌东局势来离间俄欧关系、破坏“箭在弦上”的俄德北溪二号管线项目,但也不希望事态无限制恶化、升级,从而导致美国在东欧的防线出现重大、不可控的变局甚至逆转。因为这种情况将迫使美国深度介入东欧事态,从而破坏美国全球收缩、聚焦“印太”、防堵中国的总体战略布局。

第三,美国试图以此限制中国核力量的发展。

俄罗斯受其自身经济结构的制约,以及2014年以来国际制裁、全球油价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实力、总体国力、未来潜力的上限都是可预测的。因此美国虽然在东欧地区安全层面警惕俄罗斯,但并不担心俄罗斯会大力发展核武,从而在全球核战略层面威胁美国。

与之相反,美国近年来尤其担忧中国总体国力、军事实力、尤其是核实力的增长,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能够使中国可持续地升级核武库和战略威慑力量。因此,美国极力主张将中国纳入美俄核裁军的框架,从而遏止中国在核武领域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研判“中国以非和平手段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可能性的正在急剧上升。因此,从中美两国相互核威慑的角度来理解:中方需要必要的核实力以吓阻美国对台海局势的干预,尤其是以军事手段介入台海事务,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而美方则需要以必要的核实力吓阻中国武力实现国家统一的行动。这种特定的相互威慑战略结构很好地解释了美国为何近年来极度关注中国核技术、核武库以及载具的发展。从美国部分保守派媒体、智库的评价看,他们认为该联合声明有助于在规范层面限制或减缓中国核实力增加的趋势;这也是一个侧面印证。

第四,从中国角度看,正如傅聪所指出的:“这份声明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在其中,中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甚至是领导作用。”这是因为:

首先,五常核声明多处体现了中国长期推进、实践的核理念。

中国历来倡导的“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等理念、“不互相瞄准”等行为规范都在五常核声明中得以体现;中国在全球核裁军、核安全领域所发挥的正面引领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此外,在联合声明磋商过程中,中方还推动写入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等重要内容,为五国达成一份内容积极、有分量的声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会原定于下周在纽约举行,但受疫情的影响而被推迟。可以预见,此次五常联合声明所体现的精神、宏旨将有利于推动条约的审议朝着有利于全球核裁军事业的方向发展。

其次,中国无意同美国开展(核)军备竞赛。

中国政府历来所奉行的核战略、核学说都指向“最低限度威慑”,即中国所拥有的核武器不超过吓阻对手攻击所必需的数量。

美国对华核战略存在内在的矛盾。一方面,美国不希望中国核实力提升,从而对自身的核优势、核霸权构成挑战。但另一方面,又有部分鹰派政客、智库主张对华打“新冷战”,试图将中国引入前苏联和美国打军备竞赛消耗战的陷阱,并最终诱使中国透支国力而走向衰败。

显然,前者那种担忧是不必要的,而后者的图谋更无法得逞。这是因为,中国不仅充分汲取了美苏冷战的历史经验与惨痛教训,而且中国独特的体制优势、制度优势还确保了中国决策者在制定国家安全政策时不被资本俘获,也不被(军工)利益集团所绑架,从而规避了美国自身早已深陷多年而不能自拔的“军工复合体陷阱”。

美国拜登政府认定美中关系的本质为“战略竞争”,由此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并以此作为对内对外的合法性理由不断升级本国核武库。202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3票对70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高达768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比拜登此前提交的国防预算还额外增加了250亿美元,其中有278亿美元将用于核武器项目。美国国会在医保、福利等民生支出上历来“抠门”,却在国防预算上无比“大方”,不仅照单全收,还又额外增加金额。这充分表明军工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战略与财政的高度捆绑和深刻影响。由此观之,美国对华打(核)军备竞赛牌有可能导致一种非预期结果,即美国尚未将中国带进苏联帝国的“沟”里,自己反而先“翻车”了——军工利益集团以牺牲美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潜能为代价谋取私利。

再次,中国在核军备领域的“非对称竞争”模式能以可控的成本、风险提升自身核能力,且与五常共同核声明精神并行不悖。

所谓“非对称竞争”模式,简单讲就是毛泽东曾倡导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具体落实在核军备领域,就是中国不学苏联对美搞对称性军备竞赛,不急于扩充核武库的“量”,而重点放在提“质”,即提升核弹头的威力,或提升导弹等载具的突防性能与生存力,从而在不增加核弹头数量的前提下,提升有效威慑能力。这种核武强军路径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不用因打造、维护庞大核武库而徒增军费、增加财政负担,而且也不容易引起周边邻国的惊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文章转自“FT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