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中国人看世界 > 正文
李振杰:世界粮食安全大会:化解脆弱性是当务之急
发表时间:2022-11-09 17:56 来源:国际网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化解多维脆弱还需多维方案。更重要的是,粮食安全是事关全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粮食危机面前更显脆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发展中国家或遭遇巨大饥饿威胁的国家才需要付诸行动。世界大国以及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国家理应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国际组织也应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落下任何一个国家。

在全球性粮食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9月28日至29日,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与埃及国际合作部在开罗联合举办了首届世界粮食安全大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助理执行主任兼首席财务官朱尼亚、粮食署中东北非地区主任弗莱舍、联合国驻埃及办事处驻地协调员帕诺娃等国际组织官员出席了大会。据《金字塔报》网站报道,本次大会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世界粮食安全影响的全球努力的一部分,也是埃及作为主办国为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所做的准备工作。

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多重挑战

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两大议题紧密结合,反映出全球粮食安全紧张形势的复杂特性,凸显了气候恶化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这一国际认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已影响到几乎全球每个地区,而今年极端天气的程度之强、频次之高更是十分罕见。

今夏,欧洲多地遭遇罕见高温,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农业大国发生严重旱灾,欧盟委员会预计,今年欧洲主要谷类作物的产量都将低于去年水平;北美同样出现严重旱情,美国农业联合会9月初表示,干旱将导致全美农作物产量比去年下降1/3。

一些自然环境本就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中低收入国家更难经受极端天气事件的考验。跨越索马里、吉布提、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四国的“非洲之角”地区连续四个雨季降水不足,导致近2000万人口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巴基斯坦遭遇30年来规模最大的洪灾,全国超过80万公顷农田被淹没,80多万头牲畜死亡,成千上万人面临饥饿威胁;南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小岛屿国家已步步接近生死存亡的边缘。

大会主办国埃及大部分地区属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耕地面积本就十分有限,随着全球暖化加剧,海平面上升和土壤盐渍化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萎缩。据一项研究显示,到2050年,埃及可能会损失高达15%的农业用地,埃及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气候变化只是引发粮食危机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本轮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的催化剂。在夏季极端天气多发期开始之前,乌克兰危机的升级已撕裂了原有的国际粮食贸易体系,而新冠疫情对全球粮食问题造成的冲击还远未散去,历史性高通胀正在逐渐压垮多国央行和消费者的信心,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不得不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局面。

化解多维脆弱还需多维方案

当前的粮食危机由于各国粮食系统相互关联这一特性正在加速传播。从世界整体层面来看,现有粮食供应链、粮食贸易及粮食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已经暴露无遗。而从受粮食危机打击更严重的中低收入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脆弱性更是体现在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等多个方面。

本届世界粮食安全大会将埃及作为探讨案例,实则是为广大中低收入国家探求出路。与会者认为,根据这类国家普遍存在的发展短板,应重点关注三大主题:一是发展农业技术,包括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改进粮食获取手段,改善小农经济,增强农业生产应对各种不利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增强农村地区复原力;二是强化社会保护体系,包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拓宽农业农村融资渠道,为基层农业单位赋予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农业资源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农产品电商市场以及推进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

但是,正如部分观察家所言,这些倡议多少有些远水不解近渴。

以埃及为例,过度城市化和不断加重的环境污染正在分割和蚕食宝贵的可用耕地,耕地碎片化不仅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除了经济较为发达的尼罗河三角洲都会区以外,埃及许多地区的农民还在依靠人工和畜力耕作,更无力抵御任何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他中低收入国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则面临着更加窘迫的局面。

因此,广大中低收入国家或许更应该将保护现有耕地和水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弥补制度漏洞、避免外资撤离、鼓励绿色投融资、争取国际援助作为当前局势下拱卫粮食安全的先行任务。

团结协作是摆脱困境的惟一通路

粮食安全是事关全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粮食危机面前更显脆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发展中国家或遭遇巨大饥饿威胁的国家才需要付诸行动。世界大国以及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国家理应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国际组织也应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落下任何一个国家。

本届世界粮食安全大会的口号“发展伙伴关系和新技术以增强粮食安全”诠释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多方呼吁为国际社会走出危机阴影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大会精神则为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各发展中国家在南南合作的现有框架内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减轻脆弱群体的压力。在此方面,中国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形象,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显然,这种协作精神鼓舞了更多国家,埃及国际合作部部长阿尔玛莎特在会上表示,埃及将通过卢克索创新中心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一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此前埃及外长舒克里也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宣布埃及将面向非洲大陆建立一个粮食储存和配送中心,为缓解全球粮食危机作出贡献。

第二,发达国家应主动缩小南北分化,避免脆弱群体的境况进一步恶化。全球性危机不断加深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世界贫富分化加剧,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今年粮食危机发生以来,有大量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陷入饥饿和贫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四大粮商巨头却因高粮价赚得盆满钵满。这种对立是危险的,在粮食问题前,世界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特殊时期,各国应协力加强而非削弱多边主义。

第三,国际社会需携手打破粮食贸易壁垒,为脆弱群体留下“希望通道”。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最重要的两大小麦出口国,而受当前粮食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正是那些高度依赖俄乌小麦的国家。战火导致出口通道关闭、西方对俄制裁扰乱贸易体系是这些国家难以得到粮食补充的主要原因。乌克兰危机依然看不到尽头,未来仍充满大量不确定性,国际社会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对粮食自给率极低的国家来说,恢复稳定可靠的粮食进口渠道才是化解危机的关键。

(作者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经贸产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