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中国人看世界 > 正文
赵隆:莫让俄乌冲突“谈判窗口”流于形式
发表时间:2022-11-30 16:52 来源:国际网
国际社会对俄乌恢复谈判呼声高涨表明,面对冲突的长期化、扩大化和复杂化,世界对其外溢影响的耐受度已逼近极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谈判往往是解决军事冲突必不可少的环节。鼓励当事方展示谈判意愿并最终走到谈判桌前,是世界各国肩负的共同责任,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但须注意的是要避免形式主义,摒弃政治操弄,因为隔岸观火、火上浇油等错误心态,只会导致“谈判窗口”流于形式。

在俄乌冲突持续9个多月之际,国际社会有关俄乌双方恢复谈判的呼吁不断增多。之前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正施压乌克兰,要求它对与俄罗斯和谈持开放态度。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俄乌必须重返谈判桌的时刻将会到来。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将继续与俄总统普京对话,寻找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指出,俄乌之间重新建立对话非常重要。在笔者看来,关于恢复谈判呼声高涨表明,面对俄乌冲突的长期化、扩大化和复杂化,世界对其外溢影响的耐受度已逼近极限。

在发展层面,无差别化的“危机痛感”持续蔓延。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能源、粮食、金融等领域造成巨大冲击,当事方的“制裁—反制裁”斗争对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干扰,全球发展合作的大环境更趋复杂。国际能源署认为,世界正处于“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优先确保能源安全还是坚守气候承诺推进绿色转型,成为不少国家的两难选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和化肥价格暴涨,造成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粮食危机,3.45亿人的生命和生计面临危险,48个低收入国家成为最脆弱的受害方。而在能源和粮食危机的传导下,发达经济体也未能幸免。10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到再创历史新高的10.7%,19个成员国中有11个通胀率达到两位数,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1.9%。在愈演愈烈的危机中无人能够幸免的痛感,导致各国期待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进程能够尽快重启。

在安全层面,对冲突“螺旋升级”的恐慌不断上升。波兰边境地区的导弹爆炸疑云,不但刺激着冲突当事方的紧张神经,也造成外界担忧因擦枪走火事件触发北约集体防御的“第五条款”,导致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避战”红线被打破。“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的悬案和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恐怖袭击”,不仅引发当事方相互指责的舆论战和报复心理,也使各国对于“战场范围不会超出乌克兰”的判断产生怀疑。

在政治层面,有关“制裁疲劳”的内部困扰加剧。随着俄乌冲突进入战略僵持阶段,美欧之间“挺乌惩俄”的宏观共识难以掩盖其内部本国优先和对外协同的矛盾。美国共和党执掌众议院后,多名议员第一时间提交法案,要求拜登政府对援助乌克兰所拨资金进行严格审计。随着欧洲情绪化色彩退却和政策内顾化倾向上升,应对民生困境和对俄制裁的反噬效应成为政治博弈焦点,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等“国家利益至上派”的掌权,客观上加剧了欧洲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决策赤字”。各国民众和社会对于这场“无休止冲突”的悲观情绪,成为劝和促谈的重要动力源。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谈判往往是解决军事冲突必不可少的环节。鼓励当事方展示谈判意愿并最终走到谈判桌前,是世界各国肩负的共同责任,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首先要创造客观条件,营造适当氛围。谈判是相互妥协的艺术。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通过均势、补偿等原则实现各方利益妥协,基于此建立的维也纳体系随之为欧洲带来“百年和平”。虽然俄乌双方在现阶段都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妥协,但仍可尝试通过扩大换俘规模、减少平民伤亡、控制打击烈度和范围等措施,展示出有意恢复谈判的态度。与此同时,其他利益攸关方也需基于实际情况,有效发挥斡旋和调停作用,为冲突当事方在任何层级、通过任何形式的对话创造契机、搭建平台。在推动俄乌双方重启谈判之际,还需探索恢复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有关欧洲安全框架的对话,争取在俄美关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核查工作的磋商中取得实质性进展,讨论针对敏感设施划设“核安全保障区”的可能性,以此增强国际社会对于维持全球安全和战略稳定的信心。

其次要坚定和平信念,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酿成今日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因素错综复杂,双方对于领土主权归属的分歧仍难以调和,冲突造成的伤亡悲剧也可能加剧民族间的对立甚至仇恨,恢复谈判的巨大阻力显而易见。但是各国仍需坚定“谈出结果、谈出和平”的信念,鼓励当事方通过“小步慢走”的方式,将恢复接触、定期沟通、临时停火、局部止战与签署和平协议等进程分阶段处理,通过建立工作组明确谈判底线并调试妥协空间。各方还可在“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成功基础上,探索在联合国或其他关键第三方斡旋下,采取针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共同行动,为局势走向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

最后要避免形式主义,摒弃政治操弄。从目前看,虽然促使俄乌尽快恢复和谈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声音,但部分国家的政治目的并非真诚鼓励乌克兰回到谈判桌前,而是希望通过其展示谈判姿态来缓解世界范围内对冲突的疲劳感,背地里仍寄希望于利用冲突的持久化来消耗对手,利用乌克兰危机的负面外溢效应来谋取利益。部分政客甚至将此作为积累政治资本的特殊途径,导致当事方对于实质性恢复谈判的意愿不足,对于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危机的信心缺失。从长远看,冲突长期化、扩大化、复杂化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而隔岸观火、火上浇油等错误心态,只会导致所谓的“谈判窗口”流于形式。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