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中国人看世界 > 正文
游滔:西非为何军事政变频发
发表时间:2022-12-14 18:19 来源:国际网
在非洲政治发展中,军人政变和军人政权是相当突出的现象。一些非洲国家的军人在海外服役或受过教育,他们回国后在政治上变得敏锐起来,往往因不堪压迫或当局腐朽而领导起义,遂成为领导政变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军事政变背后有域外大国的支持。然而,军人上台执政后,由于社会传统意识的根深蒂固、制约机制弱,最终往往导致以暴制暴。

9月30日,布基纳法索的一些军人通过国家电视台宣布,推翻九个月前同样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领导人达米巴并解除其职务,同时关闭全国边境、暂停宪法。这是这个西非小国在一年内经历的第二次军事政变。自1960年独立以来,布基纳法索已经经历过八次军事政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此后直到本世纪初,非洲国家军事政变频发,西非更是“重灾区”。如,尼日利亚、贝宁在这一时期各发生过六次军事政变,加纳发生过五次。另有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20余次规模较大的军事政变,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西非地区。近两年,西非军事政变重新抬头。2020年以来,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各发生两次军事政变,几内亚发生一次,尼日尔、几内亚比绍各发生一次未遂政变。政变给西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和阻碍,造成民众流离失所,恐怖主义等不安定因素滋生。

政党纷争、经济不振和部族矛盾

西非国家政变频仍是各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看,政党纷争、经济不振、部族矛盾是主要因素。

二战结束后,非洲国家逐渐脱离了宗主国控制,走向独立发展道路,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经历了“由民主到集权、再由集权到民主”的历史性转变,政党体制也经历了“马鞍形”的转型过程,即“由多党制转向一党制,再由一党制转向多党制”。非洲第一次多党制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刚刚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宗主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政权建设,实行多党制。

尼日利亚1966年发生的两次军事政变就与政党纷争有很大关系。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独立初期,尼北方人民大会党、公民全国会议党、行动派党三党鼎立,分别代表尼北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利益。起初,尼政局相对稳定,但随后三党由暗斗转为明争,军队也被卷入国内政争。尼独立后上台执政的北方人民大会党为了实现对军队的控制,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于1961年起在尼军队中实行地方配额制。按照这种制度,军队的征兵和招考军官人数在不同地区享有不同的配额。当时规定的配额为北区占50%,西区和东区各占25%。因此,同政治上一样,北方人在军队中也占有优势。由于“北方人民大会党”的巴勒瓦出任尼联邦总理,因而几任国防部长全为北方人,尼军事院校、空军训练中心和军械工厂也大都设在北方。随着尼政治斗争的激化,军队内部也开始明显分化。1966年1月15日,伊博族(尼东南部民族)军官发动政变,成立以伊龙西为首的军政府。同年7月,豪萨族(尼北部民族)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戈翁担任军政府首脑。

经济不振、贫富悬殊以及非洲上层阶级的贪腐问题也是军事政变频发诱因。西非地区油气、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分化极其严重,一些国家身居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2020年布基纳法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833美元,马里为916美元。

尼日利亚曾因经济崩溃诱发军事政变。尼有“黑金之国”之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尼大量出口石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很多生产生活资料依靠进口。1980~1982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危机,油价大跌,尼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不得不靠外债度日,加之其国内遭遇自然灾害,致使农业减产,政府瘫痪,民众怨声载道,军人伺机而动。1983年12月31日,沙加里文官政府在政变中被军人政权取代,布哈里出任政府首脑。但仅过去两年,布哈里军政权在军事政变中被推翻,巴班吉达担任军政府首脑。

非洲社会长期处于社会阶层对立的状态,上层社会奢靡,底层生存艰难。同时,因缺少中产阶级作为中间力量进行调和,上层腐朽常引民众不满,在野党借机煽动大众情绪,军方借正义之名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然而军方上位后,往往也会大肆敛财、重蹈覆辙,诱发新一轮政变,形成恶性循环。

非洲国家部族众多,因部族文化、信仰不同,加之曾被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故而非洲国家独立后部族矛盾尖锐,各族之间冲突时有发生。与此同时,部族政治在有些国家影响较大,势力较大的部族常与国内政治党派相互支持,而部族之间的争斗也进而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的军事政变。在西非一些地区,传统部族势力还与宗教力量相融合,通过信仰或利益煽动部族民众情绪,为政治争斗找借口。

非洲的多起军事政变正是源于部族间的争权夺利。例如尼日利亚1966年的两次军事政变,或多或少均受到部族势力的影响。北方的传统部族势力与南方新兴部族力量割据一方,起初仅为部落之间的竞争,随后愈演愈烈,形成以北方封建统治力量与南方资产阶级相对立的局面。贝宁1960年独立后曾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南北部族矛盾尖锐。再如马里图阿雷格族分裂势力是该国动乱因素之一,曾多次参与军事政变。图阿雷格族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渴望独立,与马里传统势力争斗不断。几内亚作为部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典型代表,政变中更是充满部族争斗影子。马林凯族和苏苏族作为几人口最为众多的两大传统部族,是政权争斗的主要力量。由于政权长期相对集中在两族手中,引发国内其他部族势力不满,这些势力频繁发动军事政变,寻求政权更迭。

殖民统治遗留问题与域外大国的干涉

西非国家军事政变频发还有一些外部原因。首先,西方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给西非国家留下了很多隐患。西非国家现在的边界其实是由殖民者根据一些偶然的因素随意划定的,割裂了长期形成的部族、王国或帝国的属民及其疆域。殖民者这一做法导致西非国家独立后内部的分裂,地区冲突频发,边界和领土争端成为一些军事政变的导火索。

殖民者在被殖民国家采取分而治之等统治行为带来一系列“后遗症”。例如,尼日利亚国内共有大小部族约200多个,这些部族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被迫撕裂或重新整合。尼在英国殖民时期被分为三个大型部落联盟,为豪萨—富拉尼族、约鲁巴族和伊博族,分别分布于尼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三大部族纷争不断。此外,原法属殖民地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原葡萄牙属殖民地几内亚比绍,都曾因为部族斗争而发生过数次军事政变。斗争的源头,皆为西方国家殖民统治时期推行的野蛮政策。

其次,军事政变背后有域外大国的影子。二战后,西非各国逐渐摆脱殖民统治,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但西方国家并未彻底放弃其在非洲的利益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存在。由于殖民历史的原因,法国在西非地区拥有传统影响力。据统计,自1960年至今法国对非洲国家进行过十次以上的军事干涉。2011年4月法国对西非国家科特迪瓦采取了直接军事介入的行动,其特种兵“独角兽”部队将科时任总统巴博生擒,随后将其转交给支持反对派的武装力量。冷战时期,非洲大陆成为美苏全球争霸的前沿,西非也被卷入漩涡。冷战结束后,苏联退出非洲舞台,美国则开始在非洲进行全面扩张,频繁插手非洲国家政治事务。

相比法国,美国在西非是“后起之秀”。2021年9月5日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其背后就有美国的身影。发动此次政变的军人杜姆布亚在担任几特种部队最高指挥官后便立刻得到了美方的青睐和支持,他还曾接受邀请赴美进行“军事训练”。另据媒体披露,以今年1月布基纳法索政变军方领导人达米巴为例,其至少参加过12次美国举办的培训活动,虽然美国非洲司令部称军事政变与美国的军事训练和教育没有关系,但达米巴却并非个例。自2014年以来,他已是第三位接受美国训练后发动政变推翻政府的布基纳法索军官。自2008年以来,受过美国培训的军官在五个西非国家尝试了至少九次政变。另外,俄罗斯、英国、印度等国势力也在不断向西非地区渗透。

造成西非国家军事政变频发的另一个外部因素就是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国际局势变得更为复杂,也给西非诸国迎头一棒。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多国都出现粮食、能源危机,令经济本就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西非地区雪上加霜。疫情带来的种种困境,往往又会直接导致西非国家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加剧了政变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在非洲政治发展中,军人政变和军人政权是相当突出的现象。一些非洲国家的军人在海外服役或受过教育,他们回国后在政治上变得敏锐起来,往往因不堪压迫或当局腐朽而领导起义,遂成为领导政变的主要力量之一。然而,军人上台执政后,由于社会传统意识的根深蒂固、制约机制弱,最终往往导致以暴制暴,前不久发生的布基纳法索政变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作者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副教授,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