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中国人看世界 > 正文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智库建设对比
发表时间:2013-04-25 18:55 来源:国际网
智库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体制的“外脑”,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公共决策链的重要环节,不断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渊源不同,但发达国家在智库建设的数量、质量、发展水平、国际影响等方面都远远胜过发展中国家。

智库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体制的“外脑”,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公共决策链的重要环节,不断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智库起步于20世纪初期,在二战后智库数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态势,一批国际著名智库成长起来,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竞争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智库发展的最新状况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2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全球智库现有6603家,其中以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智库数量最多,约占全球智库的57%。美国智库以1823家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地区智库发展势头强劲,现如今智库数量已经达到1194家,约占全球总量的18%。中国大陆地区入围429家智库,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而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智库规模较小且发展缓慢。在影响力方面,美国是全球智库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全球十大顶尖智库中,美国占有五个席位,尤其是布鲁金斯学会更是连年稳坐“全球第一智库”的宝座。而英国的智库实力紧随美国之后,有查塔姆社、大赦国际、国际战略研究所三家智库进入全球十大智库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库五十强以北美和欧洲智库为主,鲜有亚洲智库的影子,中国大陆地区则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三家智库入围,日本也只有两家智库进入排名。

据估计,当前世界智库中约有2/3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半数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例,美国现有智库中有90.5%是1951年后成立的,1980年以来智库数量翻了一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每年新成立的智库数量大幅减少,智库发展进入内部整合阶段。由于智库之间的激烈竞争,最近几十年来新成立的智库很少有综合性智库,多数智库使用专业化策略定位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围绕某一专业领域,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此外,咨询公司、法律公司和电子传媒等营利性企业纷纷参与智库的竞争中,力图分得一杯羹。

欧洲智库与美国智库独立性的差异

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智库通常有强烈的党派倾向。在全球十大“最优秀的政党智库”里,德国和英国智库坐拥8个席位。在英国,影响力较大的一些智库都是由保守党或工党成立的,以满足参与政治意识形态辩论的需要,但政党与智库之间在组织架构上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德国智库的经费绝大多数来自于联邦政府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或是通过法律规定的财政拨款,或是通过政府研究委托合同的方式支付。在法国,政府主要部门都建立了研究中心,从事本领域的中长期趋势研究,如国防部建立的战略事务委员会和装备总委员会,外交部建立的分析预测中心和法国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法国计划总署建立的前景研究与国际信息中心。而那些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的智库,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发展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如政党型智库。

与欧洲智库相比,美国智库更遵循了一种市场化的运行方式,恪守了思想独立、资金独立和政治独立的行为规范。不同于其他国家政党,美国政党是组织分散、权力分散、稳固的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虽是全国性的两大政党,但没有中央领导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力核心,彼此独立,各自为政,选民可以随便改变立场。这样松散的政党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政党自身没有建立有规模的研究机构,而必须依靠智库发挥作用。这种背景下,美国智库成为历届政府人才与思想的强大后盾。尽管美国很多智库和政党或政府关系密切,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先获得政府的咨询项目,并通过“旋转门”猎取政界高端人才,但多数美国智库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保持中立的政治态度,其研究课题、研究过程和结论均不受政府或党派影响。政府部门需要咨询服务时,一般采用招标方式,委托智库自主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和智库不受任何社会力量和利害关系的左右。

西方智库与东方智库发展差异的文化与体制根源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长期奉行多元和公开辩论的政治文化。受“参与型政治文化”主导的美国公民有着高度的政治意识、鲜明的政治倾向,有积极影响政府决策的兴趣,希望通过智库研究加强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这种主观能动性,从本质上鼓励了政治精英和社会各阶层民众在智库中发挥一席之地。同时,美国政治体制以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为基本特征,造成权力分散、决策机制公开化与开放化,政策制定者强烈需求并依赖于前瞻性、独立性的政策信息。作为总统制国家,美国国会和以总统为首的行政当局两大部门分立,经由不同的选举渠道产生,经常出现意见相抵的情形,需要进一步斡旋协调。由于国会所讨论、审议和立法的问题复杂,涉及内政外交的各个领域,尤其需要“外脑”辅助。这为美国智库创造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不同于西方文化中重个人、重竞争、重利、重法的观念,东方文化重社会、重和谐、重义、重情。在儒家文化盛行的亚洲国家,“服从型政治文化”占主流,公众对政治系统运行和决策过程存在着盲从倾向,参与政治决策的意愿较低,不愿公开、主动地表达不同政见。同时,政府对独立政策分析的需求也不强,通常很少重视和支持智库的发展。由此,东方国家的智库发展一直相对缓慢,在世界舞台上难以形成影响力。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国内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类智库将面临转型,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发达国家智库与发展中国家智库的国际话语权之争

从研究课题范围和国际影响力上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智库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的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智库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的状态。美国著名智库的研究不但涉及美国国内经济、社会及其改革问题,而且很多的议题都是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相对而言,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智库仅专注自身发展问题,埋头做国内公共政策研究,很少参与国际性、全球性事务,更很少有机会在国际组织或会议中表达观点,缺乏国际影响力。例如,我国智库很少有鲜明的、突出的全球研究视野,很多的全球性战略议题都是国外智库研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后,国内的智库才开始研究,从而在话语权和影响力上落后于国外,并在政策上受制于人。而在印度,也仅有约15%的智库开展安全和外交政策领域的研究。

从运行机制上看,缺乏资金来源,专业研究人才和合法、独立的地位是阻碍发展中国家智库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发达国家的智库研究定位明确,拥有专长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前沿性和计划性的特点。与之相比,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智库在发展中以临时、短期性研究合同为主,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运行模式,智库的资金来源和研究成果质量不稳定。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智库对发展中国家智库的支持也逐渐增强,比如向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政策研究机构提供非限制性的运行经费,在研究方法与技能、沟通与对外联系和组织发展三个方面提供长期帮助。世界银行也主办了一些会议和研讨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民主国家的智库成为推进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等方面的最有效途径。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智库合作与交流也越来越紧密,比如金砖国家智库峰会,对增进共识、扩大合作,促进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的积极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章转载自《学习时报》,标题为国际网编辑注)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