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日本东京交通系统启示
刘卫东
发表时间:2013-10-14 10:17 来源:国际网
东京是国际著名的大都市,人口和车辆不比北京少,道路也远没有北京那么宽敞,但在东京街头并没有车水马龙拥挤不堪的感觉。经常乘坐东京公交车辆的人,往往都会为其先进的管理、健全的设施建设和市民的良好素养而感叹。虽然东京的公交系统并非完美无缺,但无论从宏观的规划上还是微观的细节上都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高效和谐的地面交通系统

地面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和车辆两个部分,其运行的高效与和谐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所有道路的路况都能始终保持良好。东京的大街小巷路况都非常好,道路不算宽但绝对平整,路标醒目,有很多路标文字直接就写在柏油路上,不同转向的道路会刷上不同的颜料来进行区分,下水道井盖与路面齐平,任何地方都没有挖路后用泥土碎石随意填埋或干脆弃之不管而导致坑洼不平的现象,也没有在重型货车的碾压下道路变形下陷的情况存在,更没有出现国内常见的人造地表路障,甚至连修补路面的痕迹都很少见,似乎所有的地下设施在铺路前就全都一劳永逸地规划好了,因此整个路面都是全天候的平整可用路面,驾驶员不需对路面本身作任何规避,即使街道不宽,通行的功能也可发挥到极致。

其次,行人与机动车的关系总能得到很好的协调,有效避免了其相互冲突。

交叉路口的机动车停车线划在距离行人过街斑马线至少两米以外的地方,一般是4米左右,最远的甚至达到10米以上,所以不存在机动车突遇红灯后停车占据斑马线从而阻碍行人通行的情况;

干道和次干道上多用栏杆把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隔开,没有隔的道路也随处可见标识明显的"横断禁止危险"的标牌,努力从软硬件上防止行人随意穿行街道;在街边派出所的橱窗里还有每天更新的本地交通伤亡数字,随时提请人们注意交通安全;过街天桥较少,行人过街主要依靠有红绿灯指示的地面过街通道,即使在繁华的新宿地区也是如此。较之于机动车,行人本来就是弱者,所以日本很少采用迫使弱者照顾强者的设置过街天桥的做法,而且天桥阶梯口的位置设置也主要是以行人的方便实用为原则,不会因选择过天桥就被迫要走更多冤枉路,很多过街天桥上下还有电梯。

几乎所有的红绿灯都有进度条显示,便于行人掌握过街时间,而且在绿灯亮时路边的喇叭里会响起一段音乐进行提醒,这尤其有利于盲人和眼神不好者的穿行;绿灯变红以后,会给已走到半路的行人留下足够的时间走完剩下的一段。

东京的路面交通完全靠红绿灯来控制,甚至在一些宽不足两米的小巷口中也设有红绿灯,而所有的路口都没有交警,这是颇为让人吃惊的;但在一些连接到干道的岔路口,交通协管则非常多,他们会根据车流和人流的情况来疏导交通,主要是照顾行人先行,然后再向等待的车主鞠躬敬礼以表感谢;而在所有的停车场门口,至少都会有一名专职员工负责协调车辆进出,行人与车辆也都听从其指挥。

一般主干道的边缘都会辟出专用的停车带,以方便街店上货、清运垃圾等需要紧急停车的事由,从来没有车辆随意占据人行道迫使行人改道穿插乱行的情况。

再次,努力保证道路畅通并留好退路。东京也有道路维修作业,也有施工或修剪树枝需要占道的时候,但施工方不会为了自己管理的便利就随意占道封闭交通,而总会给行人和车辆留出通道,临时通道可能比原来的窄些但依然能保证顺序通行,不会出现突然全面断路迫使行人车辆逆行乱行的情况。同时,施工方会有专人在临时设置的隔离墩旁疏导交通,施工尽量选择夜晚进行,速战速决,干完就撤,从未见过成年累月路上隔离墙不拆的情况。遇到因为国际比赛需要封路的情况,管理部门不仅会提前四处张贴告示,而且比赛当天会有大量工作人员在附近的路口和地铁站里散发路面临时指示图,详细标明前往各类目的地的绕道方法以及解封时间。

第四,城市规划也处处体现出远见。除了一些公园绿地和历史遗迹以外,东京基本没有非常密集的大块封闭建筑群,公用与民用建筑周边都没有围墙,房屋之间可以穿行的小巷非常之多,路况也都很好,一般至少都能容纳两车交错,同时也从来没有占道经营的情况;而干道中间的隔离带在有其他道路与之交叉的地方均是断开的,保证每个岔道口出来的车辆都可以根据需要直接穿行马路而无需绕道调头。因此每条小巷都可以为主干道有效分流,故而主干道上遇红灯大片压车的情况很少。另外,街头巷尾的空间也都被有效利用起来辟为收费停车场,除了安排私家车的停放,还可以停放部分外来车辆,稍大些的地方则被辟为立体停车场,利用升降机可将车辆迅速提升至四五层以上,这些措施均有助于消除车辆停放占道妨碍交通的隐患。

第五,公交车辆的服务可靠贴心。东京公交均为无人售票,巴士司机一律着统一制服,系安全带,佩戴微型耳麦,行车过程中喃喃低语提醒乘客需要注意的事项,绝无吆喝训斥和怒骂;驾驶台附近设有自动零钱兑换机,乘客在下车前可自由兑换;公交都是空调车,采用液气悬挂系统,运行时车身左右稍有摆动但没有颠簸,到达站台时车体可以向车门一侧倾斜,降低踏板高度,方便乘客进出,启动制动也都很平稳;所有乘客座位都是软席,窗前设有卷轴窗帘,在老弱病残专座旁边设有扶手帮助起身;东京还提供可随意购买、价格优惠的各种日票、周票和月票,方便具有不同需要的乘客选择。出租车司机则一律西装领带,多数还戴帽子,从不用扰民方式吸引注意,空车就微开右侧后车门安静等待,乘客下车时司机还会主动下来帮拿行李。在这里黑车就像天方夜谭。

二、便捷与精准的地下交通系统

虽然从直达的便利性上来说,地面交通更占优势,但东京公交系统的主力却是地铁系统,其每天承载的人次要远远超过巴士,管理部门同样在便民方面下足了功夫。

地铁的优势首先表现为便捷。东京的地铁四通八达,密如蛛网,仅东京市区的地铁线路图上就有14条主线和4条副线,每个站点又有大量的进出口,真正实现了在市区步行不超过5分钟就有一个地铁进站口的规模;地铁线路的设计也比较合理,环线与轮辐线相互交叉,乘客前往目的地往往有多种选择,一般很少出现不想乘某条线绕路却又无可奈何别无选择的情况。同时地铁系统又与通往周边县市的铁路系统以及全国的干线相互衔接,一旦从某个入口上了地铁就可以通过换乘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

地铁换乘有近有远,近的下车后直接走几步到站台对面就可换乘另一条线路的车辆,远的则需要步行几分钟甚至十多分钟,但一方面在有台阶的地方一般都有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而且不会出现随意停运的情况;另一方面换乘说明随处可见且非常详细,不仅每个站点都提供免费取阅的东京市内地铁换乘站图,而且到换乘站台的方向和距离都标识的很清楚,乘客前行过程中可以看到不断变化的距离数据,这对于语言不通者的自我判断非常有利。

一些枢纽站点的地下占地面积都很大,如新宿地区几乎把整个地下都挖空了,配套的商业设施齐全,餐饮服装百货店铺一应俱全,不出地下就可以选购到常用的生活用品;地铁站台上设置了很多座椅,有出售各种饮料食品、小商品和报纸的小卖部,以及大量的自动售货机和公用电话,自由取阅的印刷品包括本站周边设施、大张小张的地铁运行时刻表、免费广告杂志等,这些措施为乘客预估行程、临时救急提供了便利。

每个地铁站点都设置了大量的进出口,最多的甚至超过20个,虽然对乘客的判断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只要看清了指示图标,乘客完全不用走上地面,不受红绿灯的干扰就能迅速地、尽可能的接近自己在地面上的目的地。由于整个地铁系统都没有只顾自己不管乘客方便的安检程序,因而也不会出现画地为牢人为限制进站区域导致人流大量积压的情形。

地铁的站台很长,每趟列车挂有10节车厢,可以容纳的乘客很多,有些热门线路还设置了快车和慢车,它们的线路一样,差别就在于是站站停还是大站停,一般来说快车人多而慢车人少,这就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连接东京与成田机场的特快地铁内通过显示屏可以看到滚动播出的列车运行轨迹、停靠站点、抵达机场的时间、航班信息、主要目的地的天气预报等,便于乘客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精准。东京所有的地铁线路都有具体到分钟的全天运行时刻表而不是简单的下趟列车抵达时间预告,这详细地标识于每个站台上,列车运行误差一般不超过一分钟,每个站点还有可随意取阅的地铁线路图和各段行程耗时表,乘客可以迅速了解任意一班车次进站的精确时间,并非常容易推测出自己抵达最终目的地所需的大致时长;地铁到站后在开关门之间站台上会播放一段音乐,我甚至听到熟悉的《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歌,音乐结束后就会关门,这便于人们根据声音来判断是否需要快跑来赶上这趟车;墙面上还标识出了每节车厢的具体位置,这对于前来接人者很有帮助。由于乘客上了地铁后自己基本就成为时间的主人,所以无需去开车冒险。

再次是舒适。地铁都是空调车厢,座位都是厚厚的软座,一长排座位之间会有两根直立支架,支撑着座位上面像火车上常见的那种行李架,乘客可以把大件行李放在上面,避免占用地面空间。而支架本身既便于行动不便的人起身时拉持,也有助于防止占座现象;地铁公司还设置了一些特殊车厢如弱冷车厢、女士专用车厢等,使得服务更贴心;

车厢内的老弱病残孕专座旁边,贴有"在此附近请关闭手机"的标志牌,其他座位旁则标明"请将手机改成静音"。在地铁里几乎没见到过有人打电话,大家都在静静地看书或听音乐,所以人再多也不会觉得喧嚣。

一些远途的线路如机场线等,使用的都是航空座椅,但前后间距比飞机上大得多,完全容得下别人提着行李自由穿行;这些列车分为吸烟车厢和禁烟车厢,也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车内的交通资讯都用日英中韩四国语言标示出来,外国游客也不用担心信息不畅;列车到站后会短时封闭几分钟,有清洁工迅速打扫整理舱内,保证每次上车的乘客都能面对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

地铁运行平稳安静,没有突然的急刹车或莫名其妙缓行的情况出现,转弯时的摩擦噪音也不那么尖利。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司机都会通过喇叭及时向乘客交代解释并一再道歉,尤其会给出大约的等待时间,以免乘客着急。

第四是安全。地铁进出站的楼梯口拐角处都安装了镜子,便于乘客看到另一面死角里的情形;有些自动售票机上还装着纽扣大小的反光镜,便于购票者观察背后人的动向;很多地方都写明摄像头在监视中,既威慑可能的犯罪行为又为乘客保护隐私提供告知服务;一些站点还张贴着对犯罪嫌疑人的通缉告示和附近地区的治安形势图;还有不少的标识牌上提醒女士注意防范"痴汉"即性骚扰者。日本的社会治安非常好,恐怕也跟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密切相关,防范措施到位了,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犯罪企图。

三、不得不提的居民个人因素

若要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无论规划的多科学,建设的多完善,都离不开乘客与司机的配合,所以市民素质也是确保交通良好运行中的重要一环。日本市民素质之高举世闻名,这在每人的日常出行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由于这一因素属于软件建设的范畴,故短时期内无法复制。之所以还要在此提及,一方面是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期待由此来确立一种努力的方向。首先,驾车人总是要避让行人,也就是行人永远优先,这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经过一些狭小的十字路口时,即使是无人的早晨,司机都会非常轻柔的减速,然后左顾右盼,直到确定没有其他车辆或者行人穿行才再度加速,那种举动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试探着前行;只要有人过马路,即使合规可以转弯的车辆也会在两米以外缓缓停下,等所有过街的行人都走完了再启动,甚至那些即将要过街的行人也可以享受到这种厚待,警车的表现也无任何例外;与此同时,行人也照样遵守交规,只要不是绿灯就坚决不过马路,有个别人违章也无人跟从。人车之间可以说做到了互敬互爱。

其次,日本的司机不仅拒绝闯红灯、逆行、开上人行道等违章行为,而且也从不加塞甚至随意变线,机动车的喇叭基本形同虚设,除了见过特种车辆鸣笛以外,其他车辆从无猛按喇叭的壮举,因为没有人随意乱停车或莫名其妙的缓行挡路,也就没有人焦躁的催促,更没见过司机火冒三丈推搡打骂的情形;红绿灯是道路上的唯一权威,不见灯光改变,即使在骄阳下的寂静街头,车辆和行人都只会"傻傻地等",而红绿灯只要一转换车流马上就迅速启动,停车时的优雅完全变成了一副风驰电掣的狂野。

此外,市民的高素质还表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上,如没有人会放着大件的行李挡在通道中间,没有人会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扯着嗓子打手机,即使排队的人再多他们也会主动在自动扶梯上让出一侧供别人通行,在狭窄的通道内同事朋友都会主动选择前后纵行而不是并排横行,连流浪汉也从来不在地铁里骚扰别人,此外你还不用随时堤防在拥挤的公交和地铁里会被人惦记,因为那里就没见过什么小偷。在这样的环境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谁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概括出东京公交系统的这些特点:

首先是非常人性化。管理者站在乘客的角度对涉及到其交通出行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大量优化的考虑,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公交系统愈发具有吸引力。

其次,更讲道理。管理部门不会随意侵占剥夺公民的通行权,而是会想方设法给你留出退路,不给你的"被迫违章"提供机会,也帮助维护了你的尊严。

再次,更有效率。在各种软硬件中展现出的礼让和有序不仅没有减慢出行的步伐,反而因避免了此起彼伏的无序内耗而大幅提高了整体效率。

第四,更容易预期。所有的行为体都在按部就班的运行,"意外情况"被显著削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一切都变得可以预期。

公交系统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整体风貌,也值得花大力气去学习、改进。一次坐地铁出行时听到旁边一位日本学生在和他的印度同学聊天,日本学生问:"听说在印度火车经常不准时,为什么会这样?"印度学生解释说人多车少云云,其实我想他的心里话是:"日本居然连公交都很准时,怎么会这样?"但愿将来我们不会再有这样的尴尬。

(转载自共识网)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