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金色国家”科威特
时延春
发表时间:2013-07-15 13:55 来源:国际网
科威特人遵循着伊斯兰教主要禁忌:禁酒和麻醉品,贩卖者最高可判死刑;禁食死肉(非宰杀)和血;斋月期间禁止在公共场合抽烟、饮水和进食,违者拘禁至月终为止;禁止西方保险品种如人身险和人寿险等。科威特目前仍保持着浓厚的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文化的传统和习惯。尊重女性,在公共场合,对妇女不得有轻佻之举。

科威特位于波斯湾西北部。它的地形酷似小犄角,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威特被称为“古赖因”,意为小犄角。直到17世纪,科威特这个地名才为人所知。在那个时代,埃米尔下令在一块靠水处修建了一处要塞,在当地的土语中,这处要塞被称为“库特”。久而久之,“库特”便演变成“科威特”。20世纪,人们又称它为“金色国家”。通过科威特之行,我感到这一称谓有双重含意。其一,是科威特大部分土地为沙漠,呈金黄色。其二,是科威特有“地下油海”之称,盛产石油,以此换回大量黄金,人们因此称其为“金色国家”。科威特全国人口仅300多万,但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巨额石油收入给国民带来福利。科威特人均收入在3万美元以上,政府实行高福利制度,如免交个人所得税,提供岗位、物价、房租、结婚等补贴。国家实行免费教育制度,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均为四年制,小学和初中为义务教育。科威特的免费医疗甚至惠及外国人。只要在科威特有长期居住证,外国人在国家医院就医就可以享受免费待遇。一切检查费、化验费、住院费、药费甚至伙食费都全免。有些国内看不了的重病号,可由国家安排到国外就医,从机票到住院一切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到过科威特的人都说,科威特是一个流动的大型汽车博物馆。世界上最新式、最昂贵的车一上市,在科威特大街上就能看见。在科威特开车分档次,新式高档车多属当地人。这些年来,中国的奇瑞等型号车也打进了科威特市场。

科威特境内无河流或湖泊,年平均降水量在22——170毫米之间,地下淡水贫乏,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昔日人们用帆船从120公里外的阿拉伯河运来淡水,再用毛驴驮着羊皮袋挨家分水。如今科威特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完全自给。全市建有三十多座锥形贮水塔,几座一组,可贮大量淡水。市内几乎家家屋顶或平台上都有几个方形、椭圆形或球形贮水箱。市区东端海滨建造了两座分别高为187米和147米的球形贮水塔。贮水塔既可贮水又设有可供游人眺望全市景色的瞭望台。球体呈淡蓝色,看上去庄严、肃穆又不失秀丽。187米高的大水塔的下半部分是水库,上半部分是可容纳400人的餐厅和室内花园。空中花园花木丛丛、轩敞明亮,在园中眺望苍穹,飘飘然如入仙境。大塔内另有容纳100个游人的旋转观赏台,半小时旋转一周,游人在此可俯瞰科威特市容,观赏海湾风光。入夜后,塔上的聚光灯把周围照得五彩缤纷,使夜景更加迷人。

科威特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最热时树荫下为51摄氏度,太阳直射处达80摄氏度。因此,科威特人的服装比较简单。男人,从王族到平民,一律身穿被称为“底士达士”的白袍。头戴一顶小白帽,帽子外边盖一块白绸巾,巾上再压一个黑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白袍外边披一件镶有金边的纱袍。王族和大臣在公开场合都穿纱袍,以显示身份高贵。妇女的服饰分两种,一种是外出穿的,另一种是家里穿的。根据科威特的传统习惯,妇女外出一般要穿一件叫做“阿巴耶”的黑绸袍,内着色彩艳丽的阿拉伯锦袍。妇女在家中喜欢穿色彩鲜艳的阿拉伯锦袍,佩戴各种金属首饰,并在身上洒名贵的法国香水。科威特妇女喜欢擦粉、涂口红、描眉、染指甲。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年轻有知识的妇女主张生活方式现代化。她们在装束上比较开放,外出时不穿黑袍,甚至连头巾也不带。在科威特,不分男女,不论身份和场合,人们一律赤足穿拖鞋。妇女们拖鞋的颜色多为艳色,可说是为这一“金色国家”添上了几抹亮色。

(作者曾任中国驻也门、叙利亚大使)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