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小康之国毛里求斯的风采
许孟水
发表时间:2012-12-29 15:33 来源:国际网
毛里求斯,这颗位于非洲东南部,孤悬印度洋的“明珠”,以其四季如春、风光无限的旖旎景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贫穷落后的弹丸小国发展成为非洲与印度洋地区令世人瞩目的地区佼佼者。通过前我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许孟水先生的观察,我们一起探究。

毛里求斯是非洲东南部印度洋上一个蕞尔岛国,由主岛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岛、阿加莱加群岛等属岛组成,距非洲大陆1800多公里。全国面积只有2040平方公里,人口129万(2010年)。历史上毛里求斯最早曾被荷兰、法国占领过,后成为英国殖民地,1968年独立。建国初期,国家十分贫穷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种植甘蔗和出口蔗糖,人均GDP仅220美元。20世纪70年代,为改变脆弱的“单一经济”结构,摆脱贫穷面貌,毛里求斯领导人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积极探索,采取一系列适合本国特点的政治经济政策。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走出一条比较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40多年来,毛里求斯政治一直稳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势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家形象显著提升。1998年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首次发表“1998年非洲竞争力报告”,对53个非洲国家中最具竞争力的23国进行排名,毛里求斯位居首位。2008年,毛里求斯人文发展指数排名世界第65位,人均寿命72.5岁,在非洲和印度洋国家中名列前茅。2010年,毛GDP达96.24 亿美元,人均7513美元,已跨入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非洲小康之国,被国际社会誉为“毛里求斯奇迹”。

政局长期保持稳定

毛里求斯独立后政治上一直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内阁制。毛政治体制很有自己的特色,独立伊始即颁布宪法,后又根据形势发展两度修宪,明确国家政体和总统、总理及议会权限。国家实行议会共和制,三权分立,以法治国。总统为礼仪性国家元首,由总理提名,经议会批准而产生。总理掌握国家实权,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国民议会实行一院制,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其议员候选人资格、职权范围和工作程序均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从而为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担任公职、被宣布破产、品行不端者均不得被提名为议员。议会通过每周一次质询总理和内阁部长的办法,监督政府行政。进入新世纪后,议会为加大反腐力度,于2002年成立反腐独立委员会,即廉政公署。

毛里求斯坚持实行多党制,政府更迭通过政党竞选方式实现,从未出现过一党制,也没有发生过政变。在独立后的10多次大选中,无论政党之间如何激烈争夺和分化组合,所有政党都遵守政治游戏规则,选举前后基本没有政治暴力,胜选党执政,败选党认输,政权在平和气氛中交接。由于朝野政党均能做到规范自身行动,且执政党一贯奉行务实温和的政策,政局始终保持稳定。

毛里求斯多党制颇为特别,从没有一个政党完全单独执政过,基本上都是两党或数党联合执政,因为没有一个政党在大选中能单独取得议会的多数席位。该国人口不多,但政党不少,目前有65个政党。不过,在全国有实力、影响大并能真正左右政坛的政党只有三个:毛里求斯战斗运动(简称“战斗党”),社会主义战斗运动(简称“社战党”)和工党。三党中,工党历史最长,是1936年由印裔已故开国总理老拉姆古兰创建的,自称代表工人和小农阶级,在印裔人中有较大影响。战斗党由法裔前总理贝朗热1969年创建的,宣称代表劳动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在工人和青年学生中颇有影响。社战党是由印裔现任总统贾格纳特1983年建立的,声称“与工人站在一起”,但实施的政策更多向中产阶级和企业家倾斜。这三个政党长期互相争斗,又频繁联手,单独或联合执政,形成三足鼎立、轮流做庄的格局。这是毛里求斯特有的多党体制和执政方式。

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演变和政党实力的消长变化,工党、战斗党和社战党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主张也随之调整。尽管三党政治倾向不同,工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战斗党强调“政治民主化”,社战党主张建立“更美好、公正”的毛里求斯,但三党治国理念和政策主张趋同:政治上都声言执政为民,主张实行西方式民主,维护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稳定;经济上均强调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多样化;对外都奉行中立、和平、不结盟和全方位友好政策。三党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实行党内集中、党外民主。党内集中体现在,党的最高领导人就是党的领袖,拥有绝对权力。党内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安排如党主席、总书记等人选并非集体决定,而由领袖任命。领袖亦并非选举产生,而由党内协商任命,且无任期限制。对外民主,主要是强调要民主执政,不断完善选举制度,扩大政治分权。在议会设8名“官委议员”,以照顾在大选中败选的政党和弱小民族的利益。选举非议员担任议长,执政党和反对党各设一名议会党团领袖,负责与议长协调。两党联合执政时,总理一职由双方轮流担任。三党实行“党内集中、党外民主”,既能保证党内组织稳定、政策连贯和统一行动,又有助于彰显民主,争取各民族、各阶层选民和其他政党的支持,巩固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毛里求斯政治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完善,逐渐稳定。毛多党制在这种环境中也趋于成熟,更加稳固,被外界称为非洲“民主政治和多党制成功的样板。”

走四步棋成功搞活了经济

毛里求斯岛小人少,资源匮乏,市场不大,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独立初,老拉姆古兰政府曾采取保护主义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发展本国所需的消费品工业,如食品、饮料、卷烟、鞋业和家具等。然而很快发现,由于国内市场狭小,缺钱又缺资源,实行这种战略没有发展前途。转而到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取经,并结合本国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建立私营、国营和公私合营三种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走外向型和多样化经济发展的路子。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支持下,实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外向型、多样化经济发展战略。

毛里求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走了四步棋:

第一步,创立出口加工区。毛政府借鉴东南亚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利用本国地理位置良好、劳动力素质较高和基础设施较完善等优势,抓住国际机遇,制定优惠投资政策,吸引外商外资,鼓励本国企业投资兴业,率先在非洲创办以纺织、服装业为主的出口加工业;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使加工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至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出口加工区企业达600余家,其中服装、纺织企业近400家,雇工总数约10万人,毛里求斯成为全球毛织品出口的前列车员国。1985年,出口加工区在就业人数、出口额和占GDP 的比重等方面超过了糖业,成为毛经济的第一大支柱。在政府经济多样化、出口多样化原则的指导下,除纺织、服装企业外,珠宝、首饰、钟表、玩具、渔具和电器等出口加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毛里求斯是《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的成员国,也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的参与国,还享受美国给予的输美纺织品“第三原料国”待遇,其产品可以免税进入欧盟、美国和东南部非洲国家的市场。这是毛出口加工业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与很多国家的出口加工区不同,毛政府没有划出特定区域作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企业分布在全岛各处,只要企业取得出口加工区企业的资格,即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这样做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能促进各地均衡发展。毛出口加工区另一个特点,是本国投资大量参与,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本国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共同发展,本国投资与外资平分秋色。

出口加工区的兴起和发展,曾带动毛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十多年来,由于原料、价格和国际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毛出口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业规模明显缩小。2010年,毛外向型企业共有372家,其中144家从事纺织、服装业,从业人员5.6万人。即使如此,出口加工区出口额仍占GDP四分之一,是毛经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第二步,大力发展旅游业。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曾这样赞美毛里求斯:“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创造了伊甸园。”毛岛是火山岛,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多狭长平原和港湾,内陆是高原和山地,全国覆盖着大片森林,到处鲜花盛开,景色十分迷人,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毛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全年拥有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清澈见底的大海和白色柔软的沙滩,是理想的度假胜地。

毛政府善于利用岛国风光绮丽、气候宜人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较早提出旅游发展战略。此后不断改善旅游服务和开设新的景点,对国内外投资修建旅游设施和宾馆饭店提供贷款和税收等方面优惠,利用出口加工区的繁荣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还注意避免因盲目开发旅游业而对环境造成损害。经过上述努力,毛旅游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国五星级和四星级旅馆达100多家,被评上世界级的有4家。旅游从业人员和旅馆服务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吸引更多游客,2005年毛政府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决定在四年内将毛变成免税岛,力争使其成为像新加坡和迪拜一样的旅客购物天堂。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已对1850种商品大幅削减进口税,有些商品如成衣、洗衣机、电冰箱等都降为零关税。

近年来,毛里求斯旅游业一直保持发展势头,是国家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成为毛第三大创汇产业。2010年,毛接待外国游客93.5万人,旅游收入11.1亿美元,占GDP11.5%。2011年,世界旅游奖评选中,毛里求斯荣获“世界第一海岛目的地”的称号。

第三步,开辟金融服务业。在发展出口加工业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毛里求斯政府开辟金融服务业,把发展境外金融业和转口贸易作为经济多样化战略的另一重点。1989年,毛取消对外汇和资本项目转移的限制,成立路易港交易所,开设离岸银行。1992年,毛创办境外金融中心和自由港。截至2001年初,在毛注册的离岸银行有13家;其他境外实体达1.5万多家,其中离岸公司5900多家,国际公司8900多家,离岸信托公司400多家。离岸银行主要从事基金筹措、贸易基金、贷款和其他信贷、外汇、货币市场买卖基金经营和投资服务等。境外实体主要从事离岸业务,包括离岸保险、基金管理、国际金融和咨询服务、远洋运输管理、飞机租赁、国际数据加工和信息技术服务、国际固定资产管理等。境外金融中心不仅为毛提供1000多人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毛国际金融市场的知名度。此外,毛转口贸易也逐渐发展,贸易额从1996年5800万美元增长至2000年4亿美元。首都路易港成为自由港和保税区,从事分类和分级、包装和再包装、小型加工、简单组装、制单和佣金贸易、海空运、邮寄、电讯市场营销、电子贸易和冷藏等业务,为毛成为地区性商品仓储、交易中心和转运港口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金融服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毛重要经济行业。2007年,毛金融服务业产值占GDP11%。

第四步,推行以甘蔗种植为主的农业多样化。毛里求斯政府在推进经济多样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忽视以种植甘蔗为主的农业和制糖业,并把这一传统龙头产业视为国家经济基础。正常年景,毛糖产量可达60万吨,是非洲最大的糖生产和出口国,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古巴,其创汇收入占国家总收入近一半。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但至今为毛提供大量就业,仍是国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甘蔗种植面积不断缩小,目前维持在7万公顷左右,约占全国可耕地面积三分之二。政府在提高产能和产量方面下功夫,增加投资和科技投入,通过培育良种、改良土地、改进灌溉和推行机械化生产等措施,帮助蔗农提高甘蔗产量;采取制糖新工艺,降低成本,增加出糖量。为进一步增强毛在国际食糖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于2001年出台《蔗糖战略计划》,对糖厂实行全部私有化,将原有的16家糖厂减少到7家。实施自愿退休计划,截至2005年裁减8000名糖业工人。这些措施取得一定成效,2004年毛糖业生产比上年增长6.5%,糖产量达57万多吨。

与此同时,毛政府大力推行农业多样化,鼓励农民改种粮食、茶叶、烟草、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作物,并发展饲养牛、羊、猪、鹿和家禽等畜牧业。政府还积极开发罗格里格岛等属岛土地和水产资源。据统计,毛粮食生产逐年发展,目前粮食耕种面积已有5000多公顷。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也初具规模。值得一提的是,毛里求斯花卉种植颇为成功,成为颇负盛名的鲜花出口国家。其培植的“蜡烛花”在欧洲、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很受欢迎,其他各种各样的热带鲜花,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西方市场,在世界花卉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2010年,农业产值占国家GDP3.2%。农业多样化不仅丰富了国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也为毛经济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上述四步棋成功地扭转了毛里求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状况,形成以糖业、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为四大支柱的经济格局,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经济持续增长,取得骄人成就。统计显示,毛年均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5%,大大高于非洲国家平均水平。

由于毛里求斯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其糖业、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造成较大冲击,毛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小拉姆古兰政府积极应对,推出《经济振兴行动纲领》,加速经济转型,重点发展电信业和海产品加工业,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提振经济,以保持国家经济继续稳步发展。

坚持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

毛里求斯历届政府都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与所有不同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坚持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积极开展实用主义经济外交。外交重点一贯面向西方,着力发展同前宗主国英国和法国的“传统”和“特殊”关系,以获取经济援助和贸易优惠。不断巩固和强化同美国的关系,谋求美在经贸方面给予照顾。努力加强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及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合作,多方寻求西方援助和国际合作。坚持同人口主要来源国印度保持“特殊友好”关系,以不断得到实惠。注重周边外交,重点发展同南非、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等国合作关系,鼓励毛工商企业走出去,立足周边,面向全非。积极参与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区域组织一体化进程,推动地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注意通过英联邦、法非首脑会议、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全方位外交。发展同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关系,实现外交全覆盖和国际合作伙伴多元化。此外,毛还提出“弱小经济实体”概念,利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讲坛,大谈特谈“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和发展局限性”,要求国际社会特别是世贸组织给予毛等小岛国特殊差别待遇和优惠贸易安排。2005年,毛成功承办了联合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初步树立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简称非加太集团,编辑注)和小岛国利益代言人形象,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毛里求斯经济外交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不断获得回报。糖业能持续稳步发展有赖于欧盟的支持和帮助。每年生产的蔗糖主要出口欧盟,其中对英出口约占出口总量80%。根据《洛美协定》的特殊安排,毛每年向欧盟出口食糖配额为50.7万吨,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两倍多。正常年景,毛生产的蔗糖全部出口欧盟刚能达到配额,以至于需要进口糖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出口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来自法国、英国、德国、印度、巴基斯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和中国纺织劳务人员的贡献。旅游业的兴旺离不开外国政府的支持与配合,游客主要来自欧洲、法属留尼汪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金融服务业的扩大仰承外国银行、跨国公司和离岸信托公司的进驻与合作。近十多年来,外国对毛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势头,2003年达6200多万美元。2005年,印度两次向毛提供经援,总额达1.1亿美元。2006年,英国对毛投资1亿美元。2007年,欧盟向毛提供援助650万欧元,并承诺6年内再向毛提供援助2亿欧元。

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由于毛里求斯主要政党均宣称“为民执政”,提倡社会公正与平等,不论谁当政,都很重视改善民生。在多年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毛政府做出各种努力,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增加和扩大社会福利,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国民,希望通过实行高福利政策实现社会公正与平等。

政府每年的财政开支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毛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2011年,全国有小学505所,在校学生11.6万人;中学180所,在校学生11.5万人;职业学校126所,在校学生0.7万人。大专院校5所,2010年共招收新生2.4万人。毛是非洲第一个实行免费医疗的国家。2010年,全国共有综合医院15所,地区医疗中心26个,医疗诊所2个,社区医疗中心127个,私人诊所17家,总床位3600多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1.7个,每千人拥有护士2个。平均生育子女数为1.5个,新生儿死亡率为13.3‰,产妇死亡率为0.24‰,均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中最低。专业人员接生率为99%,使用卫生设施人口比例为99%,都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中最高。毛社会福利较多,学生和老人可以免费乘车;居民消费大米和面粉享有补贴;工薪阶层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工资补贴,发年终奖;低收入家庭给予住房补贴。毛老年人占人口9%,政府非常关心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对老年人一律实行普遍保障养老计划。对于一般老人,提供普遍养老金,其覆盖面在上世纪70年代末即达到98%;对于75岁以上高龄老人,自1983年开始实行高额养老金保障制度,年龄越高,享受的养老金数额越高。

在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同时,毛政府注意缩小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富和地区差别。针对全国尚存在10多万失业民众和贫困人口,政府出台失业救济金和国家救济金计划。还专门设立弱势群众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社区发展、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帮助困难民众,扶贫济困,安定社会。

此外,毛政府还有计划地逐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国公路和空运比较发达,港口现代化程度较高。政府正规划在各大城市间修建城际单轨铁路网。国内外通讯相当便捷,拥有现代化电话网,2010年有固定电话40万部,移动电话119万部,电话普及率较高。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06年非洲发展指数》,毛每千人拥有固定电话数量居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之首。近年来,毛政府致力于发展电信业,投入巨资建设电脑城,增加教育和培训设施、政府网站以及在邮局为民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等。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网络覆盖指数”中,毛世界排名第53位,在非洲国家中位列第二。

经过几十年努力,毛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得到改善和提高。2001年,毛生活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54位,在非洲和印度洋国家中名列第一。

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力逐渐增强,毛里求斯政府非常重视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毛属于世界人口高密度国家,平均每平方公里600余人。为防止人口增长过快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压力,政府早在1978年即提出降低人口出生率计划,鼓励少生优育,并对只生育1-2个孩子的家庭提供更多社会福利。此举收效显著,1990至2003年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1.1%,这低于经济增长率,在非洲实属罕见。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多年来,教育经费一直占国家预算15%以上。国民受教育程度在非洲乃至发展中国家都位居前列,全国30岁以下文盲率不足5%。近些年,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建设的需要,毛政府实施教育改革并制定新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实行9年义务教育,增加技术和职业培训,努力使国民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并能在各行各业创造更好的业绩。

毛里求斯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世界各国均需面对的共同问题,即环境保护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制造业、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药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对毛陆地环境、沿海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对此,政府十分重视,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毛里求斯的一张王牌,对国家招商引资、发展旅游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至关重要,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毛里求斯政府于1988年制定第一个环保计划,随后出台国家层面的环保方针、政策法规和行政规章,并组织专业部门制定环保科技与产业发展规划,决定逐步把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转向不易造成污染的工业部门,如鼓励用糖渣代替柴油和煤炭发电,同时还对港口、饭店和海滨浴场进行治理。环保工作一直由政府总理亲自抓,总理府负责指导和协调解决卫生、旅游、工业等各部门、各地方以及跨地区和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全岛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大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全国形成环保氛围。如今,毛岛依然是天朗气清,青翠欲滴,海滩清洁卫生,看不见废纸杂物,人们都在自觉地保护着这一方净土。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毛里求斯是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不同于其他非洲国家、十分独特的民族构成:亚洲人后裔占全国人口71.3%,其中印度裔占53%,巴基斯坦裔占16%,华裔占2.3%;欧洲人和非洲人混血克里奥尔人占27%;欧洲人后裔占1.7%。由于居民多为外来移民,相互间基本无历史积怨,民族矛盾相对较少。而且,毛岛孤悬印度洋中,离非洲大陆较远,与邻近国家无直接利害纠纷,不易受外来冲击影响。独立后,历届政府均重视维护民族团结,坚持执行民族融合和文化多元化政策,鼓励各民族兼收并蓄,保持并发扬各自文化传统,努力构建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和谐社会。

政府主张信仰自由,尊重各种宗教。印度裔居民基本上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裔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居民多数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少数信仰佛教。政府为各种宗教活动提供方便,各教派彼此尊重,教徒之间和睦相处。岛上,各地东方寺庙和西方教堂比邻而建,印度神坛和清真寺隔街相望。各民族从祖籍地带来的不同文化和宗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政府强调各民族平等参政和就业,倡导通过公平竞争让国民在各行各业发挥聪明才智。对少数民族采取保护政策,在选举制度上实行比例代表制。在移民问题上,采取欢迎外籍人尤其是华人入籍的政策,入籍条件比较宽松。正因为如此,华人在政府内阁中总有一个部长的位子,现任最高法院院长是华人,首倡创办出口加工区的也是一位华人教授。

思想和文化深受法、英影响,但政府仍注意弘扬东方文化传统,提倡国民至少要掌握一门东方语言,还将印度和中国的重大节日定为全国法定假日。重视发展印度文化,把印地文、泰米尔文和乌尔都文视为东方语言的代表,列入小学六年级考试科目之一。毛里求斯政府认为华人吃苦耐劳,鼓励发展华人文化。华人社团因之林立,一些公立学院和中小学开设汉语班和课程,国家广播电视除使用英语、法语、印地语和克里奥语外,还有少量客家话和广东话节目。

毛里求斯政府坚持推行民族融合和文化多元化政策,使全国各民族长期保持共荣共存,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保证了国家安定祥和。

综上所述,毛里求斯从昔日只能生产蔗糖的贫穷“甜岛”,如今已较为成功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非洲印度洋上一颗“明珠”。

国家建设选择什么发展道路,建立什么经济体制,采取什么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有关经济体制,毛里求斯实行的是政府控制下的混合经济,看来比较成功。关于发展战略,毛坚持两条,一是外向型,二是多样化。在稳步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调动自身潜在优势,捕捉国际发展良机,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彻底改变以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多样化经济发展道路。毛里求斯这些做法,不一定适合于所有非洲国家,但“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非洲国家或许可以从中有所领悟,受到启迪。

此外,看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怎样,不能单凭人均GDP是多少,还要看民生是否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比较完善,文化教育事业是否有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较大提高。毛里求斯在这些方面做得都比较好,值得其他非洲国家学习和借鉴。

(作者曾任中国驻毛里求斯、喀麦隆大使)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