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回忆录 > 走出国门 > 正文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风险
汤水富
发表时间:2013-04-25 19:00 来源:国际网
近年来,赴非洲投资创业的中国企业迅速增多,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可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非洲。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活动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非洲国家自主建设的能力。但同时,中非投资合作还存在一些可预测及不可预测的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必需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投资日益扩大

非洲共有54个国家,近10亿人口,自然和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非洲缺乏发展资金、技术和经验。而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产业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新问题。中非之间在资源、市场、资金、技术、经验方面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无疑是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截至2012年6月,中国对非各类投资45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而10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5亿美元。目前,2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50多个国家,制造业、金融业和建筑业投资占60%,采矿业投资约占25%。各类对非投资合作项目共雇用当地员工近40万人。在非洲所有外来投资中,有1/10来自中国。

1979年以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很少且仅限于企业执行特定的政府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把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与合作。1995年中国改革援外方式,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援助多样化。中国积极帮助受援国建立生产性项目以获得经济发展动力,将援外与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外贸出口紧密结合起来。1995年至1999年,中国与23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政府间有关贷款框架协议,从资金方面帮助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企业只要在非洲国家找到了合适项目,即可申请有关贷款。

中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在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成熟,质高价廉的出口产品给非洲人民带来实惠。中国企业投资非洲,除享有当地优惠政策外,还享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非洲市场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2006年,中国开始大力推动有信誉、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积极参与中非在各个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积极实现中非优势互补,扩大对非投资。双方的友好合作已经深入到各个层次和领域。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投资非洲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导,在非洲投资的2000多家中国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占70%以上。随着中国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政策协调,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对外投资支持政策体系以及完善人民币汇率风险承担和转移机制等,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出现了像新希望集团、万向集团、中兴、华为、力帆、创维等一批知名企业。中国企业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非投资在金额、项目数量及地域上都呈扩大趋势。

非洲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陆,发展前景广阔,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投资的热土。我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仅契合中非双方的各自需要,实现共同发展,也将大大充实中非合作的内涵,提升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

投资非洲的机遇

由于中国同非洲关系历来友好,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对中国投资者持欢迎态度,加上中国产品价廉物美,深受非洲消费者欢迎。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具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非洲的政治和经济层面来看,当前非洲形势总体保持和平、稳定与发展局面。近两年来,20多个非洲国家顺利举行大选。其中尼日尔、几内亚等国实现从军政权向民选政府的平稳过渡。非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贸易、吸引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提高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水平。非洲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相对较小,复苏势头良好,2012年增长率达4.8%。“非洲经济机遇论”持续升温,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后5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经济体有7个将是非洲国家。此外,非洲国家加强联合自强,积极推动一体化发展,非洲政治经济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从中非关系层面来看,中非合作日益扩大,双方利益结合更加紧密,中非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显著上升。中非互视对方为战略伙伴,高度重视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近年来,中非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中非双方更加重视两种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和谐共存,更加重视民间交往和双方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中非合作论坛建设和发展成果突出,已成为中非合作的一大品牌和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面旗帜。中方在论坛框架下推出的一系列对非合作举措得到及时、有效落实,赢得非洲国家的普遍赞赏。

从国际合作层面来看,近年来,国际社会竞相加大对非重视和投入,推动中非关系在竞争中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据有关统计,2009年非洲吸收外来直接投资达560亿美元,到2011年增至820亿美元。国际合作伙伴多元化一方面拓展了非洲国家吸收外来融资的渠道,促进了非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激励中国在竞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对非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提升中非合作水平。

赴非投资的风险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获得了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使中非的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但也应该看到,中非投资合作还存在一些风险。

一、政治、社会风险。政局与社会环境是否稳定,历来是投资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军事政变、内战、边界冲突等相对频繁的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就更要考虑政治因素,如投资目的国或地区的政局是否稳定,投资环境有无突变的可能,以及政府首脑更迭能否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近几年来,非洲一些国家的暴力事件给投资者的安全蒙上了阴影,这些事件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一些国家因贫富差距大,失业群体庞大,犯罪率居高不下。

二、政策、法规风险。在一些非洲国家,政策法规环境仍然不够完善;投资、财税政策不够清晰和稳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力。非洲一些国家海关管理混乱,特别是在办理相关投资项目手续时,报关公司和海关官员相互勾结,共同敲诈投资者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一些企业投资非洲,对当地的法律不甚了解。有的企业在没有协调好法律关系的情况下导致投资失败或中途夭折。比如在刚果(金)购买土地,只通过政府的审核是不够的,还要请当地的土著首领(酋长、族长等)召集族人举办一种特殊的仪式后才能正式拥有。

三、市场风险。由于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单一,市场发育不健全,很容易受到国际经贸形势变化的影响,市场风险较大。中国一些企业在非洲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如前期调研不充分导致决策失误,盲目跟风导致重复投资等。非洲对我国企业而言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以前我国企业都是向西看,很少关注非洲,最近几年通过国际社会的帮助和非洲国家自身的努力,非洲已经成为新崛起的投资重地,媒体对非洲争相追捧,致使我国不少企业怀着美好的憧憬,在对市场前景、市场购买能力等实际情况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投资生产,最后导致产品滞销,蒙受损失。

四、劳资纠纷风险。劳资纠纷在非洲比较突出,同非洲工会打交道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工会在非洲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的工会越来越活跃,而且越来越有影响力,有些非洲国家甚至存在着“强工会弱政府”的现象。应该说,非洲的工会和我国的工会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些中国企业拿对我们国内工会的处理办法去对待和处理非洲工会,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出现纠纷,非洲工会一般都会介入,同时政府也会过问。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势必使投资企业陷入被动。

为防范各种风险,提高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的成功率,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对于我国有关管理部门来说,为推动企业顺利对非洲投资,应进一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强对企业投资非洲的信息、咨询、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首先,要加强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宏观规划与管理。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需要法律保护和支持,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涉外法律体系,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制定统一的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管理体制和行业规范,加强对在非洲投资的中资企业的监管,促进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良性发展。

其次,建立企业对非洲投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保险体系。中国企业投资非洲面临较大的风险,主要分为政治性风险、经营性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其中自然灾害风险无法评估,但是前两类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来有效防范。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是对那些可能出现的不正常情况和风险的时空范围与危害程度进行识别、预报,提出防范或化解措施。通过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排除的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实现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跟踪、监控、报警,并及时采取排警措施,降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风险。

再者,综合运用援助、培训等多种手段。研究建立商业投资项目与援助项目、人员培训等相互配套的机制,适当调整对非援助的额度和国别结构,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在对非援助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调整资金结构,提高援外贷款比例。援外贷款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大政策性银行运作决策参与度,以此建立起将对非自愿开发等重点投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项目一揽子结合的中间平台。(完)

2013年4月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